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开拓理解儿童心理历程的新途径 探索人类情感的起源 ,带你重新认识深邃而有趣的儿童精神世界 ,认识儿童心灵世界的窗口 ,也是成人认识自己的镜子
继弗洛伊德后 ,极具影响力的女性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文集》(4卷) 。
内容介绍:
开拓理解儿童心理历程的新途径 探索人类情感的起源 ,带你重新认识深邃而有趣的儿童精神世界 ,认识儿童心灵世界的窗口 ,也是成人认识自己的镜子继弗洛伊德后 ,极具影响力的女性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文集》(4卷) 。 卷1 爱 、罪疚与修复:尽管讨论爱 、恨的文章已经不计其数 ,但人们仍然被自身的攻击 、嫉妒 、愤怒 、自我谴责等等困惑着 、压抑着 、纠缠着 。作者通过对婴儿的观察 ,以及对儿童的心理治疗过程 ,总结出了诸多有关人的情感的起源和发展的潜意识规律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世人介绍这些情感背后的无意识心灵是如何工作的 。 卷2儿童精神分析: 本书是克莱因早期著作中的巅峰 ,堪称儿童精神分析的经典作品 ,奠定了克莱因所创的精神分析游戏技巧之基础 。她认为儿童的游戏 、梦 、绘画及故事 ,就像成人的自由联想 ,都是传达潜意识幻想及焦虑的媒介 。藉由诠释儿童的潜意识幻想 ,可以降低 、释放儿童的焦虑 ,减少其内在恐惧 。 卷3 嫉羡与感恩: 本书几乎囊括了克莱因毕生最重要的文献 ,也成为其著述的高峰 。在本书中 ,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 ,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 ,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 ,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 。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 ,然而 ,克莱因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 卷4 儿童分析的故事: 这本富含生命力的作品 ,在克莱因的著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其中详述一名十岁男孩长达四个月的分析历程 ,并对当中的画作 、游戏 、语言联想和梦境作出精辟的诠释 。本书说明了她在分析当时的理论概念 ,并尽可能忠实地呈现实务工作与理论观点 。文中更揭露了许多崭新的想法 ,克莱因的这部最后著作 ,可以说是深具创造性的一部代表作 ,更是探究儿童精神分析技巧不可多得的必备书籍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