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 、宋代文人夏天如何饮酒?士大夫用花瓣做酒杯
宋代文人夏天如何饮酒?士大夫用花瓣做酒杯 。
宋人擅长演奏 ,从他们宴席上的娱乐方式就可以看出来 。
略带凉意的夏日 ,红莲盛开的荷塘 ,在这美景中饱餐玳瑁 ,已经是一种令人神往的享受 。宴席上的士大夫甚至想到用荷叶和莲花瓣做酒杯 ,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耳目一新 。
南宋诗人葛 ,当年就亲自参加了这样一次雅集 ,他当场即兴创作了两首诗卜算子 ,其中一首题为赏莲以荷叶劝酒作:
镜中满是红香 ,玄关门对着烟岛 。珠帘风轻 ,香荣 。
BendMobi#管怕吃苦 。叫我溪边太乙船 ,它充满了香味 。
其中 ,唐t弯蓝锥 ,怕苦 ,明显是苏轼改造的名言 ,蓝锥杯弯曲时 ,白酒微苦 ,可见荷叶劝酒是采用蓝锥杯的传统 。
弼贝的故事起源于唐代的段酉阳杂俎 。据书上说 ,早在三国时期 ,著名学者郑勋在宴席上摘下长柄的大荷叶 ,放在原来用来装砚台的砚盒里 ,在荷叶上浇上三升米酒 ,然后用簪子刺穿荷叶的心 ,形成一个与荷叶长柄相连的洞 。由于莲茎内部天然是一个通腔 ,把长茎拔起 ,弯成S形像被抬起的树干 ,就成了天然的吸管!饮用者用嘴捏住莲梗的末端 ,用力吮吸 ,于是荷叶中的酒就会沿着莲梗内部的通道流动 ,灌入饮用者的口中 。这种用带茎的鲜叶制成的一次性酒杯名为碧桐杯 ,它的妙处在于能让酒散发出荷叶的味道 ,给人一种击败冰雪的清凉感 。
从文献文物留下的线索来看 ,其实是唐代士大夫在聚会现场临时折断新鲜的青荷叶来制作蓝杯的发明 。在宋代 ,这种奇妙的方法仍然受到学者们的喜爱 ,如李刚诗西轩小池荷花盛开 ,与宾客酌酒其上 ,以荷为杯 ,引满径醉 ,与林的诗名为六月十日_饮 ,呼行祖共吸荷杯 。因此 ,在当时 ,葛李芳和他的朋友们用蓝锥杯劝酒是很平常的事 。
更有意思的是 ,葛在席间随即又谱了一曲卜算子 ,把池中袅袅的红莲比作莺莺夫人 ,然后吟诵:叶一为酒舟 ,云缓缓流 。所谓酒船 ,就是一种船形的酒杯 ,专门给宋人敬酒用的 。可以看到 ,在宴会上 ,一瓣又一瓣的红莲被用作酒杯 ,往里面倒酒 ,在宾主面前膜拜 。
宋代有一种独特的劝酒形式 。宴会主持人需要准备一整套酒杯 ,往往是九个或十个 。这套酒杯不仅材质不同 ,形状各异 ,寓意各异 ,而且jumpmh漫画的容量也是由大到小递减的 。最大的甚至能装一升 ,最小的只能喝一小口 。往往是艺妓拿着酒杯劝客人喝酒 ,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换酒杯 。重要的是 ,艺妓在劝酒时必须唱歌自娱自乐 。歌词最好由有才华的人现场即兴创作 。例如 ,通用电气公司的李芳两首诗卜算子是典型的劝酒词 。
所以当时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葛帮忙写完一首诗后 ,技术娴熟的艺妓只要稍加吟诵就能完整的唱出来 。用池中新采摘的大青荷叶做成的蓝杯 ,放在大盘子或小盆里 ,盛满好酒 ,送给客人表 。然后 ,玉人唱得美:镜中满红香 ,轩家近燕竹 。
这个蓝色的杯子容量很大 ,就像宴会上的一个巨大的杯子 。然后 ,下一次减少的酒杯轮番上场 。最后 ,盛开的红色荷花从池中折出 ,它的一片片淡淡的花瓣被当作s
宋人擅长演奏 ,从他们宴席上的娱乐方式就可以看出来 。正因为如此 ,它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宋词中的情绪会如此悲惨 ,一旦写到你不得不独自饮酒 。
二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最有效的22个情绪管理定律 mobi
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
一 、锻炼 。锻炼可能是我们拥有的最自然的抗纪律的良方 。
二 、深呼吸 。控制呼吸可以减少焦虑 。比如说 ,深吸一口气 ,在慢慢呼出 ,可以获得瞬间的放松 。
三 、融入到集体之中 。多与家庭成员 、朋友 、邻居联系:参加各种社区组织及工作单位的活动 。
四 、让你的生活有条不紊 。许多日常的焦虑都与生活的杂乱无章有关 。因为杂乱 ,所异常常问自己忘记了什么 ,丢失了什么 ,忽略了什么?等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一个日常作息表 。在你的前门放一个篮子 ,用于装车钥匙 ,这样你就不至于每天一大早就开始疯狂的找钥匙 。这些具体的小措施能大幅度地减少一天中不必要的或者破坏性的焦虑 。
五 、做一些你喜欢的事 。如果你正致力于喜欢的工作 ,那你几乎不可能再有任何破坏性的焦虑 。
六 、拒绝新闻 。过量的信息也会让我们沮丧 。如果你不限制你所接受的信息量 ,你会过度忧虑 。
七 、不要过度饮酒 。就和其他药物可能会使你处理焦虑的能力变差 ,因为他们会让你沮丧 。而且 ,他们也可能导致你做一些让你今后更担心 、更忧虑的事 。
八 、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 。人们如果常常被抚摸和拥抱 ,那他的心情就会更好 。我们是群居种类 ,不宜孤独的生活 。找一些你非常喜爱的人 ,然后经常拥抱他们 。
九 、立即行动 。一旦感觉到有毒的焦虑缠绕你时 ,就立刻摆脱他 。不要沉溺于忧郁中 。让忧虑停留的时间越长要摆脱他也越困难 。
十 、让音乐进入你的生活 。音乐能以一些我们尚不知道的方式 ,缓解紧张和焦虑 。
三 、世说新语全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德行第一
一陈仲举礼贤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 ,为官刚上任 ,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 ,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 ,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 ,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 陈仲举说:" 从前 ,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 ,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 ,席不暇暖 ,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 ,有什么不应该呢?"
二鄙吝复生
「译文」
