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6》是由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创作的一部小说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译者是赵德明 。这本书被广泛认为是新千年最佳小说之一 ,也是25年来百部最佳西语小说之一 。
《2666》由五个独立又相互呼应的故事组成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1. 《文学评论家》:讲述四位来自不同欧洲国家的文学评论家 ,因为共同研究德国作家阿琴波尔迪而成为朋友和情人 。当他们得知阿琴波尔迪在墨西哥出现时 ,决定一起去寻找他 。这部分故事轻松愉快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 ,气氛逐渐变得诡异和梦幻 。
2. 《阿玛尔菲塔诺》:讲述一位智利教授举家迁居到墨西哥的故事 。这位教授曾经是文学评论家的向导 ,声称曾与阿琴波尔迪有过一面之缘 。这部分故事充满了超现实和迷幻的元素 ,气氛压抑而诡异 。
3. 《法特》:一位纽约《黑色黎明》杂志的黑人记者 ,因同事遇害而来到墨西哥报道一场拳击赛 。在这里 ,他了解到墨西哥北方城市圣特莱莎发生了多起杀害妇女的案件 ,并决定进行报道 。这部分故事写实且叙述简洁有力 ,穿插了许多“离题”的叙述 。
4. 《罪行》:这部分是全书的高潮 ,记录了1993年到1997年间在圣特莱莎发生的多起杀害妇女案件 。这部分以警方档案的形式呈现 ,详细记录了每起案件的细节 ,以及警方 、贩毒集团 、政治人物等各方面的故事 。这部分对读者来说是一次震撼的心理过程 。
5. 《阿琴波尔迪》:回归到开篇的悬念人物阿琴波尔迪 ,讲述了他的生平故事 ,从出生 、成长 、经历二战 ,到成为作家 ,最后决定去圣特莱莎 。这部分故事充满了哀伤和无奈 ,尽管细节的震撼力不亚于第四部分 ,但整体氛围更加悠然和哀伤 。
《2666》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深邃的主题 ,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界的残酷现实 ,是一部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的文学作品 。
《2666》作者简介 · · · · · ·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 ,1953—2003)出生于智利 ,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 ,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 。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 。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 ,差点被杀害 。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realism)运动 ,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 。1977年他前往欧洲 ,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 。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 ,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 ,年仅五十岁 。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 ,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 ,身后留下十部小说 、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 。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 ,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 。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 ,均致以杰作 、伟大 、里程碑 、天才等等赞誉 。苏珊•桑塔格 、约翰•班维尔 、科尔姆•托宾 、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 ,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 ,斯特恩 ,梅尔维尔 ,普鲁斯特 ,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
《2666》目录 · · · · · ·
本书作者遗产继承人说明
第一部分 文学评论家
第二部分 阿玛尔菲塔诺
第三部分 法特
第四部分 罪行
第五部分 阿琴波尔迪
初版附言
译后记
附录 《2666》初探(赵德明)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