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套装全13册) 北京尚达德国际文化发展中心.azw3 龚鹏程

《国学入门: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是龚鹏程先生编写的一本介绍国学基础知识的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途径。这本书分为“门径篇”与“登堂篇”两部分,前者介绍国学的基本材料、知识与方法,后者则通过评述民国初叶国学运动中的人物与教育,探讨其中所蕴含的问题,并对当代教育问题进行品评。

国学入门: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套装全13册) 北京尚达德国际文化发展中心.azw3 龚鹏程

书中强调,国学不仅是一门专业或科目,更是中国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它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对于避免在当今同质化时代被同化至关重要。对个人而言,学习国学可以增进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入门》通过对国学的基本概念、经典著作、历史演变和学术流派的介绍,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国学的基本认识。同时,书中还涉及对国学教育的研究,以及对民国时期国学运动中人物的评价,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文化视角。

这本书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国学、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学入门: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目录

CONTENTS

中国思想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版权信息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追溯

一、先王的智慧

二、王子的创举

第二章 站在思想源头的大宗师

一、万世师表

二、谜之仙君

第三章 争鸣

一、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二、博爱的侠哲

三、化身蝴蝶的哲学家

四、将军的深思

第四章 统一的帝国,统一的思想

一、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二、独尊儒术

第五章 乱世中的彷徨与解脱

一、竹林中的隐士

二、移植到中国的“菩提树”

第六章 “理”在何处

一、理学的启明星

二、又一位“夫子”

三、一生伏首拜阳明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文学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版权信息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层出不穷的小说

一、神话和寓言——小说的源头

二、笔记式的短篇故事

三、消闲娱乐的小说

第二章 抒情言志的诗歌

一、万千诗歌的起源

二、情真意切的乐府诗

三、风格各异的乱世之歌

四、精英云集的唐代诗坛

五、古代诗歌的余晖

第三章 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体诗

一、可以唱的诗——词

二、雅俗共赏的散曲

第四章 形散神聚的散文

一、记叙历史的散文

二、记叙论说观点的诸子散文

三、其他类型的散文

第五章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赋

一、赋的兴盛

二、赋的变体——文赋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天文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版权信息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天文综话

第二章 古人眼中的宇宙

一、盖天说

二、浑天说

三、宣夜说

第三章 人情味的星空

一、中国星官体系

二、二十八宿

三、三垣

第四章 中国古代历法

一、阴阳历

二、天干与地支

第五章 异常天象

一、日食

二、五星会聚

三、荧惑守心

四、流星与彗星

五、客星

第六章 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一、表

二、日晷与漏刻

三、浑仪和浑象

第七章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

一、天文台

二、畴人传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民俗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版权信息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岁时节令民俗

一、春节

(一)年兽的传说

(二)祭灶与扫陈

(三)热热闹闹办年货

(四)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合家欢与拜新年

(六)大家都来接财神

二、元宵节

(一)元宵节的传说

(二)猜灯谜的传说

(三)龙灯耍起来

(四)元宵与汤圆

三、清明节

(一)介子推与清明节

(二)祭祖扫墓

(三)踏青“插柳”

四、端午节

(一)端午节的由来

(二)裹粽子与赛龙舟

(三)端午挂艾的传说

(四)捉鬼天师钟馗

五、中秋节

(一)嫦娥奔月

(二)后羿造饼

(三)吴刚伐桂

(四)玉兔入月宫

六、重阳节

(一)桓景避灾

(二)重阳糕与菊花酒

(三)“辟邪翁”与延寿客

七、节气民俗

(一)二十四节气与民俗

(二)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立夏称人

(四)夏至吃点啥

(五)立秋戴楸叶

(六)立冬补冬

(七)冬至到,吃水饺

第二章 人生礼俗

一、诞生礼俗

(一)生产习俗

(二)报喜与三朝礼俗

(三)满月酒送“老虎”

