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内省和哲学深度而著称 。在他的散文和小说中 ,史铁生探讨了生命 、死亡 、爱情 、孤独和人的存在等主题 ,经常以个人的视角出发 ,展现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
《史铁生散文·小说选》是史铁生作品的集大成者 ,收录了他的多篇散文和小说 。这本书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史铁生文学世界的窗口 。在他的作品中 ,我们可以看到他从早期对农村生活的回忆 ,到对城市生活的观察 ,再到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
名家精品阅读 史铁生——散文·小说 1.《秋天的怀念》 这一篇是小学课本里接触过的 ,印象中只记得一些字面描写 。时隔多年 ,再翻出来看 ,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席卷了我的心田 。 秋天的怀念 ,怀念再也回不来的母亲 ,怀念当时不曾珍惜的母爱 。 这篇文非常短 ,没有记忆中那么长 ,短短几百字 ,围绕着母亲想带我去北海看看花展开 ,简单朴质的文字 ,却表达着作者对母亲最深厚的眷恋和最绵长的不舍 。 这是一篇关于母亲的文 ,但全篇对于母亲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 ,“我”发脾气砸东西的时候母亲悄悄退出去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关注着我;母亲肝疼的整夜整夜睡不着;母亲祈求“我”说一起去北海看花;母亲出去后再也没进来 ,被送上救护车…… 没有太多的关于母亲的笔墨 ,但全篇都是作者对他母亲的怀念 。 秋天的怀念 ,冬天的怀念 ,一年四季的怀念都是母亲了 。 小时候完全体会不到这种母爱的伟大 ,高高兴兴朗读着 ,而现在每看一次 ,便有更深一层的难过 。 难过的是好花常开 ,母亲不常在;难过的是再爱你的人也无法陪你度过一生的岁月;难过的是有些爱让我们当时只道是寻常;难过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难过的是作者再也没有母亲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那种“我再也没有妈妈了”的时候…… 真正打动人心的文章 ,并不在于华丽的辞藻 ,精巧的结构 ,甚至独特的立意 ,而是最淳厚最诚挚最深沉的情感 。 所以史铁生的这篇 ,在平实中让我感受到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伤;在简洁中让我感受到一种厚得撕不破的怀念;在沉静中让我感受到一种汹涌得不舍和愧疚 。 从此 ,作者再看世上的花开 ,都带了一种派遣不掉的寂寞 ,那是一种没有了母亲陪伴的孤单和寂寞 。 2.《我与地坛》 这篇小说 ,读了好几次 。 但每次都“温故而知新” 。 以往的体味都是作者关于母亲的回忆和园中的琐事 ,以为这是作者写的怀念母亲的文 ,也是他的一些日记 。 但这次读完又觉得不全然是这两种情感表达 ,反而忽然就觉得体会到了作者在这个地坛里感受着的生命的孤寂 。 这是一种无法分享的感觉 ,自己可以日复一日的深刻的感受着特别 ,体验着他带给自己的那种广大深微的空旷 、那种萦绕不去的怅惘 、那种势敛气浓的孤独…… 地坛已经不单单是地坛了 ,它是陪伴着作者度过了十五年岁月的老友 ,是启迪着作者思考生命的良师 ,是载满了作者心事的日记本 ,是保存着作者母亲的爱的匣子 ,是见证着作者和来来往往的路人的相册…… 作者在这里找到了被他丢失的母爱 ,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找到了生命中独一无二的的风景 ,找到了滋润心灵的源泉 。 就命运而言 ,休论公道 。 这是地坛给作者的启发 。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这也是地坛给作者的启发 。 在作者滑着轮椅走进了这个园子的下午 ,从那一刻开始 ,故友已经在那里等着他 ,不管多久 ,知己终于重逢了 。 我与地坛 ,有“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的相盼;有“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的相知;有“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的相守 。 所以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 ,地坛 ,你别以为我忘了 ,我什么也没忘 ,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不能说 ,也不能想 ,却有不能王 。它们不能变成语言 ,它们无法变成语言 ,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 ,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 ,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 你看 ,作者领悟的多么透彻! 3.《墙下短记》 非常有哲理的一篇散文 。 墙这个意像代表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而且作者的文笔特别棒 ,文艺中带着朴实 ,细腻中带着灵动 ,写实中带着浪漫 ,非常值得做摘录 。 比如:近些年我常常想起一道抢 ,碎砖头垒的 ,风可以吹落砖缝间的细土 。 一个静态画面因为一个“吹”字就忽然动了起来 ,而且还是温和细腻的动 ,不是狂风沙土 ,而是微风细土 ,有种静谧和祥和 。 4.《命若琴弦》 第二次重温 。 还是觉得老瞎子和小瞎子的故事太虐了 。 抱着一个虚无的目标兴冲冲的坚持着 ,弹断一千根琴弦 ,到头来发现没有什么治病良药 ,不过是白纸一张 。 老瞎子希望落空的时候也绝望 ,但绝望过后又把希望给了小瞎子 。 人总得有点信念不是 。 有希望才有坚持活下去的动力 ,哪怕到头来希望是空的 ,那起码过程是真的 ,是存在的 ,是不? 虽然活着也就那样 ,也在痛苦中挣扎 ,但毕竟来这人间一趟 ,哪怕他们是看不到太阳 ,但也要好好活着啊 。 太阳不仅可以看 ,而且还可以感受 ,阳光是暖的 ,所以 ,很多东西只要用心去“看” ,就能发现美好 。 老瞎子的师傅想告诉老瞎子就是这样嗯道理吧 ,用眼睛看世界很重要 ,但没有眼睛的时候 ,心最重要 。 你要活着 ,与世界联系着 ,爱着 ,痛着 ,心比眼睛看见的感受的更多 。 所以 ,老瞎子知道小瞎子失恋死不了 ,哭过了 ,还是一样可以翻山越岭去接近那个空的却重要的希望 。 5.《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好感动 。 明明很朴实的语言 ,但史铁生的文字却可以轻易打动我的心 ,我一触摸到他的文字 ,就会被一种虔诚吸引 ,让我觉得热泪盈眶 。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讲述作者去陕北高原的一个叫清平湾去插队的时候的故事 ,主角是一些牛和老乡 。 也没有什么特别跌宕起伏的大事 ,无非就是描述劳苦人民的一些日常生活以及人民的“好帮手”牛们的故事 。 作者重点讲述了破老头和他的黑牛 。原文这样写大众的劳苦生活“越是穷的地方 。农活也越重 。春天播种 ,夏天收麦 ,秋天玉米 、高粱 、谷子都熟了 ,更忙;冬天打坝 、修梯田 ,总不得闲 。” 一年四季都在艰苦的环境里进行着繁重的劳作 。作者因为腰不好 ,被安排去放牛 ,于是作者也研究了牛 ,它们有的特别“老谋深算” ,分得清野草和麦苗 ,得严加防守 。 黑牛和母牛配种后 ,它就守着母牛不让别的公牛靠近 ,它还因为舍不得压到小牛犊而一直站着睡觉 ,最后摔断了腿被杀的时候流眼泪…… 作者描写的都是农村里的一些日常 ,但却有股温暖人心的力量 ,我想 ,是因为这里的民心比较淳朴 ,这里的牛儿比较憨厚 ,才让作者一直觉得温暖 ,也一直念念不忘吧 。 日子虽苦 ,但因为人心美好而从其中咂摸出一丝丝袅袅悠扬的甜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