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山旅游攻略

对于冠豸山旅游攻略 ,大家否有所疑问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冠豸山 、石门湖游记

冠豸山 ,位于连城县城东郊 ,距城区1公里 ,宋称“东田石” 。元称“莲峰山” 。是一处集“山 、水 、岩 、洞 、泉 、寺 、园”于一体 ,“雄 、奇 、幽 、秀”诸特点于一身的丹霞地貌景观区 ,有“城在景中 ,景在城中”之称 。

到了明代 ,人们在山上凿石蹬 ,建书院 ,垒城开池 ,筑南北堑关墙以防匪患 。有名儒黄公甫 ,在滴珠岩上题刻字高2米 、刚劲有力的“冠廌 ”二字(廌为豸的古体字) 。相传獬豸为古时灵兽 ,能辨曲直 ,遇恶人则以角触之 ,旧时执法官之帽即为“獬豸冠” ,由于豸冠的含义正好符合历代连城人民祈盼执法无私 、公正廉明盛世到来的愿望 ,于是莲峰山渐次被人淡忘 ,冠豸山成了正名 ,近代又与武夷山一起被称为“北夷南豸 ,丹霞双绝” 。

冠豸山旅游攻略

2021年1月11日上午9时从家里出发 ,9.30上高速 ,12.10到达冠豸山景区山门 。因政府规定各山门禁售门票 ,游客须到景区服务中心统一购票 ,故又折回到2.5公里外的游客服务中心 ,购买了2张老年人优惠登山及石门湖游览票 ,乘坐景区的 旅游 观光巴士于13.10来到了石门湖景区入口 。

进入景区大门 ,沿着可行车的柏油路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到达一道废弃的山门前 ,山门的下方是木栈道 ,上方仍是行车道 。我们沿着木栈道又走了一会儿才到达游船码头 。一位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这里的游船是整点开船 ,看看还有近40分钟 ,我们和同行的另一位来自福州的游人决定相伴到周边走走 。

石门湖四周环山 ,原是连城八景之一的"石门宿云"所在地 。1970年9月 ,为解决连城城郊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 ,时任连城县委书记的李振经率领连城人民在此地建了一座总长70多米的大坝 ,围水造湖 。竣工后的库容面积有四百多亩 ,水深数十米 ,蓄水量达300多万立方米 。石门湖翠岛崖壁上至今仍存“水面浮舟”四个大字 ,据说是出自当年的李书记之手 。

在游船码头上方的“石门湖”前拍照后 ,向左前方行走不远就来到水库大坝上 。过了大坝沿缓坡向上 ,有一座道观坐落在青山绿树之中 ,指路牌显示其为“玉正观” 。“玉正观”建于南宋初年 ,观门两侧有一副十四个冷僻字组成的对联 ,据说是太上老君所作的道家 养生 诀 ,无人可辨 。现住观的道人说可以读作“玉炉烧炼延年药 ,正道行修益寿丹” 。考虑到一路向上的攀爬之苦和游船开船的时间限制 ,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到“玉正观”参谒的念头而回到了游船码头 。

游船码头上工作人员正在到处找我们并催促我们快点上船 ,原来是一个近40人的来自上海的 旅游 团已经坐在船上了 ,就待我们3人上船后立刻开船 ,比预定14时整点开船时间提前了15分钟 。

船离开了码头 , 旅游 团的导游就开始了工作 ,不停地向我们介绍沿途的景色 。在游船行进的左前方有一座高崖 ,因平缓的山顶呈现凹下的圆弧形 ,形似“马鞍” ,其下方突出的岩石又似马头入水 ,因而得名“马鞍寨” 。在马鞍寨陡峭的崖壁上清晰可见有高高的三级跳台 ,导游说这里曾作为世界崖壁跳水比赛基地并承担过几次跳水锦标赛 。

目光向远 ,一座孤零零的山峦如出水莲花般浮现在游船行进正前方的湖面上 ,导游说这就是石门湖美景之一的“莲花峰” ,在莲花峰前游船掉头回航不远就进入右侧的水道 ,随着导游的绘声绘色的解说 ,我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陆续看到了“疯僧戴帽(酒坛峰)” 、“生命之门” 、“河马饮泉” 、“大象戏水” 、“狮身人面像” 、“观音绣花鞋” 、“小三峡” 、“神蛙照镜”等诸多景观 ,这些景观像与不像 ,皆从人意 。我想 ,如果没有导游的解说和诱导 ,我是绝对不会有这么丰富而细腻的想象的!