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 ,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
三汪汪如万顷之陂
「译文」
郭林宗(郭泰)到了汝南 ,拜访袁奉高(袁阆) ,车不停驶 ,马不驻足 ,就告辞了;到黄叔度(黄宪)那里 ,却住了整整两天 。有人问他原委 ,郭林宗说:" 叔度犹如汪洋之水 ,澄不清 ,搅不浊 ,他的气度很宽广 ,实在让人难测呀 。"
四身登龙门
「译文」
李元礼(李膺)风度高雅 ,品德高尚 ,自视甚高 。以弘扬儒教 ,正定天下是非为己任 。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元礼家 ,受到他的接待 ,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 。
五李元礼赞贤
「译文」
李元礼曾经赞扬荀淑 、钟浩二人说:" 荀淑见识卓越 ,别人很难超过 。钟浩道德高尚 ,足以为人师表 。"
六真人东行
「译文」
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淑 ,因为家里穷 ,雇不起仆人 ,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 ,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 ,孙子长文年岁还小 ,也坐在车里 。到了荀淑那里 ,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 ,六儿子慈明敬酒 ,其余六个儿子上菜 ,孙子文若还小 ,就坐在爷爷膝前 。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 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
七泰山桂树
「译文」
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 ,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 ,上有万仞高峰 ,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 ,下被渊泉滋润 。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 ,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
八难为兄弟
「译文」
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 ,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 ,一时争执不下 ,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 ,请求公断 。太丘先生说:" 元方是哥哥 ,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 ,也难说不如哥哥 。"
九舍生取义
。
「译文」
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 ,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 。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今天可能没救了 ,你快点离开吧!" 荀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望你 ,你却让我离开 ,这种弃义求生的事 ,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进城内 ,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 ,全城的人都跑光了 ,你是什么人?" 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 ,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 。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 。" 胡人听罢互相说道:" 我们这些无义之人 ,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 。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
十不失雍熙
「译文」
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 。即使在家中 ,也仪态庄重 ,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 。陈元方兄弟却极随和 ,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
十一割席分座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 ,看到地上有片金子 ,管宁依旧挥锄 ,视之如同瓦石一样 ,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 ,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 ,管宁读书如故 ,华歆却丢下书 ,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 ,和华歆分席而坐 ,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
十二形骸之外
「译文」
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 。华歆腊日那天曾召集子侄们宴饮 ,王朗也学着华歆那样做 。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 ,张华说:" 王朗学华歆 ,学的都是外表的东西 ,所以王朗和华歆的距离就更远了 。"
十三急不相弃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 ,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 ,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 ,有什么可为难的 。"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 ,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 ,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
