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古宇宙论与历法研究》是易谋远先生于2006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 ,全书共370页 ,定价58.00元 ,采用简装本形式 ,ISBN编号为9787030173737 。这本书是易谋远研究员在退休后申请立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基金课题成果 ,并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老年出版基金资助 。
书籍内容概述
本书分为上 、下两篇 ,分别探讨了彝族古宇宙论和彝族历法的起源 、演变及发展 。
上篇:彝族古宇宙论研究
本书的上篇聚焦于彝族古宇宙论 ,探讨了彝族先民对宇宙本原的哲学思考 。彝族古宇宙论提出 ,世界的本原是“水”及其变形形式 ,如雾 、露 、云 、雪与气 。这一命题体现了彝族先民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具有原始的朴素唯物主义性质 。这种宇宙观突破了神话的束缚 ,展现了彝族先民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认识 。
下篇:彝族历法研究
下篇则系统梳理了彝族历法的起源 、演变与发展 。彝族历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物候历:以颛顼为历数之祖 ,是一种原始且不准确的历法 ,主要用于记录自然现象的变化 。
星月象历:长期使用至今 ,以观象授时为主 ,主要用于星占活动 。
阴阳合历:逐步采用科学推步方法制定 ,接近《颛顼历》的阴阳合历 ,成为彝族纪年 、月 、日 、时的传统历法 ,并在彝族社会中广泛使用 。
学术价值与背景
本书的研究基于当代 、国情 、彝情和实际 ,引用了彝汉文献 、考古发掘和民族调查等多方面证据 ,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 ,以史带论 ,对彝族古宇宙论与历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 。作者通过纵向研究与横向比较 ,揭示了彝族古宇宙论与历法的特点 ,以及它们与中国乃至世界其他文明的宇宙论与历法的“共性” 。
文化意义
彝族古宇宙论与历法不仅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独特的智慧结晶 。彝族先民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对自然规律的总结 ,形成了系统的宇宙观和历法体系 ,这些成果在指导农业生产 、社会生活以及宗教仪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 ,彝族历法的研究也为中国古宇宙论与历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体现了彝族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独特地位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