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约翰巫术师,适合中学生看吗
不适合。《巫术师》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中产阶级放荡青年尼古拉斯,经历神戏,找到真实自我,并学会真爱的故事,里面具有不适宜中学生观看的内容。中学生是指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年龄为12-18岁左右。在中国大陆中学教育由初级中学(初中)和高级中学(高中)组成。
二、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的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
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的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
约翰·福尔斯,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的英国作家。福尔斯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写作生涯长达40多年。他所创作的多部小说都是畅销书,而且从不重复同一个内容。但最为批评家和读者称道的还是1969年发表的《法国中尉的女人》。除外,还有《巫术师》、《尾数》等。他还写过一些短篇小说、诗歌、哲学作品和电影剧本。
三、John Fowles文学地位
约翰·福尔斯 John Fowle(1926年3月31日—2005年11月5日)),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的英国作家,是当代英国文坛的一个勇于创新的作家。 二战后,欧美文坛新潮迭起,而英国文坛则反其道而行之。一股复古的、崇尚十八、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的作品的潮流在四、五十年代涌起。这是在批判后现代主义之后,向另外一个极端的倾斜。多数评论家对此颇多非议,认为这种风气保守、狭隘,缺乏新意。福尔斯是六十年代英国作家逐渐摆脱传统的束缚的突出一例。有的评论家称他为“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是“后现代小说”。后现代主义的一个特点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有明确的表现:它明确地告诉读者:小说纯属虚构,只是一种文字游戏或幻象,邀请读者步入这个虚构世界。而《法国中尉的女人》用十分贴切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语言、对话、文体再现了这一时代,复制了这一时代的小说。
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福尔斯在他的作品中宣扬人在一个荒诞、丑恶、冷酷的现实世界中为获取存在和自由而陷入的焦急不安、彷徨和痛苦。他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在作品中表现得极其鲜明。《收藏家》中的米兰达因失去自由而死去,《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为了保持自由和独立而拒绝了查尔斯的求婚。福尔斯的作品是二战后的英国小说中异军突起的杰作,他使得当时对英国小说的保守和虚伪性颇多微词的评论家们刮目相向。
四、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作者简介
约翰·福尔斯(1926年3月31日—2005年11月5日),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的英国作家,于1926年生于离伦敦不远的埃塞克斯郡小城昂西,父亲是烟草商人,母亲是教师。福尔斯曾短期就读于爱丁堡大学。1945年至1947年,他在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役两年。在牛津大学专修法文,对法国文学艺术兴趣浓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希腊等地教英文。
他的之一部小说《收藏家》发表于1963年,一出版即大获成功,成为当年畅销书。小说以之一人称讲一位专门收藏蝴蝶标本,患抑郁症的男子绑架一位搞艺术的女大学生米兰达的故事。小说以米兰达的死和收藏家又多了一个蝴蝶标本结束。该书取得成功后,福尔斯专门从事写作,1965年便有了《贵族们》问世。这是一部癖性大成,旨在阐述个人哲学思想。《大法师》发表于1966年,以希腊的一个小岛为场景,写一位叫尼古拉·德夫的英国教师一系列鬼怪的经历,小说充满神秘气氛,颇具超现实主义色彩。《埃伯尼塔楼》(1974)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丹尼尔·马丁》(1977)写电影剧作家丹尼尔在与好莱坞、资本主义、艺术、以及妹夫的关系中,寻找自我的漫长经历。小说的场景变化多端,叙事手法多样,是一部实验小说。《曼蒂莎》(1982)是一部写性幻觉的小说,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福尔斯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写作生涯长达40多年。他所创作的多部小说都是畅销书,而且从不重复同一个内容。但最为批评家和读者称道的还是1969年发表的《法国中尉的女人》。除外,还有《巫术师》《尾数》等等。他还写过一些短篇小说、诗歌、哲学作品和电影剧本。
1988年,福尔斯罹患中风,两年后,和他相依相伴33年的妻子伊丽莎白去世。此后,福尔斯只出版了日记集等极少量作品。他晚年一直深居简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他的出版商说,福尔斯“讨厌玩著名作家的游戏。他只想呆在莱姆里吉斯自家花园里。他热爱的是大自然、鸟和花朵,而不是人群”。福尔斯于2005年11月5日在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家中病逝,享年79岁。
把《法国中尉的女人》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的,是后来在200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剧作家品特。这部影片由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夺得了1981年度奥斯卡多项提名。小说从1967年开始写作,描写的恰是一百年前的1867年,历时两年完成。而小说故事中的跨度,也恰是两年。
五、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为什么会成为男女调情的母本?
