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是塞缪尔·亨廷顿在其1993年发表的同名文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文章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亨廷顿在书中主张,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的冲突不再是全球政治的主要动力,相反,文化、宗教和文明的差异将成为未来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亨廷顿认为世界主要分为几大文明区域,包括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以及可能的非洲文明。这些文明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未来可能会导致文明的冲突。
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文明的冲突将主导全球政治,并主张为了维护世界秩序,各个文明需要认识到并尊重这些文化差异。亨廷顿的这一理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讨论,有人支持他的观点,认为文化差异确实将是未来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而反对者则认为亨廷顿的理论过于简化复杂的国际关系,忽视了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等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在中国,这本书也受到了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学者们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了客观分析,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讨论。普遍认为,在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所有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国际政治文化冲突的视角,尽管亨廷顿的观点存在争议,但这本书无疑为理解全球政治文化变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者简介 · · · · · ·
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J·WeatherheadⅢ)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问世。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言
前言
之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之一章世界政治的新时代
引论:旗帜与文化认同
一个多极和多文明的世界
其他世界?
不同世界的比较:现实主义、简化和预测
第二章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
文明的性质
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普世文明?现代化与西方化
普世文明:含义
普世文明:来源
西方与现代化
对西方和现代化的回应
第二部分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第四章西方的衰落:力量、文化和本土化
西方的力量:支配和衰落
本土化:非西方文化的复兴
上帝的报复
第五章经济、人口和挑战者文明
亚洲的自我肯定
伊斯兰教的复兴
挑战的变化
第三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第六章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
寻求结盟:认同的政治
文化与经济合作
文明的结构
无所适从的国家:文明转变的失败
第七章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
文明和秩序
西方边界的形成
俄罗斯及其近邻
大中华及其共荣圈
伊斯兰:没有凝聚力的意识
第四部分文明的冲突
第八章西方和非西方:文明间的问题
西方的普世主义
武器扩散
人权和民主
移民
第九章多文明的全球政治
核心国家与断层线冲突
伊斯兰与西方
亚洲:中国和美国
文明与核心国家:正在形成的联盟
第十章从过渡战争到断层线战争
过渡战争: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
断层线战争的特性
发生频率:血腥的伊斯兰边界
原因:历史、人口和政治
第十一章断层线战争的动力
认同:文明意识的增强
文明的集结:亲缘国家和在外散居者
终止断层线战争
第五部分文明的未来
第十二章西方、各种文明和全球文明
西方的复兴?
世界之中的西方
文明间战争与秩序
文明的共性
附录
注释
《文明的冲突》导读
数量优势下的恐惧
编后记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