(四)有趣的抓周仪式

二、婚姻礼俗

(一)婚姻的前奏——成人礼

(二)三媒六证的传说

(三)六礼之亲迎

(四)三朝回门

三、寿诞礼俗

(一)寿诞礼俗知多少

(二)孙膑献桃

四、丧葬礼俗

(一)丧葬的传统仪式

(二)不同的丧葬方式

第三章 生活礼俗

一、穿衣礼俗

(一)脱鞋脱袜上殿来

(二)避害驱邪的鞋

(三)衣着得体很重要

二、饮食礼俗

(一)熟食与聚食

(二)筷子的使用

(三)餐桌座次多讲究

三、居住礼俗

(一)宅院的风水

(二)家居民俗

四、出行礼俗

(一)劝君更进一杯酒

(二)为什么不下驴

第四章 信仰民俗

一、神灵崇拜

(一)宽容的玉皇大帝

(二)慈爱的土地公

(三)泰山石敢当

(四)奇特的祖师爷

二、民间吉祥物

(一)刘海戏金蟾

(二)三多:佛手、桃子和石榴

(三)麒麟送子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书法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版权信息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走近中国书法

一、书法就在我们身边

二、书法与生活

三、中国字的双重功能

四、中国字外形的特色

五、蕴藏在书法里的不同风格

第二章 妙人妙事谈历代书法家

一、倡导文字统一的先锋——周宣王

二、建议文字标准化的丞相——李斯

三、小狱卒大发明——程邈的隶字

四、“小楷鼻祖”钟繇

五、天下第一的“书圣”王羲之

六、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卫夫人

七、“退笔成冢”的智永和尚

八、“唐代楷书第一人”欧阳询

九、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孙过庭

十、人狂字也狂的“草圣”张旭

十一、酒后献宝的“醉僧”怀素

十二、忠君爱国的颜真卿

十三、梦书“丁丁碑”的李北海

十四、刚正不阿的柳公权

十五、“刻帖先行者”李煜

十六、“五不写”的苏轼

十七、字如“挂蛇”的黄庭坚

十八、怪癖书法家米芾

十九、旷世奇才宋徽宗

二十、书坛巨擘鲜于枢

二十一、“元人冠冕”赵孟頫

二十二、六指神笔祝枝山

二十三、“文笔遍天下”的文征明

二十四、“吾书第一”的徐渭

二十五、鉴古创新的董其昌

二十六、“八大山人”朱耷

二十七、自创“六分半书”的郑板桥

二十八、流浪艺术家邓石如

二十九、独树一帜的何绍基

三十、“石鼓篆书第一人”吴昌硕

三十一、提倡标准草书的于右任

第三章 文房四宝

一、具有“四德”的毛笔

二、“能分五色”的墨

三、传播文明的使者——纸

四、文房四宝中的老兵——砚

第四章 怎样写好字

一、站稳步法谈姿势

二、灵活地运用笔锋

三、把握字的结构原则

四、模仿是为了创造

结语

参考书籍

中国绘画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版权信息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六朝三杰

一、“三绝”顾恺之

二、“顾陆”之一陆探微

三、“画龙点睛”张僧繇

第二章 隋唐画家

一、展子虔《游春图》

二、“丹青神化”阎立本

三、“画圣”吴道子

四、画坛父子的青绿山水画

五、宫廷画师张萱

六、仕女画家周昉

七、“牛马专家”数两韩

第三章 五代十国的画家

一、“笔墨两得”荆浩

二、“关家山水”关仝

三、南方山水画派代表董源

四、绘画高僧巨然

五、“黄家富贵”

六、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第四章 北宋画家

一、“古今第一”李成

二、“宋画第一”范宽

三、“独步一时”郭熙

四、“孤篇横绝”张择端

五、“天才少年”王希孟

六、文人画的精神萌芽

第五章 南宋四大家

一、“画院盟主”李唐

二、“清波画家”刘松年

三、“院中人独步”马远

四、“淋漓苍劲”夏圭

第六章 赵孟頫与“元四家”

