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陈嘉映 ,1952年生 ,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 。
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存在与时间〉读本》《无法还原的象》《从感觉开始》《旅行人信札》《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白鸥三十载》《价值的理由》《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哲学中的语言学》《感觉与可感物》《哲学与伦理学的限度》等 。
内容介绍:
【何为良好生活】
本书探讨伦理学中的几个论题 。读过几本书的人知道 ,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 。其中有些 ,我有自己的体会 、思考 ,尝试用当代中国普通读者比较易懂的方式把这些道理重新讲述;有些 ,前人好像讲得不太对不太好 ,我尝试讲得更好些 。也许没做到——我一直对自己期望不高 ,更希望的倒是有几个读者能与作者一样 ,感到诚实的思考实是人生一大乐事 。
“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 ,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 。这个问题 ,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 ,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 ,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 ,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
在最初“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 ,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 ,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 。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 ,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 ,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 ,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 。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 。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 。我以为 ,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 ,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 ,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
【走出唯一真理观】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 、访谈与评论结集 。
有不同的道 ,从前有不同的道 ,现在有不同的道 ,将来还有不同的道 。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 ,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 ,怎样交流 ,怎样斗争 。你要是坚持说 ,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 ,那我不得不说 ,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 ,尤其今天的哲学 ,不是宣教式的 ,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 。我们之所求 ,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 ,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 ,认真思考 ,认真表述这些思考 ,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
【说理】
哲学通过说理达乎道 。这让哲学与艺术 、宗教等精神领域区分开来 。
说理并非只是展示逻辑的强制力了事 ,说理需要与向之说者的自我连起来 。深刻的道理要透达人心 。
观念的舞台上 ,演出着五花八门的主义:个人主义 、 民族主义 、民粹主义 、宗教原教旨主义 、科学主义 ,更不消说 消费主义 。唱都在唱 ,但没有互相聆听 ,热闹之余 ,我们这个 时代始终没有培育起厚重的意义 。在没有绝对标准的世界中寻求贯通之理 ,辨别虚幻与真实 ,对于思想者来说 ,还是一件刚开始学习的课业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