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 、《屠夫十字镇》-那个写出完美小说的男人
读完《斯通纳》之后 ,我接着读了“那个写出完美小说的男人”的第二本书《屠夫十字镇》 ,本来打算接下来读第三本获得国家图书奖的《奥古斯都》 ,可是微信读书没有资源 ,晚点要想点其他办法找一找了 。
一口气读完《屠夫十字镇》 ,有一种淋漓尽致的畅快!相比较《斯通纳》的阴郁晦涩 ,《屠夫十字镇》要简洁精彩的多 。如果不是提前得知 ,很难想象这两本书是出自同一作者之手 ,两本书的故事内容也相差极远 。
《斯通纳》讲的是大学教授的故事 ,《屠夫十字镇》讲的则是美国西部屠杀野牛的故事 。虽然内容相差甚远 ,可是从《屠夫十字镇》的文笔中 ,还是能找到《斯通纳》中的影子 。
与《斯通纳》的温文儒雅相比 ,《屠夫十字镇》是西部 ,狂野 ,跟荒野求生一样 ,想要脱离原来安逸舒适的生活 ,寻找另一种可能 ,但最后什么也没找到 ,前途依然茫茫 ,路在继续 ,心也跟随 。
《屠夫十字镇》的故事也极为简单 。讲述了一个刚刚继承叔叔遗产的年轻人-安德鲁斯 ,来到美国西部的大草原 ,通过参与猎杀野牛 ,获取野牛皮的故事 ,从而在其中找寻自我的故事 。故事虽然简单 ,但内容极其活泼生动 ,精彩绝伦!其中的过程和结果 ,也耐人深思 。
本书有将近一半的内容都是在去捕杀野牛的路上 。说来好笑 ,刚开始读的时候让我有一种去“朝圣”的既视感 ,而在途中的大部分时间也让我想起了电影《冈仁波齐》 。
旅途的艰辛与旷野的壮丽相映生辉 。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雄伟美丽 ,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也充斥着危险 。满眼的碧绿与毫无标志性的草原 ,也让人迷失自我 。持续不断地骑马奔驰 ,让人渐渐感受不到前进的方向 ,大自然像一副美丽的画卷 ,随着平原的高低起伏 ,这幅画卷也在来回的起伏变幻 。而自己则像是静止不动地躺在这幅画上 ,感受着画卷的伸展起伏 。
而长时间马背上的骑行 ,臀部和大腿持续不断地颠簸厮磨 ,渐渐从不舒服到疼痛 ,从剧烈疼痛 、骨头和皮肤像是被千百根针扎般的痛苦 ,再到慢慢地麻木 ,没有了感觉 。
在旷野长期地赶路 ,也会面临找不到水源的困苦 。从口渴舌燥到极度失水 ,从嘴唇皲裂 、满是血丝到精神萎靡 、神情恍惚 ,在即近崩溃的情况下 ,突然找的水源的心情 ,该会有多么的畅快呀!然而在绝处逢生之时依旧暗藏危机 ,身下的牛马牲畜 ,对水源的感知也同样灵敏 ,它们也会失心疯般地冲向水源 ,你一定要留意小命呦~
到达山谷之后的捕猎生活 ,让我想到了《荒野求生》的贝爷 。搭建临时的棚屋遮风避雨 ,无时无刻保持火苗的旺盛 ,以及在荒野中捕杀猎物 ,求得生存 。
然而他们的捕猎 ,不只为了生存 ,更是为了生计 。五千头野牛的猎杀 ,只有他们四个人完成 ,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一人拿猎枪射杀野牛 ,两个人剥皮 ,另一个人生火做饭打理杂事 。
我难以想象 ,持续不断地杀生 ,不眠不休地剥皮 ,是种怎样的心情 。更加难以想象 ,将近五千头野牛的尸体 ,躺满整个空旷的山谷 。我想是秋季整片枯黄色的画卷 ,上面大片大片的黑色墨迹 ,走近一些 ,遍地都是巨大的剥了皮的野牛的尸体 ,苍蝇嗡嗡 ,蛆虫满满 ,恶臭冲鼻刺眼 ,该是多么震撼的画面 。
仅仅为了牛皮 ,为了那么点皮革 ,无数无辜的野生动物惨遭近乎灭绝的猎杀 。这样涂炭生灵 ,不仅让我想到了战争 ,主角在即将离开“战场”的时候 ,内心感觉有“什么东西”遗留在了这里 。
这让我想起了《斯通纳》中对战争的描述:
一场战争不仅仅屠杀掉几千或者几万年轻人 。它还屠戮掉一个民族心中的某种东西 ,这种东西永远不会失而复得 。如果一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战争 ,很快 ,剩下的就全都是残暴者了 ,动物 ,那些我们——你和我以及其他像我们这样的人——在这种污秽中培养出的动物 。
我想这大概就是失掉的东西——人性 。
他们也为此经受了痛苦折磨 。先是为了将最后的一小部分野牛捕杀干净 ,而错过了离开山谷的最佳时机 ,冬季来临 ,大雪封山 。他们几乎快要被冻死 ,仅靠着野牛皮的包裹 ,三天不吃不喝 ,勉强撑了过去 。接着长达六个月的冬季 ,他们只能麻木而空虚中度过 ,无所事事地躲在棚屋之中 ,漫天的白色刺伤双眼 ,他们寸步难行 。