石门湖不大 ,虽山奇水秀 ,但船行不过20余分钟 ,上面那些景点虽有导游解说 ,但也都一晃而过 ,很难拍到合适的照片 ,更难尽游玩之兴 。80元一张的石门湖游船及门票 ,确实是有些不值 。

船到兰香亭码头 ,我们离船上岸 。走不多远 ,就来到“必达亭”前 。两副抱柱联极具特点:“必见荣光冠豸上 ,达观福耀石湖中” 。必达亭附近有一座“双怡楼” ,有小食品售卖和卫生间供游人使用 。导游和“双怡楼”的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 ,说是有高空飞车表演 。顺着指引 ,抬头望去 ,两侧高峰间有一细细的钢索相连 。原来 ,每天定时在上面有空中单索自行车和摩托车骑行表演 。

看罢飞车表演 ,沿着一段平缓的小路慢慢地向山上攀爬 ,途经一处有描红“雄峙天半” 的山石石刻 ,即走到登山石阶的起始点 ,途径藏靴洞 ,再向上就是有365个狭窄陡峭台阶的鲤鱼背 。我们拾级而上 ,不一会就开始气喘吁吁了 ,不得不走走停停的坐在台阶上喘息一阵子再攀爬 。过了鲤鱼头 ,就到达了石阶的尽头 。站观景台上 ,头顶是蓝天白云 ,身边是茂林修竹 ,脚下是石阶步道 ,远处是丹霞山崖 ,青山黑岩 ,层峦叠翠 ,不免生出无限遐想 。

站在“长寿峰”上 ,可见“人长寿”三个巨型大字镶嵌在对面山峰的半山腰上 。左侧是一片山谷 ,有一巨型石柱独立向天 ,石柱的顶端还有一石头球冠覆盖 ,此石原名唤作“天烛峰” ,现在则被人称为“生命之根” 。远处还有几处裸露的山崖 ,或牛头 ,或马面 ,或鳄鱼上山 ,看着其像是什么 ,那就是什么 。

长寿峰顶建有“长寿亭” ,抱柱联为:“偶见仙翁骑鹤至 ,常逢雅士伴松吟” 。“长寿亭”对面有一座连接两座山峰的索桥 ,桥前告示牌子上写着:沿前方栈道步行1350米就是连接长寿亭与天池的长达2300米的索道起始站 。因索道关闭 ,我们也未能购买到索道票 ,所以就返回到长寿亭下 ,上海 旅游 团在导游的带领下在这里原路返回兰香亭码头 ,整座山峰只有我们3人仍旧沿着右侧山路前行 。

冠豸山主峰就是灵芝峰与五老峰 。灵芝峰比五老峰稍高一点 ,因形似一朵千年灵芝 ,故有此名 。我们先来到五老峰下 ,沿着崎岖的登山小路向五老峰上慢慢攀爬 。五老峰的登峰小路非常原始 ,少有人工修葺的痕迹 ,可见登峰之人从来不多 。五老峰顶相对平坦开阔 ,四周修有简陋的围栏 。伫立峰顶眺望 ,连城县城郭隐约可见 ,山下村落点点 ,千顷平畴 ,绿浪起伏 。四周山脉起伏 ,层峦叠嶂 ,如海浪涌来 ,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

五老峰与灵芝峰之间有一天然裂隙 ,游人到此 ,翘首青天一线 ,两壁夹立 ,峭拔千仞 ,直接霄汉 ,故称“一线天” 。一线天有口方井“金字泉” ,据说其水清甜 ,为煮茶上品 。右侧有一条陡峭的攀爬灵芝峰顶的栈道 ,都是在绝壁上开凿的石阶 ,峰壁上刻有“壁立千仞”四个大字 。因感觉体力消耗已多 。就没去攀爬灵芝峰顶 。

