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扬?普兰佩尔(Jan Plamper)
马百亮
上海交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两次荣获韩素音国际翻译奖 ,汉译英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一次 ,英译汉优秀奖一次 。已经翻译出版中文译著二十余部 ,其中包括《统治史》 、《古典欧洲的的诞生》 、《罗马的复辟:帝国陨落之后的欧洲》 、《酒:一部文化史》 、《流感大历史》 、《战争的面目:阿金库尔 、滑铁卢与索姆河战役》 、《希腊艺术导论》 、《欧洲的黄昏》和《我们为什么不说话:以自闭症之奥秘解码动物行为之谜》等 。汉译英作品有韵体英译《九州天籁:古诗歌曲欣赏100首(英汉对照)》和张文宏教授主编的《病菌简史》 。
内容介绍:
快乐 、愤怒 、厌恶 、恐惧 、悲哀和惊讶 ,跨越了文化隔阂 ,是所有人都有的情感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 ,从启蒙运动到大众传媒时代 ,从拿破仑写给约瑟芬的情书到奥巴马写给女儿们的信 ,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到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 、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 ,情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催化作用 ,不同文化在不同时期对情感的处理方式亦存在差异 ,但关于情感这个古老而又新鲜的研究领域其实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
目前对情感史的研究有两大派别 ,其中一派是普遍主义派 ,认为情感是一种内在 、跨越历史文化的东西 ,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 、文化背景下 ,表露的方式不同 。另一派是社会建构主义派 ,认为每一种情感都是由时代文化而定 ,而且会反过来对个体的自我感受发生影响 ,因此有自己的历史 。围绕着这两个观点形成两大阵营 ,争论十分激烈 ,持续至今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