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赵晔(?—约83年) ,字长君 ,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东汉史学家 、文学家 。
赵晔少为县吏 ,奉命迎接督邮 ,他感到非常耻辱 ,就丢弃了迎接督邮的车马逃走了 。他来到犍为资中(今四川资阳) ,找到经师杜抚传习《韩诗》 ,彻底得到了杜抚的真传 。他在资中呆了二十年 ,既不回家 ,也不给家里捎信 ,家里人都以为他死了 ,为他举行了葬礼 。后来杜抚死了他才回家 。州刺史要任命他为从事 ,被他拒绝了 。后被州里举荐为“有道”(汉代举荐贤才的一个名目) ,终老于家中 。
赵晔著有《吴越春秋》 、《韩诗谱》 、《诗细历神渊》 、《诗道微》等 。后来蔡邕至会稽 ,读到《诗细历神渊》 ,大为感叹 ,以为比王充的《论衡》要强得多 。蔡邕回到京师洛阳 ,开始传授《诗细历神渊》 ,当时的学者都向他学习 。 [2] 赵晔的著述后来都已失传 ,今仅存《吴越春秋》一种 。
内容介绍:
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 [3] ,原十二卷 ,隋以后缺佚二卷 ,《宋史·艺文志》记为十卷 。《吴越春秋》是主要记述春秋末期 ,吴越二国(包括一部分楚国)之事的杂史 。前五篇为吴事 ,起于吴太伯 ,迄于夫差;后五篇为越事 ,记越国自无余以至勾践称霸及其后人 ,注重吴越争霸的史实 。
该书钞撮古史 ,编年记事 ,以补《国语》 、《左传》 、《史记》不足之处 ,如吴兵破楚入郢之役 、孙武为吴军之将等记载较详 。但其史料价值却不如《越绝书》 ,一些传闻异说不能存其原貌 ,甚至以后人想象之词加于春秋末年吴 、越之事 。如记伍子胥的言论 ,有“胡马望北风而立 ,越燕向日而熙”这种春秋时不可能有的语言;又有越军伐吴 ,伍子胥显相以阻越兵 ,后又托梦给范蠡和文种 ,示以进军之路之类谬说 。因此 ,有学者认为此书不类汉朝之文 ,近于小说家言 。其内容确有介于历史与小说之间 ,人物的刻划 ,故事情节的描写 ,像后世的演义体 ,因而对后世的文学有一定影响 。唐代俗讲中的《伍子胥变文》 ,宋元话本中的《吴越春秋连像评话》 ,明清以后的许多剧目 ,都是以此书为依据改编的 。
清人朱彝尊在指出《吴越春秋》的缺点外 ,也认为:“若(伍子)胥之忠 ,(范)蠡之智 ,(文)种之谋 ,(申)包胥之论策 ,孙武之论兵 ,越女之论剑 ,陈音之论弩 ,勾践臣吴之别辞 ,伐吴之戒语 ,五大夫(计倪 、扶同 、向垣 、苦城 、曳庸)之自效 ,世亦何可少哉?”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