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 、读《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一 、作者的基本观点
1 、作者认为 ,现在中国的经济有三大底线:国有企业不放弃 、公有土地制度不触及 ,以及政府控制发钞权 。
2 、作者认为 ,第1条中的三大底线其实贯穿在中国历朝历代的财政发展历史中 。
3 、作者认为 ,对于一个集权制政府来说 ,只有两件事是它最关心的:首先 ,如何用官僚制度控制社会;其次 ,如何抽取足够的财政收入 ,来养活这个官僚体系 。
4 、作者认为 ,国有企业 、土地公有和金融垄断就是集权政府养活自己官僚体系的最有力手段 。
二 、本书的内容
因为作者认为国有企业 、土地共有和金融垄断贯穿中国历朝财政发展的历史 ,所以本书就以此为纲要 ,历数各朝各代财政历史上和这三个方面有关的内容 。
本书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 ,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 ,汉武帝 、王莽的金融垄断 ,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 ,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
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 ,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 ,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
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 ,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 ,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
三 、从此书中获得的启发
1 、从财政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历朝历代的兴衰 ,以前都是接触零星的材料 ,这本书非常系统 。给了我一种新的看待历史的角度 ,这是第一个收获 。
2 、书中谈到隋朝为何看起来富庶 ,但却迅速崩溃的原因时 ,指出了隋代极度有效的征税制度 ,好像抽干了池塘里的水 ,国富民穷 ,以至于社会矛盾迅速积累 。这让我对隋代的衰落有了新的认识 ,这是第二个收获 。
3 、书中谈到了宋代货币的萌芽 。以前我头脑里的印象一直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 ,但也一直有疑问:如果当时的“货币”是有效的 ,为什么只是昙花一现 ,后世朝代都没有继承下去 。作者认为因为当时货币制度的不完善 ,加上人贪婪的本性 ,所以超发变成了常态 ,引起无法兑付的恐慌 。作者的看法帮我打开了思路 。
四 、几个和作者不同的观点
1 、作者是认同自由主义经济的 ,认为政府的干预是扰乱经济的自然秩序 ,作者推崇文景之治 。
但是我认为完全不控制经济和完全控制经济一样糟糕 。计划也需要市场 ,市场也需要调节 。把希望完全寄托于社会经济的自然发展 ,我认为不靠谱 。
2 、作者本书以历史发展为纲 ,有纵向的深度 ,力求找到不同朝代之间财政发展的共性 。
我欣赏作者的思路 。但我也觉得如果没有横向的比较 ,宽度不够 。特别是如果在没有横向比较的情况下 ,仅看一国不同时期之发展 ,就做出结论 ,并不能让所有人信服 。
毕竟世界上任何硬币都有两面 ,只看其中一面 ,然后放大其优点或者缺点 ,都有失偏颇了 。
3 、作者强烈谴责政府钱不够就开印钞机的行为 ,这本来没错 ,但是作者以此得出关于印钞权私营好过官营的结论 ,我不是很同意 。
毕竟老美现在印钞机不停工作已经开始发烫 ,而就算是给私营 ,按照作者的观点又有人性的贪婪 ,那么这个问题岂不是无解了 。
五 、小结
如果读这本书的时候 ,目的是打开思路 ,想获得多几个看待社会的角度 ,那么会很有收获 。如果读的时候总是计较正确与否 ,或者纠结立场 ,则大可不必 。
二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后感
历史在不断地循环 ,伴随王朝更迭 ,每一代君王都在国家财政之路上留下了痕迹 ,其中采取的措施政策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让我不得不思考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和古代又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呢?现代社会聚财靠的是我们对国家的信任 ,例如发行的国债 ,在我们看来比股票债券保险不知多少倍 ,然而在古代皇帝很有可能在为了军队 、亦或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需要大量钱财的时候 ,并不考虑百姓的处境 ,前期有增加税收 ,后期有大量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
总有一些盛世被后人称颂 ,也有些百姓苦不堪言的时代 。但是有的时候并不完全归咎于帝王及其举措 ,新王的上任必将继承上一代的财政现状 ,皇帝更换可能就在一瞬间 ,但是对于社会来讲 ,已经运行的财政体系却无法被轻易打破 ,谁也不知道打破会带来的可能是毁灭性的结果 ,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出现过 ,例如王安石变法 ,即使反对的人很多 ,悲剧依旧发生了 。仅仅凭借表面呈现出来的状况 ,不能成为你评价统治者的依据 。唐德宗最终沦为守财奴是那个时代的大势所趋 ,他并没有大肆挥霍 ,反而想着充盈国库 ,但是“安史之乱”带来的后果已经无法挽救 ,他的努力让宪宗完成了一次中兴 ,历史的掌声送给了宪宗 ,却忘了真正付出的德宗 。
不单单依靠所处的时代 ,富有才能的辅佐之人也成了时代兴旺的主力 。汉代的桑弘羊被认为是古今第一能臣 ,他提出的均输 、平淮旨在增强政府的财力和对经济的控制力 ,通过垄断无形之中获得政府盈利 ,这在现代社会中也被广泛应用 ,之所以古代社会无法使之维持长久 ,是因为没有把握其中的度 。和发行纸币一样 ,一旦政府官员发现其中有利可图 ,并且可以解决政府收入不足的时候 ,他们就不再思考不再另寻他路 ,而是死磕到底 ,因此再好的政策最终都败下阵来 。
宋代的范仲淹在欧阳修的推荐下担任了参知政事的职务 ,宋仁宗在堪忧的财政下请教他富国强兵的良策 ,范仲淹针对宋代的冗兵 、冗官 、冗费 、效率低下提出了十项改革建议 ,他主张改革的是政府本身 ,强调缩减政府官员体系 ,以此减少政府支出 。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但是庞大的官僚体系又怎能是轻易就被改变的呢 ,牵扯到了利益分配 ,曾经美好的幻想被完全打破 ,宋代的第一次改革以失败告终 ,没有解决政府冗杂的问题使帝国的财政走上了下坡路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古代的财政体系在不断改变 ,但是背后的阻力却是非常大的 ,官员背后的勾结 ,谋取私利的野心在无形之中给帝国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缺口和创伤 。
不要说拥有能臣的朝代都无法维持的体系 ,当奸臣上道 ,受苦的就是百姓了 。宋徽宗年间 ,他人的无能为力让蔡京主宰政坛 ,他看上了交子和验钞的筹资能力 ,却没看到不断出台的新钱引造成了市场的泡沫经济 ,市场最终还是会发现这个被掩盖的事实 ,本就脆弱的南宋经济最终崩溃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 ,我对于宋代的印象只是纸币带来的兴荣和繁华 ,却没看到比现代社会严重不知多少倍的纸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
回看千年历史 ,和现今对比 ,我们看到了维持一个庞大财政体系的艰难 ,20世纪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曾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 ,这带来的后果想必更加清晰些 。在历史图像的呈现中 ,纸币被当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 ,买一个小物件却需要扛着厚厚的几摞钱币去兑换 ,这是政府毫无顾忌敛财带来的后果 ,也是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以史为鉴 ,读历史就是用来吸取曾经的教训 ,让现代社会发展得更加稳定长久 。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央帝国财政密码 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中央帝国财政密码 mobi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