勉强挨到了春季 ,他们兴致勃勃地满载而归 。金钱财富 ,柔软的床垫 ,可口的食物 ,女人与烈酒 ,尤其是熟悉的家乡带来的自由 ,都令他们兴奋异常 。然而秋季干涸的河流 ,因春天的到来而变得湍急 ,同伴被流木击中 ,和满车的牛皮一块被急流冲走 ,马车四分五裂 ,同伴凶多吉少 ,他们失去了这一切 ,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收获 。
回到屠夫小镇 ,十个月的变化天翻地覆 ,所有的一切物是人非 。牛皮由于供过于求 ,成了堆积如山的废品 ,主角则在一番怅然若失中踏上了新的旅途 。
主角从一开始选择远离都市 ,在旷野的大自然中找寻自我 。作者约翰·威廉斯在这本小说里解构了自然崇拜和超验主义 ,同时也讲一个屠龙少年没有变成恶龙的故事 。安德鲁斯没有寻找到想象中的自由 、美好 、希望和活力 ,但是并没有因此沉沦 ,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永恒的自我 ,唯有不被追求本身所累 、所麻木和异化的自我 ,唯有不忘初心 ,累积经验负重前行 。
二 、一首关于成长的寓言诗——《屠夫十字镇》
从《斯通纳》到《屠夫十字镇》 ,读者的视野由学院生活延伸到西部旷野 ,你会发现作家约翰·威廉斯总有意无意地踩在小说分类的边缘 ,轻率的读者很容易给他的作品贴上类型标签 。他一生写过三部优秀小说 ,有人认为每一部都有特定类型——西部小说《屠夫十字镇》(1960) 、学术小说《斯通纳》(1965) 、历史小说《奥古斯都》(1972) 。但事实不止于此 。 优秀作品从来自成一格 ,天生具有反标签的生命力 ,拒绝被归类到任何一种类型小说中 。 她往往是一则具有丰富 、饱满的象征含义的寓言 ,寓示着宇宙对人类最古老的敌意 。
约翰·威廉斯曾对学习写作的研究生说:“作家是教不会的 ,你得自己找到写作的窍门 。”随后 ,摞了有一个人高的一堆书给学生仔细研读 ,书单里有亨利·詹姆斯的《黛西·米勒》《一位女士的画像》 、伊迪丝·华顿的《欢乐之家》《纯真年代》等 。他受经典文学的深刻熏陶不言而喻 ,也继承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下笔后作品便不凡 。
古往今来的优秀作品 ,史诗 、小说 、戏剧 、诗歌表达形式各异 ,主题更是绿肥红瘦各有不同 ,有的是参天大树——《神曲》 、《伊利亚特》 、《失乐园》 ,既庇荫无数后来的文学作品 ,又深刻影响人类对宇宙 、历史的宏大认知 ,另一些则是林间小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道林格雷的画像》 ,好比涓涓细流 ,无关重大宏旨 ,却孜孜不倦地探索人的内心 ,实现对自我的认知 。《屠夫十字镇》属于第二种 ,全然具备优秀作品的两个特征:“骨骼清晰 、枝叶繁茂” 。结构 、节奏 、语言 、主题 、人物塑造——你几乎挑不出约翰·威廉斯小说中任何一点大的毛病 。
《屠夫十字镇》的骨骼脉络简单又清晰:“如果有一个哈佛来的满脑子爱默生主义的年轻人 ,在西部看到了真正的自然 ,他身上会发生什么呢?这就是这本小说(即《屠夫十字镇》)的出发点 。”作者如是说 。在猎人米勒 、剥皮好手施奈德和查理·霍格帮助下 ,哈佛学生安德鲁斯终于如愿踏入旷野 ,四人从屠夫十字镇出发 ,一路向西经过草原进入科罗拉多山区狩猎野牛 ,却遭遇大雪封山 。来年春天 ,他们满载而归 ,却在途中被洪水冲走所有的野牛皮 ,也失去了同伴施奈德 。这仅仅是一个刚搭好的小说结构 ,既平稳又能承重 ,极具“骨感” 。
朱光潜先生说:“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 ,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像枯树搭成的花架 ,用处只在撑扶住一园锦绣灿烂 、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 。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 ,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花架上的花 。” 那么 ,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不断地往上添枝加叶 ,将细节和主题完美地融入作品 ,才能愉悦读者的感官 、表达作者写这部书的意图 。这就是作品丰满的“肉感” 。
