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克里斯托弗·万杰克(Christopher Wanjek)
科普作家 、科学记者 ,曾担任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资深作家 ,报道宇宙的结构与演化 。先后为《华盛顿邮报》《史密森尼杂志》《天空与望远镜》《天文学》《水星》和《生命科学》等报刊撰稿500余篇 。已出版有《这才是医学》《工作中的食物》等作品 ,其著作已被翻译成近10种语言 。
李平
高级工程师 、情报工程学学士 、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 ,长期从事航天类科技期刊编辑 、航天领域科技信息研究 、文献资料翻译以及国内外航天技术发展史研究工作 ,曾参与《阿波罗是如何飞到月球的》《阿波罗计划——权威原始资料》等译著的翻译和审校 。
王加为
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现为航天工程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学术翻译工作 ,主要涉足领域有国防采购 、文学评论和语言学 。主要译著有《文学论著》《文化与权利》《表达与意义》等 。
郑子轩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 ,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空间应用科学与工程 、飞行器设计等 。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a Astronautica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并出版有英文专著Autonomous Mission Planning for Multiple Satellite Systems 。
内容介绍:
阿波罗11号登月50多年后 ,为什么太空中人类的身影还如此之少?我们会到达火星吗?人类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 ,殖民太阳系并前往其他恒星? 本书将直面这些问题 。
本书对离开地球的安全界限 、实际挑战或合理动机进行了深入探讨 。克里斯托弗·万杰克认为 ,考虑到潜在的科学和商业宝藏 ,在未来几十年里 ,我们将重返月球并探索火星 ,这一点毫无疑问 。其中私人企业已经发挥了主导作用 ,并从人类的太空活动中获利 。万杰克认为 ,这可以是一个可持续的项目 ,是地球科学 、商业和休闲活动的自然延伸 。他设想在近地轨道上建造旅馆 ,在月球上采矿 、发展旅游和科学探索 。他还建议在火星上缓慢而稳定地建设科学基地 。如果火星的重力能够允许生育和儿童的健康成长 ,那么人类将在火星上建立定居点 。
对奇迹的渴望会带领我们走很远 ,但如果我们真的想在新世界定居 ,则需要工程师 、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筹划 。万杰克向我们介绍了那些规划者 ,他们正在努力使太空生活成为现实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