从一线天下来就到了冠豸山的前山 。前山人文景观多而风景秀丽 ,有不少书院祠堂都建于此处 。“修竹书院”是陇西堂李氏后人所建 。藏头门联“修禊名山思远泽 ,竹林佳话仰前贤” 。上联说的是《兰亭集序》 ,下联讲的是竹林七贤 。外面一联是 ,“峦嶂千重瑞气迎朝日 ,明灯万盏灵光映晚霞” 。让我联想起了书院里悬梁刺股苦读圣贤书的“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故事 。雁门书院 ,楹联为“雁飞霄汉三千丈 ,门瞰文川几万家” 。奇怪的是 ,两处都是宗祠 ,却都以书院为名 。

从书院出来本拟继续下山 ,不料二位乡民打扮之人从山路上下来 ,告诉我们左手边还有灵芝寺等三处景点 ,在灵芝寺内还可见巨型灵芝 。于是 ,我们3人便按照乡民的指引来到灵芝寺 。

灵芝寺是一座有900多年 历史 的古寺 ,主要奉祀观音菩萨 。进入大殿 ,住寺和尚就热情地引领我们来到拜台与佛祖坐像之间的过道上 ,观看几枚供奉在佛祖脚下玻璃箱内的巨型灵芝 ,其中最大的一枚直径足有1米左右 ,确实是有生以来见到的最大的灵芝 。住寺和尚告诉我们灵芝寺下方还有古洞可参观 ,我们走了一段路后 ,感觉前方越来越荒凉 ,于是决定返回书院并继续下山 。

从书院前行数百米 ,眼前豁然开朗 ,能看见了山下的连城县城了 。向左一转 ,猛然看到一处山崖巨石 ,便是高壁峭立 、独开一面的“滴珠岩” 。有“冠廌”明代黄公甫题 ,“上游第一观”乾隆翰林朱阳题 ,“浑忘物外”上元陈树题 ,“印松麓 ,冠豸”“飞云有路”和当代沈持衡撰文 、余纲书的“冠廌铭并序”等几处摩崖石刻 ,确是蔚为壮观 。

冠豸山千峰耸峙 ,深谷幽泉 ,形成许多绝壁悬崖 ,峡谷险道 ,盛世供游人玩赏 ,动乱则可恃险安居 。 历史 上多次战争祸害 ,人们皆上山躲避 。为了防御有力 ,修筑了不少的关寨 ,因而形成了寨门这一道准军事防御型的人文景观 。冠豸山的寨门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 ,修建主持人为县尹马周卿 。明弘治五年(1492)县令关铨重修加固 。原设东 、西 、南 、北4座寨门 ,除南寨门已毁只存遗址外 ,其余寨门尚完好 。

从滴珠崖前行 ,穿过一线天的“云瞩堑门” ,从丹梯云栈的摩崖石刻边小心翼翼地走过 ,就是苍玉峡了 。路边有一座小小的圣旨牌坊 ,缩在山崖里 。仔细考究 ,倒也是一段血腥的 历史 。原来 ,太平天国之乱时 ,连城县官民四千人为避乱上山 ,利用一线天等关隘坚守不出 。太平军久攻不下 ,最后威逼当地村民 ,从后山小路攀岩至五老峰攻破冠豸山寨 。结果 ,山上三千余人或被杀 ,或跳崖 ,遇难者众 。仅剩一个叫作黄九林的人带领五百多人逃出山外 。太平天国平定后 ,皇帝下旨 ,赠封抚恤此役有功和死难人员 ,建立此牌坊以为纪念 。牌坊名为“旌奖忠义节烈牌坊” ,楹联“龙章宏恤典 ,豸献勒贞名” ,牌坊中板上列有二十八人姓名 。

一路向下 ,到了先前到达未能购票进山的冠豸山前山门 。出山门 ,乘坐景区交通车返回游客服务中心 ,此时刚刚16.50 。用时3.5小时 ,一路辛苦 ,爬山涉水 ,圆了期盼已久的冠豸山的游玩梦 。晚上入住连城山水饭店506房 。

