《胡适 19 堂文学课》是一本面向年轻人的极简文学史 ,由文化大师胡适所著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讲解中国文学的精髓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隋唐 ,通过通俗易懂的 19 堂文学课 ,帮助读者快速提升人文知识 。问世以来 ,该书备受好评 ,成为了一部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学读物 。
在这 19 堂文学课中 ,胡适以独特的视角对我国古代文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他以先秦两汉为例 ,讲述了古代文学的起源和演变 ,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学特色 。接着 ,他谈到了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学繁荣 ,揭示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 。书中所涵盖的文学知识丰富多样 ,包括诗歌 、散文 、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 。
胡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将复杂的文学知识娓娓道来 ,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了解到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使他在讲解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热情和耐心 ,让读者在享受文学的魅力的同时 ,也能感受到作者的人格魅力 。
这本书一经问世 ,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许多年轻人通过阅读这本书 ,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还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可以说 ,《胡适 19 堂文学课》是一部极具价值的文化传承之作 ,对于弘扬中国文学和传承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作者简介
胡适( 1891.12.17—1962.02.24 )
现代学者 、诗人 。安徽绩溪人 。
原名嗣穈 ,字希疆 ,后改名适 ,字适之 。
幼年在家塾念书 。
13岁到上海求学 。
19岁赴美留学 ,于康奈尔大学就读农科 ,后改读文科 。
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
26岁归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 ,率先倡导推动“新文化运动” 。
历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北京大学校长 、中央研究院院长 。72岁逝于台北 。
胡适一生著述丰富 ,在哲学 、文学 、史学 、教育学等领域均有开创性贡献 ,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
目录
第一编 唐以前
引子 我为什么要讲白话文学史呢? / 001
1 古文是何时死的 / 009
古代方言的不统一/ 汉武帝时古文已死的证据/科举是维持古文的绝妙方法/ 古文在历史上的大功劳/ 白话文学是压不住的/ 国语文法的进化
2 白话文学的背景 / 015
平民做了帝后公卿/ 庙堂的文学/ 田野的平民的文学
3汉朝的民歌/ 020
一切新文学都来自民间/ 汉初的民谣/ 李延年/ 古乐府里的汉时民歌/ 从民间口唱到“乐府”里/“乐府”是什么
4汉朝的散文 / 032
散文发达总在韵文之后/ 汉初的散文还近于语体/王褒的《僮约》/ 文体之坏起于一班文人清客/ 王充用“俗言”著书/ 王充的文论
5 汉末魏晋的文学 / 045
西汉只有民歌/ 东汉中叶以后才有文人仿作乐府/建安时代文人用旧曲作新词/ 曹操/ 曹丕/ 曹植/他们同时的文人/ 白话诗人应璩/ 阮籍
6故事诗的起来/ 062
中国古代民族没有故事诗/ 故事诗的背景/ 蔡琰的《悲愤》/ 左延年的《秦女休行》/ 傅玄的《秦女休行》/《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的时代考
7南北新民族的文学/ 088
中国分裂了四百年/ 南方的儿女文学/ 北方的英雄文学
8唐以前三百年中的文学趋势(300—600) / 100
一切文学的骈偶化/ 左思与程晓/ 说理诗/ 大诗人陶潜/ 元嘉文学无价值/ 天才的鲍照/ 惠休与宝月/ 用典的恶风气/ 当时的声律论/ 反对的声浪/ 仿作民歌的风气/ 律诗的起来
9佛教的翻译文学(上) / 129
总论/ 第二世纪的译经/ 三世纪的译经 维祇难论译经方法/ 维祇难与竺 炎的《法句经》/ 法护 《修行道地经》里的“擎钵”故事/四世纪的译经 赵整/ 鸠摩罗什 传 论译经 《维摩诘经》 《法华经》里的“火宅”之喻 他的译经方法/ 附记:陈寅恪论鸠摩罗什译经的艺术
10 佛教的翻译文学(下) / 148
五世纪长安的译经状况/ 昙无忏 他译的《佛所行赞》/ 宝云译的《佛本行经》/《普曜经》/五世纪南方的译经事业/《华严经》/ 论佛教在中国盛行之晚/ 译经在中国文学上的三大影响/“转读”与“梵呗”/“唱导”是什么/ 道宣《续僧传》记这三项/ 综论佛教文学此后的趋势
第二编 唐朝
11 唐初的白话诗 / 167
白话诗的来源:民歌 ,嘲讽诗 ,歌妓 ,传教与说理/ 唐初的白话诗从嘲讽和说理出来/ 和尚与谐诗/ 白话诗人王梵志/ 王绩/ 带着论“四杰”/寒山/ 后记:《桂苑丛谈》记王梵志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