说到细节 ,威廉斯的场景描写充满画面感:“他们在一眼不大的泉水旁搭起了营帐 。在落日的残阳中 ,泉水熠熠生辉 。涓涓细流流经平滑的石块 ,流进山底的一个小池里 ,小池满溢出来 ,又变成一条狭窄的小溪 ,隐没在山谷茂密的草丛中 。”如此这般的优美文字散落书中各处 ,你可以联想到托尔斯泰高加索山脉系列作品 ,又或忆起李安电影中光与影之间的冷峻抒情: 《喜宴》中父母亲来到美国找伟同 ,在后院午后光影温婉交错 ,晒在他们身上 ,静谧又温暖;《断背上》里恩尼斯望着远处的杰克骑马在山腰上 ,阳光铺洒在那里 ,电影也不告诉观众是什么意思 ,让画面展现在你面前 。叙事并无大波大浪的转折 ,众多细节含蓄地表达一种情愫 ,却浑然间铸就了满满的抒情 。
当然 ,导演或作者精心地布置这些细节并不是毫无目的 ,也不仅是愉悦观众和读者的感官 。有人会问 ,难道它还暗示着什么吗?它绝对暗示着什么 ,整个故事更是象征着什么 。这一切 ,取决于你读懂了什么 。小说的骨架和细节 、“枯树搭成的花架”和“一园锦绣灿烂 、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都是奔着创作者的主题去的 ,全是为了实现创作这部作品的意图 。 有人仅仅把《屠夫十字镇》当做充满失败色彩的西部小说 ,但我认为她更深一层 ,或深得多 ,是一首具有丰富象征含义的寓言诗 。她确实也值得如此深入地被解读 。
托马斯·福斯特在《如何读一本文学书》(台译《教你读懂文学的27堂课》)中提出惊人的言论:“每一次旅程都是追寻(当然凡是都有例外) 。”
隐去细节性的描写 ,再现小说骨架 ,你会发现很多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本质是相通的:一位少年骑士踏上凶险的旅途 ,经历艰难险阻去追寻传说中的“圣杯” ,最后发现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圣杯” 。换另外一种写法:初出茅庐的霍比特人踏上护送魔戒的艰难路途 ,与戒灵 、与自我心魔斗智斗勇 ,终于将魔戒送到魔都熔岩销毁 。再换一种写法:一位哈佛学生踏入自身不熟悉的旷野 ,经历烈日 、饥渴 、暴风雪等艰难险阻去往科罗拉多山区猎野牛 ,终于满载而归 ,不幸满车的野牛皮却被河水冲得一干二净 。这就是托马斯·福斯特所说的“追寻小说” 。
为什么要把去目的地的原因分为“声称的”和“真正的”?因为安德鲁斯也不知道自己要真正追寻什么 。当然 ,去科罗拉多山区狩猎野牛 ,这是书里说得最直白的 、最表面的 。再进一层 ,安德鲁斯向往旷野 ,想更进一步接触传说中的西部大自然 。“他想对麦克唐纳先生说些什么呢?那是一种感觉 ,一种不得不说的冲动 。但不管说什么 ,他知道那不过是他苦苦追寻的旷野的代名词 。”如果仅仅如此 ,那约翰·威廉斯就不是约翰·威廉斯了 。安德鲁斯苦苦追寻的 ,是自我 。
作者一步一步告诉我们 ,这是一部青年成长史 ,主人公经历着挑战和考验 ,他的一切苦难和领悟都有象征含义 。整部小说都在写安德鲁斯成长 、蜕变 、磨难 、洗礼 、重生 ,不断在写他的劫后余生 。启程前 ,女人弗朗辛对他说:“我喜欢你的柔软 ,趁你现在还柔软的时候……是 ,你会回来的 ,但你会判若两人 。你将不会再那么年轻 ,你会和其他人一样 。风和太阳让你的容颜变得粗糙 ,你的手将不再柔软 。” 双手和屁股因长时间骑马的缘故 ,起泡 、起茧 、蜕茧 ,然后麻木不再感觉到疼痛;第一次剥野牛皮 ,他淹没在满肚子牛肠中导致全身是血 ,然后跳入河水中冲洗全身;暴风雪来临 ,为了活命的他躲在野牛皮制成的保护壳中 ,被掩埋在漫山遍野雪层底下几天几夜 ,最后破雪而出 。从象征意义的角度看 ,他经历了血 、水 、雪的洗礼 ,洗尽身上的幼茧 ,从蚕蛹中“浴火重生” ,最终实现自我 。这就是“凤凰涅槃”的全部过程 。像《斯通纳》一样 ,这是一部讲述自我实现的寓言 。
自我实现 ,是在自然或宇宙中不断找寻 、确定自身存在的过程 。站稳了自己的位置 ,你才能看懂外界世界 。人类是如何找寻自己的存在呢?你必须透过外物反观自身 。因此 ,人们照镜子 ,可以知晓自己模样的美与丑;信徒通过宗教信仰 ,认识人类的渺小;年轻人选择远行 ,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 。那么 ,我们的安德鲁斯实现自我认知后 ,到底明白了什么?
