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来晃去的人》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之一部长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出品方为99读书人。这本书以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约瑟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生活。他辞去了工作,等待着参军,而在等待期间,他几乎不出房间,通过窗户观察世界,并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约瑟夫的生活充满了孤独和迷惘,他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摇摆不定,成为一个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晃来晃去的人”。这本书描绘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犹太人的生存状况,通过约瑟夫的内心世界,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焦虑和挣扎。
《晃来晃去的人》的笔调沉郁、结构严谨,与贝娄后来的作品如《奥吉·马奇历险记》和《洪堡的礼物》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作品以流浪汉式的小说风格,文笔挥洒自如,结构松散,风格幽默诙谐。
索尔·贝娄是美国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地描绘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探讨了人性、自由、责任等主题。他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并获得了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多项文学荣誉。
译者蒲隆是将《晃来晃去的人》译成中文的翻译家,他的翻译工作使得更多的中文读者能够欣赏到贝娄的文学作品。
《晃来晃去的人》作者简介 · · · · · ·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一九二四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一九三三年,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西北大学,于一九三七年毕业,并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大学执教。
出版于一九五三年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使贝娄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其后,他陆续出版《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院长的十二月》(1982)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揭示了美国当代“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此外,贝娄还出版过诸多中短篇小说集、剧本,以及游记。
在其创作生涯中,贝娄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并采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极富创造性地塑造一些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获得三次美国国家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一九六八年,法国政府授予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一九七六年,由于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晃来晃去的人》目录 · · · · · ·
重读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
译序
晃来晃去的人
索尔·贝娄年表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