一、“元人冠冕”赵孟頫

二、“元四家”之首黄公望

三、高洁的梅花道人

四、孤高脱俗的倪瓒

五、“水晕墨章”王蒙

第七章 明代画家

一、浙派绘画:戴进与吴伟

二、“吴门画派开宗”沈周

三、“四绝全才”文征明

四、“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

五、“异才”仇英

六、白阳青藤

七、晚明杰出画家董其昌

第八章 清代画家

一、清初六家

二、画僧朱耷与石涛

三、西洋画家郎世宁

四、扬州画派:金农、郑板桥与黄慎

五、海上画派:任伯年与吴昌硕

第九章 近现代美术大师

一、画虾一绝齐白石

二、画马大师徐悲鸿

三、泼墨泼彩大师张大千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茶文化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版权信息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茶之源

一、“荼”自神农来

二、茶叶命名之法

三、茶的制作工艺

四、中国的六大茶类

五、名茶轶事

第二章 茶之道

一、中国茶道的由来

二、中国茶道的精髓

三、茶道与儒家品格

四、茶道与佛家禅味

五、茶道与道家境界

第三章 茶之缘

一、礼节与雅意兼备——孙皓“以茶代酒”

二、人间相学事春茶——陆羽著《茶经》

三、孰知茶道全尔真——皎然立茶道

四、焙出香色全——蔡襄改制龙凤团茶

五、睡余齿颊带茶香——苏轼诗茶一生

六、忍饥月下独徘徊——徐渭画扇求茶

七、一往情深——张岱识茶辨水

八、写鬼写妖高人一等——蒲松龄摆茶采风

九、香消茶尽尚逡巡——曹雪芹的红楼茶事

十、万物景观皆自得——老舍茶馆听炎凉

第四章 茶之蔚

一、茶馆风云

二、各具特色的地方茶馆文化

三、少数民族的茶俗流韵

四、中国茶香飘四海

第五章 茶之艺

一、水为茶母——雪水烹茶天上味

二、器物之美——琳琅满目的茶具

三、怡然自足——如何冲泡一杯茶

第六章 茶之鉴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中国音乐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宫廷音乐

一、高处殿堂的音乐

(一)先秦六代的国乐

(二)周代的雅俗之争

(三)战国的地下女子古乐队

(四)盛世宫廷音乐会

二、古代显赫一时的音乐机构

(一)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正式的音乐机构——大司乐

(二)盛极一时的汉乐府

(三)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教坊

(四)源自皇帝爱好的“梨园”

三、名传千古的宫廷乐师

(一)“惊天地,泣鬼神”的师旷

(二)“得心应手”的师文

(三)因《佳人曲》而走红的李延年

第二章文人音乐

一、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一)文人与琴

(二)古代名琴佳话

(三)古琴名曲的故事

(四)有趣的减字谱

(五)琴论——古人弹琴的心得体会

二、旧曲新词,浅吟低唱

(一)词山曲海

(二)奉旨填词柳三变

(三)音乐才子——姜夔

第三章民间音乐

一、民间歌曲

(一)号子震垮龙王殿

(二)不唱山歌心不爽

(三)街头巷尾唱小调

二、舞蹈音乐

(一)自娱自乐的歌舞

(二)王后是个音乐家

三、说唱音乐

(一)弹词诉尽儿女情长

(二)京韵大鼓京味浓

四、戏曲音乐

(一)百戏之祖——昆曲

(二)中国国粹——京剧

五、民间器乐

(一)“八音”乐器

(二)吹拉弹打样样俱全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服饰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头顶风度