连城旅游攻略是什么

1 、冠豸山风景区:连城冠豸山【豸 ,在此读寨(zhai)】 ,因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 ,寓含刚正廉明之意 ,旧称东田山” 、莲峰山” 。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1公里 。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 ,核心景区46平方公里 ,由獬豸冠(冠豸山) 、石门湖 、天寨(竹安寨) 、九龙湖 、云霄岩(旗石寨)五个游览区组成 ,集山 、水 、岩 、洞 、泉 、寺 、园诸神秀于一身 ,雄奇 、清丽 、幽深 。她被称为客家神山” 、三江上游第一观冠” 。豸山以其天生丽质于1986年荣膺福建十佳风景区” ,1994年 ,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0年被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 ,2008年被列入中国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2009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

2 、梅花山: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地处福建省龙岩市新罗 、上杭 、连城三县(区)交界地带 ,总面积22168.5公顷 ,是福建著名的天然林区 ,位于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的主体部分 ,俗称"梅花山十八洞" 。被中外专家称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翡翠” ,是享誉全球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也是动植物资源基因库”和地质博物馆” 。

3 、赖源溶洞:位于连城县赖源乡上村 ,著名的有三洞:仙云洞 、幽琴洞 、石燕岩 。

4 、四堡:明清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四堡是我国明清两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 ,出版过《康熙字典》 、《金瓶梅》等一千余种书籍 ,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乡” 。

5 、客家大宅门:万人古村芷溪:芷溪位于连城南部 ,自明清以来先后修建了74座古宗祠和139幢古民居 ,形成国内罕见 、规模庞大的古宗祠 、古民居建筑群 。

6 、中华山性海寺:中华山性海寺始建于明洪武四年 ,是八闽名刹之一 。该寺四周树木苍翠 ,绿竹掩映 ,环境幽静 。占地4000多平方米 。寺内建有天王殿 、供奉四大天王 ,还有放生池 ,池上的拱桥直通大雄宝殿 ,殿深14米 ,宽18米 ,正中供华严三圣 ,形象壮丽雄伟 。大殿左右为钟鼓楼及法堂等 。大殿后为藏经楼 。是连城县古名刹之一 ,该寺于1983对外开放 。

更多关于连城旅游攻略是什么 ,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冠豸山旅游的攻略有哪些?

冠豸山最佳季节冠豸山旅游攻略:3月-8月最佳 。春夏季节气候宜人 ,植被茂盛 ,游山玩水皆可 。山很有特色丹霞地貌 ,空气很好 。景区人员服务很好 ,适合自驾游 ,而且客家人很淳朴 。很漂亮冠豸山旅游攻略的地方 ,比武夷山好玩 。

冠豸山是有生命的 ,不仅在于它合“生命之门” 、“生命之根”于一体 ,而且还因为它是一座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山 。山名由“东田石” 、“莲峰山”到后被邑人以“冠豸”两字取代 ,就赋予冠豸山旅游攻略了山的文化色彩 。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冠豸山 ,犹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 ,天生丽质 ,清纯可人 。风景区在距县城仅一点五公里处 ,方圆百余平方公里 ,集山 、水 、岩 、洞 、泉 、寺 、园于一身 ,拥有冠豸山 、石门湖 、竹安寨 、旗石寨 、九龙湖五景区 ,拥有山奇 、水秀 、谷幽 、岩穴迷离之神秀 。

冠豸山属丹霞地貌 ,景点一个连着一个 。在一个叫“竹安寨”的石峰之顶 ,有一个面积有几十平方米的天然水池 ,池水清澈透明 ,四季不枯 ,人们称之为天池 。天池西面有一道长百余米 ,高几十米的天然石墙 ,人们称之为天墙 。北面有一个酷似老人的石峰 ,人们称之为寿星岩 ,东面是一状如马头的石山 ,人们称之为马头山 。

关于冠豸山旅游攻略和冠豸山一日游安排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 ,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mobi图书小编
mobi图书小编管理员

上一篇:观音显灵(科学证实佛菩萨的存在)
下一篇:健康饮食减肥 健康减肥最有效食谱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