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 、有关散文的小学语文课文有哪些?
小学语文散文课文有如下:
有《走一步再走一步》 、《紫藤萝瀑布》 、《我的信念》 、《春》 、《济南的冬天》 、《散步》 、《羚羊木雕》 、《背影》 、《老王》 、《信客》 、《桥之美》 、《地下森林》 。
散文介绍:
汉语词汇 ,拼音是:sǎn wén 。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 ,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 、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一词大约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
在《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 ,为区别韵文与骈文 ,把凡不押韵 、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 ,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
引证解释:
1 、文采焕发 。晋木华《海赋》:“若乃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 ,绫罗被光於螺蚌之节 。”木华 ,字玄虚 ,广川人 。《海赋》见《昭明文选》卷十二 。所此句下注曰:“言沙汭之际 ,文若云锦;螺蚌之节 ,光若绫罗 。毛苌《诗传》曰:“芮 ,涯也 。”芮与汭通 。曹植《齐瑟行》:‘蚌蛤被滨涯 ,光采如锦红 。’”
2 、犹行文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 ,直而不野 ,婉转附物 ,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此所引为见《文心雕龙》卷二《明诗》第六 ,为评论《古诗十九首》之句子 。此与上句《海赋》中引文 ,俱解释为散布 、铺陈的意思 。)
3 、文体名 。凡是不押韵 、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 ,概称散文 。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 ,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 ,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 、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 ,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
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 、诗歌 、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 ,又可分为杂文 、小品 、随笔等 。
二 、小学课本中的经典散文名篇?
什么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课本里面的经典散文吧!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小学课本中的散文篇的内容 ,希望大家喜欢 。
小学课本中的散文篇一:顶碗少年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 ,竟会难以忘怀 ,并且时时萦绕于心 。因为 ,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 ,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有一次 ,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 。节目很精彩 ,场内座无虚席 。坐在前几排的 ,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 ,优美的东方杂技 ,使他们入迷了 ,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 ,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 ,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 ,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 ,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 ,忽而卧倒 ,忽而跃起……碗 ,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 ,却总是不掉下来 。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 ,两个人一会儿站起 ,一会儿躺下 ,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 ,很难再保持平衡 ,他头顶上的碗 ,摇晃得厉害起来 。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 ,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 ,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
台上并没有慌乱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 ,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一位姑娘走出来 ,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 ,又捧出一大摞碗 ,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 ,整整十只 ,一只不少 。于是 ,音乐又响起来 ,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 。一切重新开始 。少年很沉着 ,不慌不忙地重复著刚才的动作 ,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 ,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到最后关头了 ,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 ,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碗 ,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 。观众们屏住气 ,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 ,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 ,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 ,可是来不及了 。碗 ,又掉了下来 。
场子里一片喧哗 。台上 ,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 ,脸上全是汗珠 ,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还是那一位姑娘 ,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 ,不要再来了 ,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著喊起来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 ,他的手里 ,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他走到少年面前 ,脸上微笑着 ,并无责怪的神色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然后抚摩著少年的肩胛 ,轻轻摇了一下 ,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少年镇静下来 ,手捧著新碗 ,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 。有一些女观众 ,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 ,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 ,终于把碗稳住了 。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
在以后的岁月里 ,不知怎的 ,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 ,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 ,每每想起 ,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小学课本中的散文篇二: 北京的春节 照北京的老规矩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 ,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 ,各种豆 ,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 ,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除此之外 ,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 ,封起来 ,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 ,蒜泡得色如翡翠 ,醋也有了些辣味 ,色味双美 ,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 ,过年时 ,家家吃饺子 。
孩子们准备过年 ,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伴儿 。这是用花生 、胶枣 、榛子 、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 ,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 、空竹 、口琴等 。
