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能拦截东风41吗

  3月6日晚 ,“萨德”系统部分装备运抵韩国 。

  近期 ,“萨德入韩”事件持续霸屏 ,引发广泛关注 。在中国政府进行警告 、抵制的同时 ,该事件引发的蝴蝶效应正方方面面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那么萨德究竟是什么?萨德入韩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有哪些影响呢?理性爱国需要做到哪些?

萨德能拦截东风41吗

  什么是萨德

  萨德的原名是末端高空区防御系统 ,简称(THAAD) ,2008年正式部署 ,与“爱国者”构成了美陆军的高低搭配反导体系 。一套“萨德”系统通常由指挥车 、火控雷达 、6部8联装发射装置和48枚拦截弹组成 ,其技战术性能有着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 。

  这个想法最早来源于美国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萨德原是美苏争霸时期制霸苏联的计划 ,为的就是能在外太空拦截苏联的导弹 ,苏联解体后 ,该计划就搁置了 。而如今美国利用朝鲜半岛动荡局势 ,及朝韩矛盾 ,将萨德计划重新提上日程 ,以威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 。

  

  萨德的战斗特点

  一 、导弹射程远 ,防护区域大

  “萨德”的射程达到300千米 ,可防卫半径200千米的区域 ,而“爱国者-2”和“爱国者-3”的反导射程仅分别为15千米和30千米 。因此 ,“爱国者”被归为“点防御系统” ,“萨德”则为“面防御系统” ,主要用于保护较大的战略性地区和目标 。这一特点很受日本 、以色列等领土面积不大的国家青睐 ,因为数套“萨德”即可将其全境覆盖 ,起到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作用 。美军方曾声称 ,4套“萨德”加上7套“爱国者”系统即可覆盖韩国全境 。

  二 、拦截高度和摧毁概率较高

萨德能拦截东风41吗

  “萨德”拦截高度为40至180千米(即大气层的高层和外大气层的低层) ,而这个拦截高度区间正好是射程3500千米以上的远程和洲际导弹的飞行末段 ,以及射程3500千米以下的中近程导弹的飞行中段 ,故号称“当今世界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外拦截弹道导弹的陆基反导系统” 。较大的拦截高度为“萨德”提供了实施多次拦截的充足反应时间和作战空间 。因此 ,“萨德”被设计为“射击-评估-再射击”的作战方式 ,具有二次拦截和二次毁伤评定的能力 ,还可为“爱国者”等低层末段拦截系统提供目标指示信息 。

  三 、采用动能杀伤技术 ,破坏威力大

  美军此前的防空和反导导弹一般都采用“高能炸药破片全向飞散”的杀伤方式 ,往往只能实现所谓的“任务破坏”而非“导弹破坏” ,即仅使来袭导弹偏离原定轨道 ,目标弹头内的爆炸物或生化战剂仍会散落地面造成损伤 。“萨德”系统拦截弹的破坏机理则是“碰撞——杀伤” ,以高速撞击来引爆目标弹头 ,其间产生的高热可使生化战剂失效 。“动能杀伤”的难度不亚于“子弹打子弹” ,对末制导和空间机动的矢量技术要求很高 ,却也大幅减少了“萨德”拦截弹的战斗部质量 ,使其增加拦截高度成为可能 。

  四 、机动能力和系统生存性较强

  每辆“萨德”发射车全重(含10枚所携拦截弹)约40吨 ,可快速空运至所需战区 ,并通过公路机动变换阵地躲避打击 。发射车从装弹到完成发射准备不超过30分钟 ,待命中的拦截弹接到命令后几秒钟便能发射 。

  五 、数据兼容性强 ,系统应用广泛

  “萨德”设计之初就把系统兼容性确定为技术重点 ,并在试验中解决了与海军的链接互通问题 ,从而易于同“地基中段拦截”“爱国者”和海军“宙斯盾”等系统随机构成各种形式的多层反导体系 ,做到情报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 。

  六 、目标识别能力强大

  “萨德”系统使用的AN/TPY-2型X波段雷达 ,号称当今世界上最大 、功能最强的陆基移动雷达 。美军方宣称其探测距离为500千米 。由于雷达探测距离与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密切相关 ,故该型雷达对于弹体尚未分离的上升段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探测距离应在2000千米以上 。该型雷达可在870千米距离探测到雷达截面积较小的隐形目标 ,故具备相当的反隐型战机能力 。该型雷达使用的窄波束 ,则能在580千米左右的距离精确评估目标弹头的预计位置 ,并识别假弹头 。

  为什么要抵制萨德

  

  在东北亚特定地缘环境下 ,“萨德”在韩国实施“前沿部署”后 ,其雷达监控范围可深入覆盖东北亚腹地 ,平时可摄取该地区国家诸多情报 、积累目标特征数据 ,战时则充当早期识别与跟踪工具 、提升导弹拦截概率 。这就使“萨德”不局限于充当单纯的被动防卫性“盾牌” ,还具备了相当的攻势防御能力 ,从而远远超出了朝鲜半岛防卫的需求 ,极大危害到东北亚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 。

  乐天舍地 ,美国萨德 ,中韩关系紧张

  此时中国老人怒了

  

  

mobi图书小编
mobi图书小编管理员

上一篇:金利源净水器怎么样 金利源净水器是十大品牌吗
下一篇:超级卖霸 超级卖霸是免费资源吗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