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荡子的诗》是已故中国诗人东荡子(1964-2013)的诗歌作品集 ,包括《不爱之间》 、《九地集》 、《王冠》 、《不落下一粒尘埃》 、《阿斯加》 、《东荡子诗选》等作品 。他的诗歌主要在朋友间流传 ,以简洁 、直接 、深刻的语言表达对人生 、自然 、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东荡子的诗歌风格独特 ,充满诗意和哲思 ,深受读者喜爱 。其代表作品有《朋友》 、《草地》 、《海水》等 。
东荡子的诗.azw3网友相关问答
宋琳的诗?
宋琳 ,1959年生于福建厦门 ,祖籍宁德 ,现居云南大理 。著有诗集《城市人(合集)》《门厅》《断片与骊歌》《城墙与落日》《雪夜访戴》《口信》《宋琳诗选》《星期天的麻雀》等 ,随笔集《对移动冰川的不断接近》《俄尔甫斯回头》 。曾获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奖 、《上海文学》奖 、东荡子诗歌奖 、2016年度十大好诗奖 、昌耀诗歌奖 、美国北加州图书奖等 。
宋琳的诗
最初的诗和毁灭的诗
最初的诗是黑眼瞳的诗
是人在风中行走 ,水手划桨的动作
是岩石内部的海剩下的无垠
最初的诗在躯体张开的一瞬
看见城堡 ,瘦成叉子的人
鸟鸣深入黑夜的脑髓扩散悲哀
事物的疲倦也是英雄的疲倦
时间驾驭并行不悖的双行体
一把古琴飞向大海的屋顶
最初的诗是永不变化的诗
流放在记忆里 ,像大自然的河流
波动 ,永无假期;像贫穷的鼻子
触到了女神战袍上的香气
有一个邮递员懂得两种语言
不同的消息在同一个世界传送
随后出现的是毁灭的诗
玻璃塔和乌鸦的诗
天空的唱机找不到磁针
吸尘器在吸尘 ,心灵晦涩
当最初的诗朝未来的这边眺望
毁灭的诗像舌头失去了味觉
芦笛东荡子赏析
我用一种声音 ,造出了她的形象
在东荡洲 ,人人都有这个本领
用一种声音 ,造出他所爱的人
这里芦苇茂密 ,柳絮飞扬
人人都会削制芦笛 ,人人都会吹奏
人人的手指 ,都要留下几道刀伤
诗:东荡子
圆宝盒:周末花了大半天读完刚从当当网购得的《东荡子的诗》 。我对广州诗人东荡子的关注 ,最早是从他的挚友世宾在微信朋友圈的推介开始的 。东荡子的大多数诗 ,其实之前在网络上已读过 ,这次重读 ,算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对一个英年早逝诗人的纪念吧 。借用陈丹青的话 ,“虔诚的阅读才是深沉的纪念” 。
东荡子的诗正如他父亲的木匠活 ,既擅长大木 ,又精工小木;大木大刀阔斧 ,小木精雕细刻 。在这部诗集里 ,我最喜欢的是他那些精炼澄明的小诗 ,以故乡风物为题材的《芦笛》就是其中的一首 ,写得如一支清新抒情的小夜曲 。
“芦笛”本来就是非常有诗意的题目 ,见字已仿佛听到它吹奏出新鲜婉转的曲调 。诗中描写了“芦苇茂密 ,柳絮飞扬”的画面 ,以及东荡洲人削制 、吹奏芦笛的本领 ,又令我想起老作家孙犁《白洋淀纪事》里“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情景以及白洋淀女人编织席子的绝活 。这种对家乡风物的回忆 ,都是作家怀乡的真情流露 。全诗仅六句 ,却用了四个“人人” ,一唱三叹 ,尤见对家乡之深情 。
《芦笛》不仅是一支怀乡曲 ,还是一首怀人诗 。诗的起句“我用一种声音 ,造出了她的形象” ,本意是借芦笛怀人 ,第二句开始却故意将话题转移到了东荡洲 ,“怀人”的主题被暂时搁置 。但末句“人人的手指 ,都要留下几道刀伤” ,这“刀伤”又何尝不是暗示“心伤”?又巧妙地与开头“怀人”的主题相照应 。一首仅六句的小诗 ,意蕴如此丰富 ,可见诗人之匠心 。
东荡子在《东荡洲》一诗中提到要把家乡东荡洲“赞颂” ,“并让赞颂流传至广” 。相信通过这首小小的《芦笛》 ,我们不仅记住了东荡子这位诗人 ,还记住了他的家乡——湖南沅江东荡洲 。
东风溺溺泛崇光全诗?
出自宋代苏轼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 ,春色更浓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 ,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
只担心夜晚天色太黑花儿都会睡去 ,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
下载地址
此书籍由mobi图书网书友分享 ,如果您喜欢该资源 ,请支持并购买正版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电脑端】azw3 、mobi 、txt等格式推荐使用稻壳阅读器阅读
【手机端】可使用番茄小说等支持mobi 、pdf 、txt格式的APP
【注意】手机端仅kindle阅读APP支持azw3格式 ,建议转换格式再用手机浏览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