十四王祥事母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 ,家中有一棵李树 ,结的果子很好 ,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 。一天突然风雨大作 ,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 。王祥曾在床上睡觉 ,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 ,恰好王祥起来撒尿 ,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 ,没杀成王祥 。王祥回来后 ,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 ,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 。后母于是感动醒悟了 ,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
十五嗣宗谨慎
「译文」
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籍极其谨慎 ,每次和他聊天 ,说的都是玄虚高远的事情 ,从不评判人物 。
十六未见喜愠
「译文」浚
王戎说:" 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 ,也没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
十七王戎死孝
「译文」
王戎 、和峤同时遭遇大丧 。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 ,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 ,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 ,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 。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 ,这让人很担心 。" 刘仲雄回答道:" 和峤虽然极尽礼数 ,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 ,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 。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 ,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 。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 ,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
十八裴公施惠
「译文」
梁王 、赵王都是皇帝的近亲 ,煊赫一时 。裴令公(裴楷)每年都向这二王索要几百万租钱 ,来救济自己家中的穷亲戚 。有人嘲笑他:" 怎么能靠乞讨来施恩惠呢?" 裴令公说:" 消损富足的 ,补充不足的 ,这正是天道啊 。"
十九德掩其言
「译文」
悲伤过度而危及生命 ,古人认为这是不合孝道的 。
「译文」
王安丰(王戎)丧母后 ,他的尽孝之情超过了平常人 。裴令公(裴楷)去他那里吊唁后回来说:" 如果悲痛可以伤及人的生命 ,那么浚冲(王戎)一定会遭到以孝伤生的指责"
二十一不受赙仪
「译文」
刘道真(刘宝)曾因犯事而服劳役 。扶风王司马骏用五百匹布将他赎出 ,并任命他为从事中郎 。这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
二十三任放为达
「译文」
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 ,避居乡下 ,很穷困 ,甚至要挨饿 。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 ,就轮流给他做饭吃 。郗公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 。乡里人叹道:" 大家都饥饿困乏 ,因为您的贤德 ,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 ,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 ,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 。" 从此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 ,把饭含在两颊旁 ,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 。两个孩子活了下来 ,一同南渡过江 。郗公去世时 ,周翼任剡县令 ,他辞职回家 ,在郗公灵床前铺了草垫 ,为郗公守丧 ,一共三年 。
二十五顾荣施炙
「译文」
顾荣在洛阳时 ,曾应人之邀去赴宴 。席间他发现 ,做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吃烤肉的神色 ,于是就停了下来 ,把自己的那份给了他 。同座的人讥笑他 ,顾荣道:" 哪有一天到晚烤肉的人 ,却不知道烤肉的味道呢?" 后来遭遇永嘉之乱 ,大家纷纷渡江避难 ,每次遇到危急 ,总有一人帮助自己 ,顾荣问他缘故 ,原来正是那个接受烤肉的人 。
二十六奴价倍婢
⑥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 ,晋献公灭虞国时俘虏了他 ,让他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仆人 。百里奚途中逃跑 ,至宛被楚人俘获 。秦穆公闻知他的才华 ,用五张黑羊皮将其赎回 ,委以国政 ,后人称他为" 五羖大夫".羖((g ǔ):黑色公羊 。
「译文」
祖光禄(祖纳)少年丧父 ,家境贫寒 。他为人十分孝顺 ,常常自己做饭给他母亲吃 。王平北(王乂)听到他的名声 ,就送给他两个婢女 ,继而任命他为中郎 。有人讥讽祖纳说:" 你也就值两个婢女 。" 祖纳说:" 百里奚难道比五张黑羊皮还便宜吗?"
