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 ,生于布拉格 ,伟大的德语诗人 ,代表作有《马尔特手记》《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 ,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 。
译者:冯至(1905-1993) ,原名冯承植 ,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 。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德文系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1930年留学德国 ,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
☆ 影响远超文学的永恒经典之作!Lady Gaga将书中一段话的大意作为刺青文在左臂上 ,“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曾将书中一段话印在1979年唱片《海浪》内封中 。
☆ 冯至翻译手稿及致友人相关书信首次呈现 ,再现诗人之间的心灵激荡和精神回响 。书中包含四幅精美彩图插页 。
☆ 玫瑰是里尔克诗歌中重要的意象 ,里尔克一生与玫瑰也有不解之缘 ,“玫瑰 ,纯粹的矛盾 ,欲念 ,是这许多眼睑下 ,无人有过的睡眠 。”这是里尔克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 。本书是里尔克思想中“一朵永恒的玫瑰” 。
☆ 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 ,每一颗迷惘的心灵 ,都能在里尔克的箴言中找到慰藉 。
内容介绍:
这是里尔克在其三十岁左右时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虽是写给“青年诗人” ,里尔克却不止于谈论创作和诗艺 ,他在信中谈及青年人内心面临的诸多疑惑和愁苦:诗和艺术 、两性之爱 、悲哀和怀疑 、生活和职业的艰难 ,揭示了审美 、信仰 、寂寞 、爱 、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 。
里尔克向身处困顿中的青年人诉说诗人对生命的体验 ,希望他们能以更大的耐心对待成长中苦闷 ,向平凡的生活寻求更深沉而本真的意义 。这些永恒的话题以亲切平易之语娓娓道来 ,展现出优美隽永的风格 。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 ,都在阅读中分享着一种永恒的流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