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峰林家!雾峰林家的历史沿革

1 、雾峰林家历史沿革

族源:雾峰林家来自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 。据县志记载 ,其先祖林子慕于元至元年间由漳浦深土路下迁至此地 。 漳浦路下林氏属于游洋林世系 ,始祖林昌为晋安林第16世 。 路下林氏开基祖林大用生七子 ,路下林氏分七支:大房子亨(分衍苦竹)二房子贵(守土路下)三房子贤(分衍七都)四房子慕(分衍平和五寨埔坪以及安厚龙头)五房子华(分衍漳浦石榴攀龙)六房子齐(分衍平和五寨后巷)七房子渊(分衍漳浦霞美 、东山康美) 。路下林枝繁叶茂 ,后裔众多 ,号称人丁“一斗麻” 。分布漳浦县有90000多人 ,芗城1800人 、龙海市4318人 ,云霄县2375人 、诏安县140人 、东山县9857人 、平和县35811人 ,共144301人 ,占全市林氏人口26% ,为漳州市林氏最大支派 。 从各个分衍地迁台者众多 ,在台湾形成一个个林氏血缘聚落:雾峰(路下四房) ,台北板桥林成祖垦号(路下五房) ,台南林凤营(路下七房) 。

雾峰林家的祖籍源自漳州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 ,1746年渡海到台湾定居 ,最早的一辈是第十四世林石 ,他曾随林爽文起义抗清 ,但被捕过世后 ,他的后代从原先大里 ,搬到雾峰 ,开始了族群的经营 。在1884年 ,林家在雾峰的经营随著土地开垦 ,商号的建设 ,规模越来越大 ,当时家族中的林朝栋 ,曾率区民2000多人在中法战争中立功 ,被清朝赐官 。1890年代 ,雾峰林家因掌握台湾全省樟脑的外销 ,利润相当可观 。

1853年 ,小刀会起事 ,部分成员于1854年转而来台 ,滋扰北台湾沿海 ,并趁势攻占鸡笼(今基隆市) 。北路协副将曾玉明征召林文察助战 。林文察选择与客家人和解 ,并与义民军合作共同抵御 。

戴潮春事件时林文察收购或占有大量房屋土地 ,使林家田产倍增 ,并因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 ,得清廷赏赐全福建省(当时包含台湾)的樟脑专卖权 。

1884年 ,林家在雾峰的经营随着土地开垦 ,商号的建设 ,规模越来越大 ,当时家族中的林朝栋 ,曾率姻亲李惟义的2000多人乡勇在中法战争中立功 ,被清朝赐官 。1890年代 ,樟脑贸易兴起 ,雾峰林家因掌握全台樟脑的外销 ,利润相当可观 。

1900年代 ,林家的林资铿是抗日的代表 ,当时林家的资产大多被日本强行收取 ,1915年林资铿加入了孙中山兴起的中华革命党 ,1921年就升任为大元帅的侍官 。1925年被军阀杀害 。他是林家最后一位军政人物 。1893年开始 ,林家事实上已转为文学世家 ,在林朝栋的樟脑事业达到顶点后 ,他的堂兄林献堂继承了整个家族 ,林献堂与他父亲林文钦都相当喜欢文学 、戏剧与美术 ,也因此开始装饰林家的建筑 。他们所修筑的「莱园」是今日台湾园林建筑的代表 。

事实上1893年开始 ,林家事实上已转为艺文世家 ,在林朝栋的樟脑事业达到顶点后 ,他的堂弟林献堂主持了整个家族 ,林献堂与他父亲林文钦都相当喜欢文学 、戏剧与美术 ,联合士绅创办台中一中 ,并开始装饰林家的建筑 。他们所修筑的“莱园”是今日台湾园林建筑的代表 。

林献堂侄子林鹤年 ,曾任三届台中县县长 。

雾峰林家!雾峰林家的历史沿革

2 、为什么台湾有那么多姓林的

台湾居民的先民多半来自闽南漳泉及粤东潮汕地区 ,在这些先期的移民中 ,以姓陈者人数最多 ,姓林者次之 ,故台湾早期有陈林满天下的俗谚 。

林氏宗族在闽南地区亦属大姓 ,较知名者诸如林则徐(清末名臣) 、林语堂(文学家) 、林徽因(名建筑师 、诗人) 、林觉民(民国开国元勋) 、林森(民国政治人物) 、林默娘(海神妈祖本名);

