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船桥洋一 ,一位屡获殊荣的日本记者 、作家 ,在外交事务 、美日联盟及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历史问题方面著述颇丰 。曾获得被誉为日本“普利策奖”的日本新闻奖 。
船桥先生曾于2007年至2010年担任日本《朝日新闻》总编辑 ,此前先后担任《朝日新闻》驻北京记者(1980—1981) 、驻华盛顿记者(1984—1987) 、美国记者站站长(1993—1997) 。
他是日本再建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兼主席 ,参与监督“福岛核事故独立调查委员会”(2014年) 。2016年 ,他成为斯坦福大学著名的肖伦斯特新闻奖第一位日本获奖者 。
内容介绍:
1985 年的广场协议是“二战”以来国际货币合作方面*重要的范例 ,其直接目的是扭转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的局面 。美元汇率在此前的五年间升值了一倍 ,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因此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 。美国商品价格的竞争力下降在国会中引发了规模空前的保护主义 ,全球贸易体系面临崩溃的威胁 。因此 ,广场协议的*终目的 ,是避免一场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毁灭性影响的贸易战 。
“广场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时主要的经济体 ,包括法国 、联邦德国 、日本 、美国和英国在内的五国集团很快达成共识:全球贸易体系处于风险之中 ,*可行的应对策略就是大幅调整汇率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 ,美元下跌了30%以上 ,而日元和马克的升值幅度超过了50% 。经过两年的常规时滞后 ,美国贸易逆差(以及关键的日本贸易盈余)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收窄了一半 。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压力因此消退 ,没有推行任何重大的贸易壁垒政策 ,开放的世界贸易体系得以维系 。
中国是广场协议的主要受益者 ,其经济改革始于20 世纪70年代末 ,并自80 年代非常成功地融入世界经济 。五国集团国家间失衡的加剧 ,尤其是其他四国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弹 ,原本可能会扰乱世界贸易体系 ,从而限制甚至破坏中国对世界的开放 ,而开放在中国飞速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此外 ,日元的大幅升值 ,以及作为汇率调整一部分的韩元及新台币的后续升值 ,都有助于中国相对一些主要竞争对手提升竞争地位 。因此 ,广场协议纠正的这些失衡 ,尤其是成功遏制贸易保护主义 ,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 。
《管理美元》是对广场协议的起因 、谈判 、实施和早期结果的权威分析 。英文原版图书出版于广场协议签署三年后 ,《朝日新闻》前总编船桥洋一先生 ,基于对112位广场会议参与者的直接采访 ,分析展示了参与广场会议各方的实力 、决策者间的意见分歧以及促进协作式的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对各个方面给出了详细且权威的记录 。
这本书曾获得1988年吉野作造奖 ,对于中国应对当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有重要的现实和参考意义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