文/葛维屏
古今中外,从名著中找到调情的母本,几乎已经成为惯例。
比如,《红楼梦》里贾宝玉与林黛玉曾经在雪天里,扎扎实实地调情了一回,把两个人的那种心照不宣的小秘密,给透露得一清二楚。
当时,贾宝玉身着斗笠,自称渔翁,还说将来送一个给林黛玉,林黛玉笑道:“我不要它,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话出口之后,想到刚才说贾宝玉是渔翁,连起来不是说与贾宝玉成了一对么?立刻羞的脸飞红。这个调情非常经典,无意中触犯一点禁忌,造成一点“口误”,待得醒悟过来,已经追悔莫及,不过调情嘛,就是需要的这种有意涉险,虽然带来的是羞涩的后果,但那种幸福感也是满满的。
这种技法也被现代作品所引用。在电影《青春万岁》里,杨啬云遇到了大学生张世群,问他:“你现在在哪儿?”张世群回答:“地质学院。我打算在穷乡僻壤干一辈子,做一个土地爷。”
杨啬云赞道:“嗨,真了不起。”张世群有心地说:“那你毕了业也来考我们学院?”杨啬云脱口而出:“做个土地奶奶。”这一段对话实际上也起到了调情的效果,把两个人的内心秘密一览无遗地交待出来了,且得了《红楼梦》的真传。查了一下王蒙的原著,并没有找到这一段对话,可见是编剧张弦进行了合理加工。
中国人有中国的文化传承,西方有西方的文化储备。在西方文化里,各种神话、传说、宗教、文学题材都可以成为谈话与交流的引子,而从文化经典中汲取原始意象,作为调情的缘起也就理所当然的了。
在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所著的《巫术师》中,一对陌生的男女,就是通过英国的古典名著,开始了他们的相知相识之旅。而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就成了他们的话题进一步深入的一个重要契机。
《巫术师》剧照当时小说里的男主人公尼古拉斯躺在树林里,神秘女郎朱莉来到他的身边,朗诵了《暴风雨》中的一段诗:
不要怕,这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
和悦耳的乐曲,使人听了愉快,不会伤害人。
有时成千的叮叮咚咚的乐器
在我耳边鸣响。
有时在我酣睡醒来的时候,
听见了那种歌声,又使我沉沉睡去。
这一段诗歌在《暴风雨》中是一个非常丑陋的怪物凯列班朗诵的。所以,尼古拉斯立刻指出朱莉扮演的角色是:“你扮成了卑劣的凯列班。”朱莉说:“这个角色也许应该由你来演。”
尼古拉斯说:“我更希望扮演腓迪南。”
腓迪南是王子,长得的英俊潇洒,在剧本里,他与岛主之女一见钟情,成就了莎士比亚笔下的一段经典的爱情。现在看来,《巫术师》里描写的一对邂逅的陌生男女,借助于一段共同的文化意境,表达了心中的暗中诉求。那个女孩,首先挑逗地设定了男孩为一个丑陋角色,但男孩却暗示自己更希望扮演那个得到岛上神秘女孩青睐的英俊少年,既委婉地表达了内心诉求,也向对面的女孩,发出了试探的箭芒。这对拉近两个陌生男女的亲近,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催化与激励作用。
替换高清大图
由此看来,《暴风雨》中具备了相当充分的元素,可以被后来人采摘它的相应情境,用来敷衍与影射一段新发生的故事。
像莎士比亚戏剧一样,《暴风雨》撷取了一段已经发生的事,它把前面的历史统统剪去,就像《荷马史诗》里并没有交待特洛伊之战的全部,而是从一个中途的时段开始了它的叙述。也掠过了前因与后果,只是从中途的一个戏剧点进行了切入,而这种切入法,正可以看出对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比如《星球大战》并没有从联盟的崩溃开始叙述,之一集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星际宇宙国破山河在的衰微境况,然后才有了后边的绝地反击。
《暴风雨》在开始的时候,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弟弟篡夺了王位,飘零到孤岛之上,在这里,他展开了他的复仇计划。而这样的兄弟阋于墙的故事,可以说是西方文化里的一个源远流长且屡演不绝的经典套路。在最近公映的《雷神》系列中,我们看到的,也是弟弟篡夺了哥哥的王权,把哥哥赶入了凡间,引发了哥哥为重返王位开展了新一轮的复仇计划。
普洛斯彼罗借助于神力,运用气象武器,把他的敌人也就是篡夺王权的弟弟困守在小岛之上,从而可以关门打狗,实现自己的报复目的。
而另一方面,普洛斯彼罗作为一个岛主,他拥有一个美丽绝伦且流着高贵血统的女儿,这样的权力里,便同时也具有了生杀予夺的父权力量。这样,爱情故事,也成了《暴风雨》里的一条线索之一。而普洛斯彼罗为了考验王子腓迪南,也故意设置了一点好事多磨的阻碍,成功地在《暴风雨》里掀起了一点恰到好处的曲曲折折,使剧本情节得到了足够的波澜起伏。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还少不了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一个插科打诨的弄臣,一个心里阴暗但又难逃手掌的坏蛋,这些力量,使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能够像永动机地自发流转起来,形成内在的合理性与自然感。这一切构成了《暴风雨》能够沿着它的内驱力而走完它应有的戏剧路径。而撇开它的莎士比亚式的故事套路,人们可以从中引用的是它的各种维度的典型模板,这种模板,正可以被我们用来影射我们的现实生活,包括调情的需要,这就是莎士比亚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暴风雨》仅仅是它的一个枝叶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巫术师约翰福尔斯 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巫术师约翰福尔斯 mobi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