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歐陽泰 Tonio Andrade
西方漢學界的著名學者 ,近十年最重要的全球史學者之一 。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 ,師承西方漢學巨擘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 、十六到十七世紀歐洲史專家帕克(Geoffrey Parker) 。曾任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東亞系系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殖民主義比較研究及中國史與全球史 。著有《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How Taiwan Became Chinese) 、《決戰熱蘭遮》(Lost Colony)等 。
新書《火藥時代》寫作時間原本在《決戰熱蘭遮》之前 ,以「西方為何能取得現代世界的主導權?中國為何衰落?」為題 ,探討東西方在軍事發展上的分野與西方為何能產生軍事優勢 。描述鄭成功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戰的《決戰熱蘭遮》 ,提供了十七世紀歐洲經歷軍事革命時 ,雙方實力尚在均勢的最佳證明 。《火藥時代》則給予更寬廣的視野 ,把此問題延伸到「為何西方的軍事優勢產生於工業革命之後?」透過論述西元九一○年至一九○○年東西兩方的軍事科技演變 ,解答歐洲能撼動近代世界版圖的原因 。
譯者簡介
陳榮彬
輔大比較文學博士 ,台大外文系 、翻譯碩士學程與台文所合聘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專長為英美與台灣現代小說 ,曾出版《危險的友誼:超譯費茲傑羅與海明威》(南方家園) 。譯有各類著作四十幾部 ,曾以《繪畫與眼淚》 、《血之祕史》與《我們的河》三度獲得「開卷翻譯類十大好書」獎項 ,擅長文史哲 、旅行書寫 、運動書寫與科普等類型之中英翻譯 。
内容介绍:
中國和歐洲強權勢均力敵的狀態為何被打破 ,
就此進入武力上的「大分流時代」?
挑戰傳統軍事史觀 引發學界熱議論戰
漢學大師歐陽泰 改寫中西軍事革新史的關鍵之作
「中國發明了火藥 、槍砲與炸彈 ,但何以西方人會在十九世紀超越 、擊敗並且羞辱了中國?」——賈德‧戴蒙 ,《槍炮 、病菌與鋼鐵》 、《大崩壞》作者
——軍事科技史上最令人費解的歷史謎團——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 ,卻是由西方人主宰近代世界版圖?
漢學家歐陽泰以火器發展切入 ,重新剖析東西方軍事科技史的變革 ,
破解近代西方崛起 、東方衰落的真正關鍵 。
十世紀時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並應用在軍事用途上 ,幾百年後 ,火藥科技才逐漸西傳;但到了十九世紀 ,中國卻在鴉片戰爭中遭逢英國痛擊 。
為何曾是世界第一個火藥帝國的中國失去了領先優勢 ,而過去無足輕重的西方國家卻成為宰制世界的強權?
十六世紀以降 ,西歐各國躍居全球強權的角色 ,但中國卻開始一路落後 。長久以來 ,史家往往主張火器幫助歐洲人建立了全球霸權;不過 ,中國人不僅在九世紀時就率先發明了火器 ,直到十八世紀初期仍然持續進行火藥科技的創新——這段火藥科技發展史遠比原先許多人認定的還要更長 。
但中國在近代何以變得如此積弱不振?主因之一即為從一七六○年代乾隆朝開始 ,中國開啟了將近一世紀的承平盛世 ,「天朝無戰事」造成了火藥科技發展的停滯落後 。
在此之前 ,中國與歐洲同樣深具軍事創新能力 ,雙方武力的「均勢狀態」卻在鴉片戰爭正式宣告終結 ,軍事上的「大分流時代」就此降臨 。然而 ,長久以來史家為何又對勢力此消彼長的原因爭論不休?本書透過比較東西方軍事史的研究 ,不僅要探詢「何以中國會走上不同於西方的道路?」更要叩問「西方為何能取而代之成為近代世界的霸主?」歐陽泰以火藥戰事貫穿全書 ,打破傳統軍事史研究的地理邊界 ,還原東西方火器發展的面貌 ,翻轉了史學界對於軍事革新的傳統論述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