林毅夫(世界银行副行长) 、林志玲(台湾名模) 、林志颖(艺人) 、林书豪(美国职篮运动员) 、林青霞(资深演员)...等几乎全部都是闽南人或闽南族裔 。

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7位 。2016年 ,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 ,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 ,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 ,占全省总人口14.8% ,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 ,浙江省约184万 。

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 ,韩国180万 ,其他地区约500万 ,在全球约2千多万 。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 、莆田 、闽南 、粤东及台湾 。

莆田林氏有四个分支 ,九牧林主要分布在荔城区和城厢区及涵江区大洋 、庄边 、新县 、白沙等地 。金紫林主要分布在埭头 、平海 、北高及黄石一带 ,阙下林分布在东庄和新度 。

还有一支游洋林 ,后迁往漳州 。明末清初 ,游洋林后人随郑成功攻打台湾 ,迁往台湾雾峰 ,称为台湾雾峰林氏家族的先祖 。

雾峰林家!雾峰林家的历史沿革

3 、唐代大夫林昌(唐九牧)是什么官职????急 ,急!

没有官衔 ,追赠中宪大夫 。

据福建地方志和林氏族谱记载:西晋末年 ,中州动荡 ,皇族为争夺政权而互相残杀 ,酿成“永嘉之乱” 。中原衣冠望族林 、黄 、陈 、郑 、詹 、邱 、何 、胡八姓迁徙入闽 。东晋泰宁三年(325) ,林禄奉敕入闽守晋安郡 ,史称闽林始祖 ,其陵园建在温陵九龙岗(惠安涂岭) 。林禄的四世孙林格 ,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授郎中令 ,其子侄由大义迁居莆田沥浔(今城南棠坡村) ,史称莆林基祖 。林禄十世孙林茂 ,唐代由沥浔迁入尊贤里北螺村 。林禄十四世孙林玄泰 ,官瀛州刺史;十五世孙林万宠 ,官高平太守 。两位太守逝后 ,合葬于莆田县尊贤里紫霄岩鸡啼坪 ,坐庚向申 ,正对九华山 。林万宠生三子:韬 、披 、昌 ,其次子林披 ,生有九子:这就是历丈上著名的“九牧林氏” 。林披第六子林蕴 ,就是中外闻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林默娘的五代祖先 。林蕴是唐代忠烈之臣 ,《新唐书》有传 ,他受封的莆田忠门地名 ,就是因为表彰林蕴一族—门忠烈而得名 。

林禄公 字世荫 ,西晋黄门侍郎颖公次子 。生于西晋泰始十年 ,居下邳梓桐乡 。西晋惠帝时任安东琅玡王府参军 ,镇下邳 。永嘉初(公元三O七)随琅玡王移镇建邺 ,除给事中 、黄门侍郎 。建兴元年 ,从王敦讨杜玡 ,立下战功 ,迁招远将军 ,散骑常侍 。时五胡乱华 ,西晋怀 、愍二帝相继被俘 ,公佐司马睿即位建康 ,匡扶晋室 ,任合浦太守 。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三二五)诏归 ,奉敕守晋安郡 ,迁家居晋安 ,为开闽林姓始祖 。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三二七) ,苏峻 、祖约叛乱 ,越年攻陷京都 。公奉命讨伐 ,建立功勋 。公披肝沥胆 ,匡扶晋室 ,为元 、明 、成 、康 、穆五世良佐 。卒于官 ,时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三五六)九月初九 ,享寿六十有八 。追封晋安郡王 ,墓葬温陵九龙之岗(惠安涂岭) ,穴名龙马毓奇 。夫人张氏 、孔氏 ,皆封为贵人 。生七子:恭 、晖 、畅 、期 、雅 、暹 、景 ,皆显贵 。林禄公入闽这支林氏又称晋安林氏.其后遍布今福建 、广东 、台湾 、广西及东南亚一带 ,堪称林氏第一旺族 。

