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是岳永逸博士的一部研究老北京天桥文化生态的著作 ,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这本书通过对天桥地区的深入调查和口述历史 ,展现了这一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风貌 。
作者岳永逸花费十多年时间 ,对曾经历过天桥旧时光的老人 、观众 、艺人后人 、资料收集者和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访谈 ,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这些资料不仅具有研究价值 ,而且通过作者的整理和叙述 ,生动地展现了天桥当年的文化和生活风貌 。
书中分为上编“养穷人:口述的天桥”和下编“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 。上编收录了十四位与天桥有关人物的口述历史 ,他们讲述了在天桥的生活和经历 。下编则是作者基于访谈和调查的研究 ,提出了将天桥比拟为北京“下体”的比喻 ,并提出了“城市生理学”的概念 。作者分析了天桥的文化特质 、人群的来源与构成以及价值认同 ,探讨了天桥及其草根艺术被“污名化”的过程 ,以及旗人文化的消亡 。
《老北京杂吧地》不仅是对天桥文化的研究 ,也是对北京城市历史和民俗的深刻反思 。这本书对于喜欢北京历史文化 、民俗研究以及城市研究的读者来说 ,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
该书于2011年5月出版 ,全书共505页 ,平装设计 ,定价49.00元 。ISBN编号为9787108035820 ,方便读者购买和查询 。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作者简介 · · · · · ·
岳永逸 ,1972年生 ,四川剑阁人 。法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 。著作有《空间 、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2009) ,及论文《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等若干篇 。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目录 · · · · · ·
绪论你说的与我写的:杂吧地天桥的叙事
一 、北京城:大写的“凸”字
二 、作为北京象征与焦点的天桥
三 、新瓶陈酒:“人民首都”的天桥
四 、养穷人:对话交流中的天桥
五 、想象杂吧地:我写的天桥
六 、俯仰易位:杂吧地天桥的北京
上编 养穷人:口述的天桥
一 、落到天桥 ,你就不值钱了——李长荣访谈录
二 、在我看来 ,这是自然的事情——玉庆文访谈录
三 、茶馆的老东老伙——冯建华访谈录
四 、天桥的艺人都是混饭吃——刘景岚访谈录
五 、我就不说朱元璋 ,我就说范聃老祖——王学智访谈录
六 、天桥这地方 ,真养穷人——朱国良访谈录
七 、其实 ,学艺也不需要什么文化——朱有成访谈录
八 、我就觉得天桥有意思——崔金生访谈录
九 、我在天桥撂地 ,受双重压迫——金业勤访谈录
十 、拜师拨眼 ,家传还是要投师——朱赤访谈录
十一 、除了艺术之外 ,我什么都不爱动脑子——李嘉康访谈录
十二 、同盟 、联盟与口盟——杜三宝访谈录
十三 、现在说这些有用吗——关学曾访谈录
十四 、摔跤 ,一举一动都是文化——马贵宝访谈录
下编 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
一 、牵着鼻子走:无定法的田野——天桥田野调查的回顾
二 、城市生理学与杂吧地的“下体”特征——以近代北京天桥为例
三 、老天桥艺人的来源 ,认同与译写
四 、生活 、政治 、商品及艺术:草根相声的知识考古
附录
后记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