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是美国作家迈克尔·刘易斯创作的一本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非虚构书籍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2010年 ,由中信出版社在2011年1月1日推出了中文版 。书中的内容主要聚焦于几位预见到金融危机即将到来的投资者 ,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示了金融市场的无知和腐败 。
书中的核心观点包括:
1. 金融市场的无知: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 ,许多投资者 ,包括一些最大的金融机构 ,都没有意识到危机的临近 。这些机构对风险的无知和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导致他们过度投资于复杂而风险高的金融产品 。
2. 金融市场的腐败: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市场的一些内在问题 ,例如评级机构可能因为自身的利益而给予高风险的金融产品过高的评级 。
3. 逆势投资者的见识:书中的主人公们是少数预见到危机的投资者 。他们不仅看清了市场的问题 ,而且决定逆势投资 ,即“做空”那些他们认为会崩溃的金融产品 。
4. 金融创新的双刃剑:金融创新 ,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信用违约掉期(CDS) ,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但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风险 。
5. 政府的角色:政府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对金融市场的救助行为引起了公众的争议 。
6.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危机后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再次被提到台前 。只有通过适当的监管 ,才能防止类似的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
这本书通过讲述这些故事 ,揭示了金融危机的真相 ,并提醒我们金融市场是复杂的 ,但理解这个市场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我们需要更好的金融教育 ,更严格的金融监管 ,以及更负责任的金融行为 ,以防止未来的金融危机 。
《大空头》作者简介 · · · · · ·
迈克尔·刘易斯 ,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 ,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 ,曾任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债券交易员 ,后为《纽约时报》撰稿 ,并担任英国《观察家周刊》的美国版编辑 。他的成名作《说谎者的扑克牌》被公认是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文化的经典名作 ,书中的精彩片段被各种媒体广泛引用 ,对美国商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还著有《钱球》 、《盲边》以及《住房游戏》 。
《大空头》目录 · · · · · ·
推荐序 金融市场大洗牌时期的反思 巴曙松
序 敲门的小鬼
第一章 发现末日机器的引擎
就是在这一刻 ,人们首次知道了艾斯曼不仅只是有一小点愤世嫉俗而已 。他的脑海里有一张金融界的图画 ,这张图画与金融界的自画像有着天然之别 ,而且要比后者更接近于真实 。
天才型人物
天生的导师
将负债变成产品销售
审计黑箱
发现末日机器的引擎
真实的金融界
坏事随时会发生
开凿债券市场
第二章 寻找市场的漏洞
他们现在正在出错 ,而且还在前赴后继地出错 ,对历史上最显而易见的信贷泡沫熟视无睹 。机会是难得的 ,而可以把几乎无限的资本投入到一个具有巨大的回报潜能的惊天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今天 ,选择性地做空历史上问题最大的抵押贷款所支撑的证券 ,就是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
无法卖空的次贷债券
对赌次贷
孤僻的金融专家
新的百万富翁诞生
大获成功
运用价值投资
与一个体系对赌
疯狂地下注
和投资人论战
与华尔街做交易
第三章 关于次贷的赌注
在这一刻——2005年11月——格里格-李普曼意识到 ,他根本不用担心拥有一大堆针对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信贷违约掉期产品 。他们不是保险;他们是赌博;而他很满意这个赔率 。他想做空头 。
市场的暗箱操作
风险吞食者
用风险复杂化掩盖风险
空头的赌博
第四章 华尔街的金矿
因为债券都是按照穆迪的评级来定价 ,所以大多数高估的债券都是那些被进行了最不恰当评级的债券 。而被进行了最不恰当评级的债券 ,是那些华尔街公司蒙骗评级机构进行了最不恰当评级的那些债券 。艾斯曼并不很确切地知道 ,评级机构是怎么被玩的 。他必须要学习 。因而 ,他的团队开始了为期数个月之久的在一个由高估债券组成的市场上对那些高估最严重的债券的寻找 。
无知带来怎样的回报?
寻找更多人参与赌注
最诱人的做空对象
评级制度的盲点
发现惊人的藏宝图
第五章 意外的资本家
他们意识到自己拥有两个优势 。第一个是他们闯进这个市场的时间非常晚 ,恰好就在市场崩溃之前 ,而且处在少数几个其它的理财经理的后面 。另一个优势是他们对待金融市场那种堂吉诃德式的方式:他们有意识地寻找多空的机会 。
让风险成为可能
看似荒谬的任务
充满想象力的赚钱策略
搜寻华尔街客户
金融灾难的概率
攻克德意志银行
担保债务权证欺诈
揭开垃圾债券的真相
复杂产品的交易
第六章 金融市场中的蜘蛛侠
当然没有道理去监视艾斯曼 。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革命者 ,被压迫者的守护神 ,罪恶政权的敌人 。大致地说起来 ,他把自己看成是蜘蛛侠 。
什么时候才能盈利?
与对手交锋
自我欺骗的专业机构
没有经济意义的资本机器
谁虚构了庞氏骗局?
第七章 财富狩猎大行动
从社会学的观点看 ,缓慢而且可能是欺诈性的数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券市场的分崩离析 ,是一场灾难 。从对冲基金交易的观点看 ,这是一生中难得一遇的机会 。史蒂夫-艾斯曼开始时管理6000万美元的股权基金 ,但是现在做空了大约价值6亿美元的各种与次贷有关的证券 ,而且他还想做空更多 。
市场裂缝开始出现
操纵骗局
脱离现实的市场走势
隐藏的次贷危险
第八章 灾难前夕
高盛进入到他的交易里的时刻 ,也是市场反转的时刻 。某种类型的反攻现在开始了:每个人马上似乎都急于跟他说话 。摩根士丹利是到当时为止最不愿意接受次级贷款方面的负面消息的银行 ,现在打电话过来说愿意购买他所拥有的任何东西 ,“无论什么规模 。”
偏执的追求
巨额赌注
意外的风险
市场反转
第九章 书写结尾的时刻
从这一刻起的6个月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发轫于美国的与次级债有关的资产的损失估定为1万亿美元 。亏损掉的1万亿美元由美国的金融家们凭空打造 ,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金融体系之内 。每家华尔街公司都持有这些损失的某些份额 ,但是对避免损失却全部都束手无策 。没有哪家华尔街公司能够全身而退 ,因为不再有任何的买家存在 。
开发信用违约掉期产品
摩根士丹利的新团队
“这些事情没有风险”
内部冲突
历史上最大的单一交易亏损
最后的时刻
第十章 投行业的黑暗面
华尔街大公司曾经留给人们的是似乎很精明和很自利的形象 ,现在却几乎都变成了一班蠢材 。那些管理着这些公司的人不懂他们自己的业务 ,而他们的监管者显然更是不懂 。查理和加米总是认为有一些他们不认识的成年人在负责着金融体系的运转;现在他们看出来了 ,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存在 。
末日对决
一溃千里
危机大爆发
摧毁华尔街
孤独的胜利
“毁灭它是正义的行为”
尾声 万事万物皆关联
致谢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