经过二十个世纪的人类变迁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仍历久弥新 ,时刻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感 。相反 ,阿里斯托芬喜剧中政治讽刺的内容如不加以注释 ,根本读不明白 ,即使勉强理解注释的内容 ,对剧作家传达的思想亦甚觉遥远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 ,同样是牛郎织女 、白蛇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悲壮的故事流传最为广远 。那么 ,为什么悲剧总比喜剧流传更久远?因为悲剧探讨的内容往往是人类生存的最本质处境:在命运面前 ,人类灵魂深处不可抵抗的无能为力 。
《俄狄浦斯》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 ,主人公俄狄浦斯无论做多少努力 ,都避免不了“杀父娶母”的下场 。同样 ,从安德鲁斯开始策划西部之行起 ,读者都在等待着他的失败 。失败的方式多种多样 ,作者选择了让它空欢喜之后落得打水漂 。这就是“宇宙或命运对人类最古老的敌意” 。
自负的人类跃跃欲试 ,企图要改变什么 ,宇宙始终气定神闲地伫立在渺小的人类面前 ,乐此不彼地消除你的一切“有为” ,反正就是不遂你的意 。文中有个场景非常耐人寻味:在猎人米勒执意要宰杀殆尽山谷中最后一群野牛时 ,他们发起了进攻 ,然后暴风雪忽至 ,将山谷肆意掩埋 。这让人联想到诗歌的写法:诗人习惯把同列的东西 、事物和道理并列 ,以期达到同样甚至加强的效果 。在人类妄想自己能主宰他人世界的生死时 ,造物主信手一翻将他们全部置于濒死的边缘 。在原文中 ,有人反问安德鲁斯:“看看米勒 ,他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 ,并且坚信自己的想法都是正确的 ,到头来又有什么用呢?还有查理·霍格带着他的《圣经》和威士忌 。那些东西能让你们的冬天好过些了吗?或者挽救了你们的牛皮了吗?还有施奈德 ,他是叫这个名字吗?即便名字也不是他的 。他离开这个世界时 ,名字也不能带走 。”
又或者 ,造物主根本未曾意识到人类的存在 ,放任你的存在 ,无意识地忽视你 。但人类自古以来便把地球当做宇宙中心 ,自然本能地抵赖如此残酷的古老教训 。这位青年安德鲁斯亦不例外:“……看到野牛先前还是高傲 、尊贵 、充满尊严的模样 ,突然间便成了僵硬的任人摆布的一堆死肉 。野牛原来的形象被剥夺 ,或者他想象中的野牛的形象被剥夺后 ,古怪嘲弄地在他面前晃来晃去 。他异常震惊 ,感到恶心并逃离 。”由野牛被任意残害的命运和此后种种遭遇 ,他联想到自身不可抵抗的无能为力 ,一直流连于女人弗朗辛的床榻 。
“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 ,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如果安德鲁斯尚未踏上追寻自我的旅程 ,仍是那个生活在都市幻象之中的懵懂青年 ,那他尽可以躲在人类文明的废墟中建构电影梦 、音乐梦 、学术梦 。可他醒了 ,坚决地选择戳破生存的幻象 ,直面人在世间的无能为力 。
因此 ,他毅然决然地重新走向暴烈的旷野 ,拥抱自然的真实存在 。 他留给了世人一首关于自我实现 、认识宇宙与命运的成长寓言诗 。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屠夫十字街 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屠夫十字街 mobi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