二十七周镇船漏
「译文」
周镇被罢临川郡守一职 ,返回京都 。船停泊在清溪渚 ,周镇还没上岸 ,丞相王导来看他 。当时是夏季 ,突降暴雨 ,船很窄小 ,又漏得很厉害 ,几乎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王导说:" 胡威的清廉 ,也不过如此!马上向朝廷进呈 ,任命周镇为吴兴郡守"
二十八邓攸买妾
「译文」
邓攸避难的时候 ,为了保全弟弟的孩子 ,在路上舍弃了自己的儿子 。渡江以后 ,娶了一妾 ,邓攸很宠爱 。一年后 ,邓攸问她的来历 ,妾陈说自己是江北人 ,遭遇战乱逃亡于此 。待追忆父母的姓名时 ,邓攸发现此妾竟是他的外甥女 。邓攸一向有道德操守 ,言行高洁 ,听了此事后 ,邓攸悔恨终生 ,从此不再纳妾了 。
二十九长豫谨慎
「译文」
王长豫(王悦)为人谨慎谦和 ,对双亲也很孝顺 。丞相(王导)见到长子长豫就高兴 ,见到次子敬豫(王恬)就生气 。长豫和父亲谈话 ,总是以缜密谨慎为本 。丞相回尚书台 ,每次要走的时候 ,长豫都父亲送到车上 ,他还经常和曹夫人一起整理箱子 。长豫去世后 ,丞相回尚书台 ,上车后一直哭到尚书台门口;曹夫人整理箱子时 ,望着箱子就想到长豫 ,竟不忍打开 。
三十不宜议论
「译文」
桓长侍(桓彝)听人议论深公(竺法深) ,就说:" 深公素有美名 ,前辈高人也推举赞扬过他 ,他又是我先人的好友 ,所以我看不应该议论他 。"
三十一不卖的卢
「译文」
庾公(庾亮)骑的马里有一匹的卢凶马 ,有人让他卖掉 。庾公说:" 我卖它就有人买它 ,那样也会伤害它的主人 ,难道因为对自己不安全 ,可就以嫁祸他人吗?从前孙叔敖为了后人杀了两条蛇 ,古人传为美谈 ,我效仿他 ,不也算是通达事理吗!"