林披(公元733-802年) 字茂则 、茂彦 ,号师道 ,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 ,莆田县人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 ,明经擢第 ,为将乐令 、迁漳州刺史 、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 、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 ,贬临汀郡曹椽 ,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 。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 ,汀俗尚鬼 ,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 。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别驾 ,赐紫金鱼袋 、上柱国 。卒后赠睦(今浙江建德)刺史 ,林披有九子 ,皆官至州刺史 ,世号“九牧林家” 。

“游洋林家”源于林披之弟昌公 。昌字茂吉 ,万宠公第三子 ,以子萍贵 ,追赠中宪大夫(昌公陵墓在莆田西天尾镇乌石村 ,即澄渚) 。配宋氏 ,生萍 。萍于唐贞元间明经及第 ,官沣州司马 ,徒居仙游游洋 。唐末因游洋之变(林居裔起义) ,其后裔之一支避居鹭峰(今莆田赤岐后埭) ,另一支移居漳浦莒村 ,子孙繁衍于龙溪 。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林氏 ,为漳浦林氏望族 。埔坪林姓基祖林子慕 ,于元代间开基埔坪 ,传至三世长房 ,建祠绥丰堂 ,后长房派下又分衍五房 ,其中林奇昂一支 ,建宗祠曰“培远堂” 。清乾隆十一年(1764)培远堂14世孙林石迁居台湾台中县雾峰乡 ,成为“雾峰林”望族开基祖 。

唐代 ,林万宠之次子林披由北螺村(今西天尾镇林峰村)迁居乌石(今西天尾镇龙山乌石)自然村 ,娶郑氏 ,生苇 、藻 、著 、荐 、晔五子;续娶陈氏 ,生蕴 、蒙 、迈三子;又娶朱氏 ,生 一子 。这九兄弟同于唐贞元间(785年-804年)官至州刺史 ,世称“九牧林家” 。

为纪念先贤 ,族人于此建“九牧祖祠” ,座癸向丁 ,抬梁弓脊 ,祠内由六柱支架 ,悬有“澄溪毓庆” 、“状元” 、“探花”等匾额 ,镌有“故家乔木盘根大 ,深谷猗兰奕叶鲜” 、“忠孝有声天地远 ,古今无数子孙贤” 、“种槐留古迹砚泉启后 ,联桂溯闽林文献开先” 、“世业托三山叶茂于今传奕叶 ,宗祠开九牧云礽从古肇梯云”以及“一门九刺史 ,三代五廷魁” 、“唐宋元明百千进士三鼎甲 ,公孙父子十二宰相五封侯”等楹联 ,台上壁中画有林万宠与林韬 、林披 、林昌及林苇 、林藻 、林著 、林荐 、林晔 、林蕴 、林蒙 、林迈 、林 之像 。院左摆有石砚 ,院右立有“种槐”石碣 ,上有端州(即林苇)题:“乌石开灵境 ,白云护草庐;径中松菊在 ,解组赋归与 。”祠前设有广场与戏台 ,再前为砚泉 。

祠左为祀妈祖 、社公 、社妈 、普济圣侯和威武圣侯等的乌石祖社 ,左后建有土地公庙 ,其旁立有唐代石狮一只 。

祖社的东北处建有“三台拱曜”墓陵 ,是阙下 、九牧 、游洋(雾峰)林氏三支系开基祖墓葬 ,中为林韬 ,左为林披 ,右为林昌 。因三墓并列 ,窀穸相连而得名 。

林韬 ,林万宠长子 ,字茂复 ,唐天宝二年(743年)授谏议大夫 ,升礼部侍郎 ,其后世称“阙下林家” 。

林披 ,林万宠次子 ,字茂则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明经及第 ,任将乐令 ,迁潭州 、康州刺史 ,贬临汀曹椽 ,改临江令 ,迁临汀别驾 ,授太子詹事 ,赐紫金鱼袋 、上柱国 ,赠睦州刺史 。他有九子 ,皆官刺史 ,号称“九牧林家” 。

林昌 ,林万宠三子 ,字茂吉 ,以子萍贵 ,于唐天宝八年(749年)追赠中宪大夫 。后子萍迁居仙游洋 ,称“游洋(雾峰)林家” 。

林姓来源有二支 。1 、出自比干之后 。殷末 ,纣王暴虐无道 ,少师比干 ,因规劝纣王改邪归正 ,被残忍剖心而死 ,当时他的夫人陈氏有孕 ,匿藏于河南卫辉的长林石室之中 ,生下儿子 ,名坚 。周武王灭商后 ,寻找忠良之后 ,以坚系森林中所生 ,遂赐姓林 。后世尊比干为林氏太始祖 ,尊林坚为受姓始祖;2 、郑樵《通志.氏族略》载:周平王的庶子叫林开 ,其子孙也以林为姓 。

