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是仓央嘉措的一句著名诗句 ,表达了他对佛法和爱情的纠结与挣扎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句诗的出处 、意义 ,以及仓央嘉措的生平 、诗歌风格和影响 。
出处
这句诗出自仓央嘉措的《六世》 。全诗共有三十六句 ,这句诗是整篇诗歌的结尾 ,表达了诗人对佛法和爱情的矛盾与追求 。
意义
“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意思是如果动情了 ,就负了如来(佛法);如果不动情 ,就辜负了“她”(爱情) 。这句诗反映了仓央嘉措在佛法与爱情之间的挣扎与无奈 。
早年生活
仓央嘉措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个农奴家庭 。他自幼被认定为五世的转世灵童 ,14岁被迎入布达拉宫 ,成为六世 。
政治斗争与流放
仓央嘉措在政治上被架空 ,生活被禁锢 ,内心抑郁不振 。他常常偷偷溜出布达拉宫 ,与情人相会 ,最终被铁棒喇嘛发现 ,情人被处死 。后来 ,他被废黜称号 ,并在押解途中圆寂 。
诗歌风格
仓央嘉措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 ,情感真挚深切 ,比喻生动形象 ,韵味浓郁优美 。他的诗歌不拘泥于格律和韵律 ,自由灵活 。
主题
仓央嘉措的诗歌主要描写男女爱情 ,表达了他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束缚的反抗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爱情 、自由和幸福的渴望 。
文学影响
仓央嘉措的诗歌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影响了后世无数读者和诗人 。他的诗歌超越了民族 、时空和国界 ,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
文化影响
仓央嘉措的诗歌反映了藏族人民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 ,他的特立独行和对传统戒律的挑战 ,使得他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 ,而把后来指定的六世称为七世 。
“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仓央嘉措对佛法和爱情的纠结与挣扎 ,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 。仓央嘉措的生平充满了政治斗争和内心的痛苦 ,但他的诗歌却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 ,成为了藏族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影响了无数读者和诗人 。
仓央嘉措 ,门巴族 ,是第六世 ,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也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 、政治人物 。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 ,不仅因为他的宗教地位 ,更因为他的诗歌作品 ,这些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反映了他的情感与追求 。
仓央嘉措的生平经历
出生与认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仓央嘉措出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的转世灵童 ,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
政治冲突与废黜仓央嘉措虽有之名 ,但并无实权 ,政治上受到第巴桑结嘉措的操控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桑结嘉措被拉藏汗杀害 ,拉藏汗指责仓央嘉措沉溺酒色 ,不理教务 ,请求清将其废黜 。
传奇结局据传 ,仓央嘉措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于青海湖附近 。
仓央嘉措的诗歌创作
诗歌风格与影响仓央嘉措的诗歌以描写男女爱情为主 ,风格淳朴自然 ,情感细腻真挚 。他的诗歌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代表作品仓央嘉措的诗歌作品包括《那一世》 、《见与不见》 、《十诫诗》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 ,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
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影响着无数读者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