三十二阮裕焚车
「译文」
阮光禄(阮裕)在剡县的时候 ,曾有一辆好马车 ,凡来借的人没有不借的 。有一个人要安葬他妈妈 ,心里很想借车 ,但没敢开口 。阮光禄后来听说了这事儿 ,感叹道:" 我有车 ,却让人不敢来借 ,还要这车子有什么用?" 于是就把车给烧了 。
三十三老翁可念
「译文」
谢奕任剡县令时 ,有一个老头犯了法 ,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 ,老头都已经喝得大醉了 ,还不让停 。太傅谢安当时七八岁 ,穿着青布裤 ,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 ,劝道:" 哥哥 ,老头很可怜 ,你怎么能这样做!" 谢奕神色平和下来 ,说道:" 你是想放了他吗?" 于是就把老头放了 。
三十四备四时之气
「译文」
谢太傅(谢安)十分看重褚季野 ,常常称道褚季野虽然不说话 ,可春夏秋冬的冷暖炎凉都装在胸中 。
三十五莫得淫祀
「译文」
刘尹(刘惔)在丹阳时 ,临终弥留之际 ,听到祠堂有人在击鼓舞蹈 ,祭祀神灵 ,正言厉色道:" 不要滥行祭祀!" 下人请求杀了驾车的牛祭神 ,刘真长(刘惔)答道:" 我也像孔丘那样祈祷很久了 ,有什么用?不要再做这些麻烦事了 。"
三十六我常自教儿
「译文」
谢公(谢安)夫人教育孩子 ,一次她问太傅:" 怎么从来没见到你教育孩子?" 谢公回答道:" 我总是用身教来教育孩子 。"
三十七以鼠损人
晋简文为抚军时① ,所坐床上 ,尘不听拂② ,见鼠行迹 ,视以为佳 。有参军见鼠白日行 ,以手板批杀之③ ,抚军意色不说 。门下起弹④ ,教⑤曰:" 鼠被害 ,尚不能忘怀 ,今复以鼠损人 ,无乃不可乎?⑥"
「注释」
①晋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 。司马昱为晋元帝少子 ,封会嵇王 ,后任抚军将军 。
②床:坐榻 。听:听任 ,允许 。
③手板:官吏上朝或谒见上司时拿的笏板 。批杀:打死 。
④门下:属下官吏 。起弹:进行弹劾 。
⑤教:诸侯言曰教 。简文帝时任会嵇王 ,抚军将军 ,故有此说 。
⑥无乃:恐怕 ,表委婉语气 。
「译文」
简文帝(司马昱)在任抚军将军的时候 ,他坐的床榻上 ,尘土不让拂拭 ,见上面有老鼠的行迹 ,心里还挺高兴 。有个参军看到老鼠白天乱跑 ,就用手板打死了老鼠 ,简文帝很不高兴 。下属要弹劾参军 ,简文帝告诫说:" 老鼠给打死了我们都不能忘怀 ,现在又因为老鼠来惩戒人 ,这样怕是不好吧 。"
三十八范宣受绢
范宣年八岁① ,后园挑菜② ,误伤指 ,大啼 。人问:" 痛邪?" 答曰:" 非为痛 ,身体发肤 ,不敢毁伤③ ,是以啼耳 。" 宣洁行廉约 ,韩豫章遗绢百匹④ ,不受;减五十匹 ,复不受 。如是减半 ,遂至一匹 ,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 ,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云:" 人宁可使妇无裈(巾军)邪⑤?" 范笑而受之 。
「注释」
①范宣:字宣子 ,晋时人 。少好学 ,家贫 ,躬耕不仕 ,以讲论为业 。
②挑:挖 。
③身体发肤 ,不敢毁伤:《孝经》中说:"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 。"
④韩豫章:韩伯 ,字康伯 ,曾任豫章太守 。
⑤巾军(k ūn ):裤子 。
「译文」
范宣八岁的时候 ,在后园挖菜 ,不小心伤了手指头 ,就大哭起来 。有人问他:" 疼吗?" 范宣回答:" 不是疼 ,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我不敢伤毁 ,所以才哭啊 。" 范宣简朴廉洁 ,豫章太守韩伯曾送给他一百匹绢 ,他不接受 。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 。就这样依次减半 ,他始终没有接受 。韩伯后来和范宣同乘一辆车 ,在车里撕了两丈绢给范宣 ,说:" 难道要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 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
三十九上章首过
「译文」
王子敬(王献之)病重 ,请道士来家消病祛灾 ,按道家要求 ,应忏悔自己的过失 ,道士问子敬:" 你历来有什么过失?" 子敬回答:" 我没觉得有什么别的事情 ,只记得和郗家离婚这件事儿 。"
四十不忘根本
「译文」
殷仲堪做荆州刺史后 ,正赶上水灾歉收 ,所以他吃饭常常只是五碗盘 ,再没有多余的菜肴了 。如果饭粒掉在盘子或席子上 ,他就拣起来吃了 。这样做虽然是要给人做表率 ,但也是他生性简朴使然 。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作了一州的刺史 ,就以为我会放弃平素的志向 ,现在我虽然地位变了 ,但我的志向不会改变 。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 ,怎么会因为地位高了就变了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些话啊 。"
四十一殷觊弃官
「译文」
当初 ,桓南郡(桓玄)和杨广一同劝说殷荆州(殷仲堪) ,应该撤掉殷觊的南蛮校尉一职 ,以树立自己的权威 。殷觊很快得知了他们的意图 ,就趁着行散的时候 ,迅速离开驻地 ,不再回来 ,里里外外没有人预先知道这件事 。殷觊神态洒脱 ,就像古代楚国的子文 ,三罢令尹而无愠色 ,当时人们因此而赞扬他 。