孩子们欢喜 ,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 、喝的 、穿的 、用的 ,好在新年时显出永珍更新的气象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 ,鞭炮响起来 ,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 ,是要吃糖的 ,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 ,糖形或为长方形或为瓜形 ,又甜又黏 ,小孩子们最喜欢 。
过了二十三 ,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 ,还要把肉 、鸡 、鱼 、青菜 、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 ,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 ,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 ,不许间断 ,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非万不得已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 ,除了很小的孩子 ,没有什么人睡觉 ,都要守岁 。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著板子 ,门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 ,全城都在休息 。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 、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 ,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 、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 ,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 ,可以骑毛驴 ,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马的 ,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 ,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 、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 ,不过并不很忙 ,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 、逛天桥和听戏 。
元宵上市 ,春节的又一个 *** 到了 。正月十五 ,处处张灯结彩 ,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各形各色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 ,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 ,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 ,观者就更多 。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 ,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还有纱灯 ,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
一眨眼 ,到了残灯末庙① ,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学生该去上学 ,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腊月和正月 ,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 。过了灯节 ,天气转暖 ,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 。北京虽是城市 ,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
小学课本中的散文篇三: 彩色的翅膀 一场暴雨刚刚过去 ,碧空如洗.海面上波涛起伏 。船有节奏地前后晃荡著 。陪我同船前往宝石岛的 ,是个矮墩***dūn***墩的战士 ,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讯号兵 ,姓高 ,刚从黑龙江回来 。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 ,这时候不吭声了 ,紧闭着嘴唇 ,两眼直发愣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 ,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
为了调节一下沉闷的气氛 ,我有意地同他开玩笑:“我猜这只纸箱里 ,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 。从家乡带来的吧?”
小高淡淡地一笑:“不 ,不能吃 。”
“我才不信呢!”我一副认真的样子 ,“快公开吧 ,让我也尝尝 。”
小高有点急了:“真不能吃 。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 ,蝴蝶呀什么的 ,一开启就飞跑了 。”
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 。我正想问个水落石出 ,可是小高的嘴唇又闭紧了 ,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 ,便打住了 。
傍晚 ,船把我们送到宝石岛 。当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的时候 ,观察通讯站站长拉着我 ,说:“走 ,参加我们的晚会去 。”
这真是个特别的晚会 。黑板上用仿宋体写着“尝瓜会”三个大字 ,小讲台上的白瓷盘里放著一个大西瓜 。站长右手托起那个大西瓜 ,笑呵呵地说:“同志们 ,这是我们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 。今晚 ,我们开个尝瓜会表示庆祝 ,大家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
在一片欢笑声中 ,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
两年前 ,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 ,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 。他们在岩石下 、小路旁 ,垒出一块块“海岛田” ,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 ,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去年 ,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 。瓜苗出土了 ,瓜秧拖蔓了 ,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 。可是到了收获季节 ,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 。有些战士灰心了 ,撅***juē***著嘴巴 ,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 ,不愿在这里安家 。”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 ,是肥施得不足 ,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 ,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 。小岛远离大陆 ,没有蜜蜂 ,也没有别的昆虫 。西瓜花没授粉 ,当然结不了瓜 。经他一说 ,大家才明白了 。今年瓜秧开了花 ,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cí***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 ,水灵灵的 ,真惹人喜爱 。谁料一阵暴雨过后 ,巨浪扑上了小岛 ,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 。后来一检查 ,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 ,还残存著一个小瓜 。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 ,浇水 ,施肥 ,一点也不敢马虎 。奇迹终于出现了 ,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 ,盛在白瓷盘里 ,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 。战士们都笑着 ,用两个指头捏***niē***起一小片来 ,细细地端详著 ,轻轻地闻著 ,慢慢地咬著 ,不住发出啧***zé***啧的赞叹声 。好像有一股甘泉 ,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 ,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 ,现在该公开了 。”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
“这么说 ,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 ,晚饭以前 ,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 。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 ,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 ,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
第二天我醒来时 ,天已经放亮了 。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著一只蝴蝶 ,正对着朝阳 ,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散文课 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散文课 mobi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