林坚食采于博陵邑 ,故林氏家族称博陵为郡望 ,又因博陵在古黄河之西 。三国时 ,林氏家族迁徙到下邳郡 ,东晋太宁三年(325) ,西晋黄门侍郎林颖次子林禄 ,奉旨入闽留守晋安(福州) ,卒赠“晋安郡王” ,林禄因此为林氏入闽始祖 ,称晋安林氏 。莆田林姓都是晋安郡王林禄的后裔 。林禄生七子:恭 、晖 、畅 、期 、雅 、景 、暹 。林景传九世 ,孙林茂 ,隋朝官任右丞 ,由晋安迁入莆田北螺(今西天尾镇林峰 ,旧称凤林) ,后世尊林茂为开莆始祖 。唐代 ,林茂五世孙林万宠 ,生三子:韬 、披 、昌 。林韬字茂复 ,唐玄宗天宝三年官任谏议大夫 ,迁礼部侍郎 。生子林尊 ,林尊生三子:松 、栩 、攒 。林攒 ,唐贞元年间官福唐县尉 ,事母至孝 。母亡故后亲葬母于钟潭后山 ,居墓侧守孝三年 ,有天降“甘露”之祥 ,事闻于朝 。唐德宗皇帝下诏褒扬 ,命立双阙于莆田城东门乌石山下 ,旌表门闾 ,林攒这一支林氏因此号为“阙下林” ,世尊林韬为阙下林基祖 。林万宠次子林披 ,字茂则 ,入莆初 ,居住在莆田城南棠坡村 ,再迁至尊贤里(今西天尾林峰)北螺 ,又迁澄渚乌石(今龙山) 。林披生九子:苇 、藻 、著 、荐 、晔 、蕴 、蒙 、迈 、既 。兄弟九人俱仕官刺史 ,这一支林氏世称“九牧林”(唐九牧) 。“九牧林”兄弟逝后同葬一丘 ,称“九牧陵” 。林万宠季子林昌 ,字茂吉 ,分迁到龙溪 、仙游游洋 ,这一支世称“游洋林” 。林茂长兄林既 ,原居莆田常太莒溪 ,再迁埭头梨岭(今英田) ,子孙又分迁到北高长城(今吴城) ,本支家族有第十六世孙林悦(英) ,宋庆历六年登进士第 ,官金紫光禄大夫 。宋仁宗在林氏家乘首御题:“忠孝有声天地老 ,古今无数子孙贤” ,因此这一支林氏称“金紫忠义林” 。林昌生子林萍 ,后裔有三子:和忠 、和孝 、和义 ,衍“忠和派”与“忠义派” 、“忠孝派” 。

莆田林姓首登科第者为林藻 ,唐贞元七年(791)进士及第 ,林藻也是全莆田首登科第者 。

宋初 ,林昌后裔游洋林一支由林居裔为首在游洋百丈岭揭竿起义 ,受朝廷镇压 ,后家族辗转迁入台湾 ,居住在雾峰 ,这一支又号“雾峰林” 。台湾雾峰林氏谱载:清穆宗同治皇帝赐甲寅公派下昭穆辈份(从十八世林文察起):文朝资正义 ,武德在其功 。大鼎铭昭著 ,元常纪伟庸 。明至清二代 ,还有林氏族人陆续渡海去台湾者 。林洪 ,明建文二年(1400)登胡广榜进士第 ,初官辰溪知县 ,政上有德政 ,百姓相谓曰:“生我者父母 ,活我训我者林牧也!”请阙乞留 ,不允 ,迁沧州同知 ,改儋州(海南)同知 ,后裔再散迁台湾 。台湾林氏现多分布在台北 、台中 、云林 、彰化 、嘉义等地 。

mobi图书小编
mobi图书小编管理员

上一篇:如何 *** 姜糖膏? *** 姜糖膏的做法
下一篇:引导针如何塑形导丝?引导针是什么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