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顾诚(1934—2003),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公认的明清史大家。他一生品性秉直,潜心治史,视学术为生命,被誉为“学术苦行僧”。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顾诚治史的真实写照。1978年,顾诚发表《李岩质疑》一文,该文钩沉史料、严密考证,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也成为顾诚的成名作。1984年,《明末农民战争史》出版,为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别开实证蹊径; 1997年,被顾先生视为姊妹篇的《南明史》问世,该书在海内外均有广泛的影响力,并荣获了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两部著作、四十余篇论文,对治学严谨的顾诚来说并不算高产,但其治史方法与治史精神,早已为明清史研究留下一座丰碑。
内容介绍:
◆十六年所向披靡,四百天一溃千里
1628年李自成于陕西起义反明,十六年间不断壮大,击败孙传庭、建立大顺政权,并最终于1644年攻入北京,推翻明朝;但仅一个月后,李自成就在山海关大战中败于清军,此后一败再败,一年后在湖北死于地主武装的偷袭。
◆看懂李自成为什么败,败得还那么快
舆论失势:大顺军在追赃过程中刑拷相加,缙绅颜面扫地。而清军为了在汉地站稳脚跟大肆笼络汉族官绅地主,这些人曾饱受农民军打击,无不喜迎清军。
战略失误:在大顺军心中明清之战是前朝之事,自己未同清方交恶,完全可以相安无事。他们头脑中的辽东问题只是吴三桂等人统率的关宁边兵,以为吴三桂投降后东北问题就已解决,清军则被无视。
用人失策:大顺军缺少一批能放眼天下、统筹全局的战略人才。清廷却在入关前网罗了范文程、洪承畴这样一批“引路人”。大顺政权没有注意发挥降官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策略上的一个重大错误。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