一、古人对头发有多重视

(一)剪发竟是一种刑罚

(二) “七十二变”的发型

(三)“巾帼英雄”的由来

二、女人的首饰,男人的冠帽

(一)古代男女的成人礼

(二)首饰盒里的故事

(三)古人的簪花习俗

(四)古人的冠礼世界

(五)帽子的进化史

(六)头巾“升值”记

第二章 魅力男人装

一、霸气帝王的穿衣风格

(一)宇宙万物在吾身

(二)“变色龙”之帝王服

二、公务人员依法穿衣

(一)吃皇粮的官员穿衣需谨慎

(二)看“色”识官阶

三、男子服装风潮秀

(一)连体衣——深衣

(二)直裾的深衣——襜褕

(三)古人的防寒服——袍

(四)魏晋名士穿衣风尚的代表——衫

(五)清末男子的划时代混搭

(六)民国男子的盛装——中山装

第三章 古代女子的美衣分享

一、女子衣橱里必备的华服

(一)层层裹束的深衣

(二)从开放复归保守的衫

(三)短打扮也很惊艳——襦袄

(四)内外皆可穿的T恤——半袖

(五)宽松袍服的前世今生

二、似衣非衣的秘密

(一)女子们的梦想——霞帔

(二)深藏不露的内衣——亵衣

第四章 逐渐发展的下裳

一、裳影响了古人的哪些方面

二、古代流行的几款裙装

三、从腿裤到有裆裤

(一)“纨绔子弟”与裤子何干

(二)有裆裤和开裆裤的博弈

(三)日渐寻常的长裤

第五章 鞋袜的故事

一、古人穿鞋的讲究

(一)“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

(二)形形色色的鞋头

(三)五花八门的鞋子

二、锦绣罗袜的演变

(一)袜子始末

(二)鲜为人知的穿袜礼仪

第六章 华服在异国他乡的绽放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武术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版权信息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从武说起

一、武之源——蜕变的史诗

二、武之义——因时而异

三、武之魂——武德

四、武之功——武术的功用

第二章 传统武术门派

一、闻名中外的少林派

二、以柔克刚的武当派

三、闻名遐迩的峨眉派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武术拳种

一、刚柔相济的太极拳

二、形神兼备的形意拳

三、变化莫测的八卦掌

四、名扬海外的咏春拳

五、五花八门的武术命名

第四章 各具特色的十八般兵器

一、百兵之帅——刀

二、百兵之王——枪

三、百刃之君——剑

四、百兵之首——棍

五、其他兵器

第五章 探秘武侠小说中的神秘武功

一、神秘莫测的气功

二、踏雪无痕的轻功

三、高深莫测的点穴术

四、“不可貌相”的蛤蟆功

五、放长击远的琵琶功

第六章 习武过程中亟须关注的问题

一、习武内容之认识

二、练拳问答

三、武者必备的修行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算学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目录

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数学工具

一、规和矩

二、算筹

三、珠算盘

第二章 辉煌成就

一、数系的扩充——分数和小数

二、古老的“万能算法”——盈不足术

三、最古老的线性方程组解法——方程术

四、平凡而巧妙——出入相补原理

五、如何测出太阳的高度——重差术

六、算之纲纪——率和齐同原理

七、极限思想与无穷小分割的首秀 ——割圆术

八、超越时代的洞见——刘徽原理及其证明

九、延续千年的数学接力——球体积的探索

十、能直接搬到计算机上的开方法 ——增乘开方法

十一、古代的设未知数列方程 ——天元术与四元术

十二、堆垛的酒坛知多少——垛积术

十三、韩信点兵的秘密 ——孙子定理和大衍总数术

第三章 数学史话

一、算经之首——《九章算术》

二、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

三、古代的数学教材——十部算经

四、伟大的时代——宋元数学高潮

五、寻常百姓家的数学——明代数学

六、和“洋人”的算学交流 ——中西数学会通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版权信息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纵览中国建筑

