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戴震(1724年-1777年) 清代考据学家 ,思想家 。字东原 ,安徽休宁人 。进士出身 ,曾任纂修 、翰林院庶吉士之职 。在哲学上 ,他认为物质的气是宇宙本原 ,阴阳 、五行 、道都是物质性的气 。认为理是事物的条理 ,是事物的规律 ,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 ,理就在事物之中 ,“理化气中” 。他还认为宇宙是气化流行的总过程 ,“天地之气化流行不已 ,生生不息” 。
在认识论方面 ,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天地之化” ,通过耳目鼻口之官接触外物 ,心就能发现外物的规则 ,致知格物就是对事物进行考察研究 ,只有经过观察和分析 ,才能认识事物的道理 。
内容介绍:
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着重于批驳朱程理学的“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念 ,他指出 ,“举凡民之饥寒愁怨 、饮食男女 、常情隐曲之感 ,咸视为人欲之甚轻者矣 ,轻其所轻 ,乃‘吾重天理也 、公义也’ ,言虽美 ,而用之治人 ,则祸其人 。”“今虽至愚之人 ,悖戾恣睢 ,其处断一事 ,责诘一人 ,莫不辄曰‘理’者 ,自宋以来 ,始相习成俗 ,则以理为如有物焉 ,得于天而具于心 ,因以心之意见当之也 。
于是负其气 ,挟其势位 ,加以口给者 ,理伸;力弱气慑 ,口不能道辞者 ,理屈 。呜呼!其孰谓以此制事 ,以此制人之非理哉?”“尊者以理责卑 ,长者以理责幼 ,贵者以理责贱 ,虽失谓之顺;卑者 、幼者 、贱者以理争之 ,虽得谓之逆 。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 、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 ,上以理责其下 ,而在下之罪 ,人人不胜指数 。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 ,其谁怜之 。”程朱的“理欲之辨 ,适成忍而残杀之具” ,“诚见夫诐辞邪说之深入人心 ,必害于事 ,害于政 ,天下披其祸而莫之能觉也 。”戴震并指责程朱“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