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曾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商学院心理学教授 、积极情绪与心理生理学实验室主任 。
芭芭拉博士是社会心理学 、情绪科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数十年来 ,她一直致力于积极情绪的研究 ,并被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称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天才” 。她连续16年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资助 ,并于200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首届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于2008年获得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会职业轨迹奖;于2013年获得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授予的克里斯托弗·彼得森金奖 。
芭芭拉博士的科学贡献影响了商业 、教育 、咨询 、医疗 、军事等多个领域 ,她也是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的候任主席 ,她的研究已被《纽约时报》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 、《大西洋月刊》 、《经济学人》等多家知名媒体所报道 。
内容介绍:
我们都渴望生活在爱中 。我们希望自己拥有爱 ,能够给予别人爱 ,而且能够得到他人的爱 ,在认可与肯定中幸福地生活 。
知名积极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积极情绪方面的研究 ,她发现 ,积极情绪(包括喜悦 、快乐 、感激等)在一天之中会短暂出现 ,但它们的力量是巨大的 ,能够激发出强有力的正能量 。基于此 ,作者提炼出有关人类至关重要的情感——“爱”的前沿理论 ,帮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理解什么是爱 ,以及如何运用爱的力量 。
芭芭拉博士认为 ,爱关乎我们的身心健康 ,爱也是让我们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的钥匙 。首先 ,我们需要剥离一些错误的观念 ,比如 ,“爱是独自占有的 、爱是永恒的 、爱是无条件的”——这些深植于人们脑海中的观念大都只是美好的愿望 。实际上 ,爱触及的范围远比我们想像的范围要广 ,爱有时效性 ,也不是无条件的 ,更不是恒久不变的 。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微小情感联结与积极共鸣;爱包括爱情 、亲情 、友情 ,还包括爱自己 、爱他人 、爱所有人 。芭芭拉博士进一步指出 ,爱虽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 ,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有意识地提升爱的能力 。同时 ,她介绍了多种爱的练习法 ,帮助我们加深对爱的认知 ,提升爱自己 、爱他人乃至爱所有人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健康状况 、人际关系 ,拥有更美好 、更幸福的生活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