一、地理环境线

二、历史脉络线

三、建筑之“形”线

四、建筑之“意”线

五、建筑之“匠”线

第二章 万千景象——中国城市

一、中国城市的万千景象

(一)皇城威严——北京

(二)中西交融——上海

(三)江南水乡——乌镇

(四)纳西精粹——丽江

(五)立体山城——重庆

二、传统街区的无限意蕴

(一)交通纽带——北京胡同

(二)西风东留——上海弄堂

(三)八方通达——云南四方街

(四)南洋遗珠——海口骑楼老街

第三章 鬼斧神工——中国建筑

一、高大森严的宫殿建筑

(一)皇家富丽——宫殿建筑

(二)赋予天意——坛庙

二、神秘莫测的陵寝建筑

(一)陵寝纵观

(二)事死如生——秦始皇陵

(三)藏风得水——十三陵

三、各具风情的民居建筑

(一)就地取材——陕北窑洞

(二)避害趋利——傣家竹楼

(三)战事防御——福建土楼

(四)闹中取静——合院式建筑

第四章 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

一、中国园林的精髓

二、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

(一)江南情怀——颐和园

(二)离宫典范——承德避暑山庄

(三)中西合璧——圆明园

三、小中见大的私家园林

(一)王者之气——拙政园

(二)步步生趣——狮子林

(三)竹影四季——个园

四、功能兼具的寺观园林

(一)云林禅寺——灵隐寺

(二)地域特色——罗布林卡

第五章 尾声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医学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版权信息

目录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活水源头溯中医

一、中医起源的内因——求生本能

二、中医起源的外因——劳动实践

三、中医起源的核心因素——人类思维的发展

第二章 中医史话夏商周

一、甲骨文对人体和疾病的记载

二、伊尹创制汤剂

三、预防卫生保健的出现

四、中医分科与医绩考核

第三章 话说先秦名医

一、“病入膏肓”之由——医缓

二、“六气致病说”之源——医和

三、中国的医圣——扁鹊

第四章 《黄帝内经》拾贝

一、中医奠基之作——《黄帝内经》

二、万物存在的根本——阴阳五行

三、神有余而笑不休

四、神奇的腧穴

五、不治已病治未病

六、五运六气的奥秘

第五章 汉代名医典故

一、悬壶济世

二、缇萦救父

三、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

四、华佗的减肥妙方

五、杏林春暖——董奉

第六章 《伤寒杂病论》丰碑

一、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二、开创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

三、医圣的传奇故事

第七章 魏晋中医风骨

一、太医令王叔和

二、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三、东晋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葛洪

四、“山中宰相”陶弘景

五、陈延之的“小百科全书”——《小品方》

第八章 隋唐中医济沧海

一、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

二、王冰注释《黄帝内经》

三、产科专家昝殷

四、医传域外

第九章 “药王”孙思邈

一、“药王”孙思邈及其《千金方》

二、“抓药”的来历

三、孙思邈首创“阿是穴”

四、“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大医精诚》

第十章 良医仁术出两宋

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二、王惟一铸针灸铜人

三、中医史上第一家官办药店——太医熟药所

四、重修医书

五、《欧希范五脏图》与《存真图》

六、“儿科圣手”钱乙

七、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

第十一章 中医门户分于金元

一、“寒凉派”——刘河间

二、“攻下派”——张从正

三、“补土派”——李东垣

四、“滋阴派”——朱丹溪

第十二章 明清中医荼靡花事

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二、人痘接种术

三、吴有性与《瘟疫论》

四、清代温病四大家

第十三章 民族医药众星捧月

一、藏医

二、苗医

三、彝医

结语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国学入门: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套装全13册) 北京尚达德国际文化发展中心.azw3 龚鹏程下载

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和交流,请于下载24小时内删除!

mobi图书网 电子书下载

此书籍由mobi图书网书友分享,如果您喜欢该资源,请支持并购买正版,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电脑端】azw3、mobi、txt等格式推荐使用稻壳阅读器阅读


【手机端】可使用番茄小说等支持mobi、pdf、txt格式的APP


【注意】手机端仅kindle阅读APP支持azw3格式,建议转换格式再用手机浏览。

发现资源盗用,请联系站长V:abacadaba
close
mobi图书网
mobi图书网管理员

上一篇: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2019年版)+(思想会).mobi 詹姆斯·C.斯科特通
下一篇:关键的少数:不确定时代的核心圈法则 .mobi 乔恩·卡岑巴赫、詹姆斯·托马斯、格雷琴·安德森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