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学家本村凌二的《文明的兴衰》以独特的视角重新解读世界历史 ,挑战了许多传统认知 。作者在东京大学任教28年的深厚学术积淀 ,使本书能够将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清晰易懂 。书中提出“优越的环境无法诞生文明”等颠覆性观点 ,通过对比罗马帝国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作者认为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历史” ,强调理解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性 ,这种历史观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框架 。全书涵盖文明起源 、族群迁徙 、宗教演变等宏大主题 ,却以生动有趣的笔触呈现 ,让高深的历史知识变得平易近人 。
核心观点与历史解读
本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独特的史观和分析方法 。本村凌二教授运用比较史学的视角 ,将古罗马与大英帝国并置分析 ,揭示出后者如何从前者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 。书中提出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业已打响”等论断 ,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战争 ,而是指文明间无形的竞争与冲突 。作者特别强调环境因素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认为逆境往往更能激发文明的创造力 。这种反常识的论述方式 ,打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框架 ,促使读者重新思考文明发展的动力机制 。
现实意义与阅读价值
作为一部面向大众的历史读物 ,《文明的兴衰》具有极强的现实关照 。作者通过解析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 ,帮助读者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局势 。书中关于族群迁徙 、宗教冲突等议题的讨论 ,直接关联到当下的国际关系和社会问题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历史知识 ,更在于培养读者的历史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通过阅读 ,我们能够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更好地把握现在 、预见未来 。这种“以史为鉴”的实用价值 ,使本书超越了普通历史读物的范畴 ,成为一部启发思考的智慧之作 。 相关问答: Q:本书与其他世界史著作有何不同? A: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史观和论述方式 。作者不满足于简单的历史事件罗列 ,而是通过比较分析 、理论建构 ,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都具有颠覆性 ,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 。 Q:没有历史基础的读者能读懂本书吗? A:完全可以 。作者在东京大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擅长将复杂的历史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全书语言生动 ,案例丰富 ,即使没有专业历史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并从中获益 。
作者简介 · · · · · ·
本村凌二 ,历史学者 ,专长古代罗马社会史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早稻田大学特聘教授 。日本古代西洋史研究杂志《KODAI》总编辑 。任日本西洋古典学会委员 、地中海学会常任委员 ,东大退休后专职写作 。著有《幽暗的罗马世界──婴儿遗弃与奴隶制》《多神教与一神教》《让帝国着迷的剑斗士──血与汗的罗马社会史》《爱欲的罗马史──转变的社会底层流动》《马之世界史》 。
目录 · · · · · ·
序 章 何为“向历史学习”——愚者向经验学习 ,而贤者向历史学习
环球标准下的“素养”/ 001
“向历史学习”是难以实现的 / 004
托尔斯泰对历史学家的强烈批判 / 007
掌握必备“素养”所需的七个观察角度 / 010
“世界史”如今为何备受关注 / 021
第 1 章 文明为何发源自江流河畔——从文明的发展到城邦与民主政治的诞生
“文明即城市”与“文化即农业”的紧密结合 / 030
只有日本人使用的“四大文明”概念 / 033
文明诞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 035
优越的环境无法诞生文明 / 039
罗马人与日本人的稀有能力是什么/ 043
灵活性的核心在于“诚实”/ 046
城邦是如何诞生的 / 048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缘起战争 / 052
第 2 章 从罗马出发窥探世界——罗马缘何而兴 ,缘何而衰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与塞普蒂米乌斯 • 塞维鲁的共通之处 / 060
硬实力的衰退与软实力的兴起 / 063
罗马为何能成为帝国——希腊和罗马的不同之处 / 068
考察罗马史的价值所在 / 074
席卷全球的大英帝国从罗马身上学到了什么 / 075
人前表演的罗马皇帝与神秘莫测的亚洲皇帝 / 078
以罗马为基准 ,判断文明程度——古罗马与江户的上下水道 / 085
“名誉”立国——“武士道精神”与“先代遗风”/ 089
罗马帝国为何伟大——有关罗马的宽容 / 093
因“宽容”成长的罗马毁于“傲慢”/ 097
“睿智”之希腊 、“富裕”之迦太基与“胜利”之罗马 / 099
第 3 章 相同的时间 ,相同的事件——汉王朝与罗马帝国 ,孔子与释迦牟尼
“扎玛战役”与“垓下之战”发生的前 202 年 / 104
袭向罗马帝国与汉王朝的“3 世纪危机”/ 108
掌握素养需要思考“历史的同时代性”/ 114
“字母系统 、一神论 、货币”的同时诞生 / 116
苏格拉底 、琐罗亚斯德 、奥义书 、释迦牟尼 、孔子的轴心时代 / 122
超越马可 • 波罗并立下探索东西方功绩的究竟何许人也 / 124
“工业革命”为何滥觞于英国 ,而与亚洲无缘 / 129
第 4 章 为何人类开展大迁徙——从日耳曼民族 、罗马帝国 、大航海时代到难民问题
人类史便是种族移民史 / 136
种族移民具有固定的模式 / 139
充满“近代感”的古代地中海世界 / 144
大航海时代下的大规模移民 / 146
奴隶制度催生人为的种族移民 / 148
镇压胡格诺派与荷兰的兴起——从宗教镇压看种族移民 / 150
“日耳曼民族的大移动”让欧洲世界焕然一新 / 153
游牧民族的行为无法用常人思维去理解 / 157
如今的欧美人对异民族成为多数派而感到恐慌 / 161
国家因种族移民带来的价值观对立而动摇 / 164
为何说乌克兰问题属于难解顽疾 / 166
第 5 章 脱离宗教则无从讨论历史——一神教为何诞生
日本人无法参透的宗教力量 / 172
古人循神明之声而动 / 173
占卜为神明发声 / 176
二分心智理论在科学上是否成立 / 180
第一位近代人——奥德修斯 / 182
人类为何需要唯一的神 / 185
古代世界的划分节点 / 188
一神教的滥觞——古埃及的阿顿神信仰 / 189
犹太教为何未能普及 / 193
宗教对立是一神教的必然宿命 / 197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对立的虚像 / 202
罗马构建了欧美人的自负心理 / 205
战争让如今的宗教不复以往 / 206
第 6 章 由共和制揭示日本与西方的异同——为何罗马以“共和政治”为目标
主张独裁政治的柏拉图与推崇贵族政治的亚里士多德 / 212
为何民主制在希腊不受待见 / 213
频繁的希腊内部纷争使其无缘大国梦 / 216
古罗马共和政治宛如“群雄毕至”/ 217
罗马人为何重视“权威”/ 220
为何不是雅典与斯巴达 ,而是罗马成了强国 / 222
以罗马与威尼斯为例 ,探讨共和政治的利与弊 / 225
共和政治在日本水土不服的缘由 / 227
第 7 章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识古知今
历史不被阅读则毫无意义 / 234
学习历史 ,窥见未来 / 237
世界史中的民主主义 / 239
中世纪为何被称作“黑暗时代”/ 240
世界史中的两段“黑暗时代”/ 242
第三次世界大战业已打响 / 245
英国退出欧盟源自对德国的不信任/ 248
为何欧盟无法放弃希腊 / 250
忽视民族关联导致了国境线上的悲剧 / 251
和平与繁荣为何会令人颓废 /255
后记 / 257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文明的兴衰》出版后记 / 258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