四十二试守孝子
「译文」
王仆射(王愉)在荆州的时候 ,遭到殷仲堪 、桓玄的驱逐 ,他逃到了豫章 ,生死未卜 。儿子王绥在京都 ,听到此事后满脸忧伤 ,起居饮食都大不如从前 。人们称他为" 试守孝子".
四十三罗母焚裘
「译文」
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 ,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 ,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 。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 ,要杀他时 ,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宣道歉 ,就会免去死罪 。罗企生回答道:" 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 ,现在殷荆州跑了 ,生死不明 ,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 已经到了刑场 ,桓玄又派人问他 ,还有什么话要说 ,罗企生答道:" 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 ,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 。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 ,服侍我的老母 。" 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 。赦免了他的弟弟 。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养皮袍子 ,胡氏当时在豫章 ,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 ,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
四十四身无长物
「译文」
王恭从会嵇回来 ,王大去看他 。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 ,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 ,一定富裕这种东西 ,能不能给我一领?" 王恭没有回答 。王大去后 ,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 。自己没有竹席了 ,就坐在草垫上 。后来王大听说此事 ,就对王恭说:" 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 ,所以才要的 。"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 ,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
四十五纯孝之报
⑤沪渎:水名 ,在上海东北 。
「译文」
吴郡的陈遗 ,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 ,他妈妈喜欢吃锅巴 ,陈遗在任吴郡主薄的时候 ,总是带着一个袋子 ,每次煮饭 ,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 ,回家时送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 ,袁府君(袁山松)当日带兵出征 , ,此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 ,来不及回家 ,就带上随军出发了 。沪渎一仗 ,官军大败逃溃 ,跑到了山里 ,很多人都饿死了 ,惟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 。人们认为这是他笃行孝道的报答 。
四十六安国涕泪
「译文」
孔仆射(孔安国)作孝武帝的侍中时 ,很受器重 。孝武帝去世时 ,孔仆射是太常卿 ,他身体一向瘦弱 ,穿着大孝的衣服 ,整日泪流不断 ,看见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个真孝子 。
四十七二吴之哭
吴道助(吴坦之) 、吴附子(吴隐之)兄弟住在丹阳郡公署的后面时 ,他们的母亲童夫人去世了 。兄弟二人朝夕到母亲的灵前跪拜 ,一念及母亲 ,或者宾客吊唁时 ,二人便捶胸顿足 ,号啕大哭 ,悲痛欲绝 ,路人都为之落泪 。韩康伯当时为丹阳尹 ,他母亲也住在郡署里面 ,每次听到吴家兄弟二人的哭声 ,就心里感伤 ,对韩康伯说:" 你以后如果作了选拔人才的官 ,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两个人 。" 韩康伯也很欣赏二人 。后来韩康伯果然作了吏部尚书 ,此时大哥吴道助已因悲伤过度身亡 ,小弟吴附子因此而富贵显达了 。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最高饮酒法 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最高饮酒法 mobi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