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明的专著(请从佛教的中国化谈谈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文章目录:

  1. 胡晓明的专著
  2. 请从佛教的中国化谈谈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一 、胡晓明的专著

中国诗学之精神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1 ,

(获 1991年度华东地区优秀理论著作一等奖)

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 ,北京三联 、台北锦锈 1992

《书生情缘》(有关古典新义的读书札记以及文艺评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9月 ,

灵根与情种:先秦文学思想研究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4

文心雕龙综览(参编 ,专书简介部分) ,上海书店 1995

饶宗颐学记 ,香港教育图书公司 1996

(获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 94年度奖学金)

澄心论萃(编纂)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宋诗精华(参编) ,广西大学出版社 1996

中国思想史话 ,(与韩亚成 、李瑞明合著) ,黄山书社 1997

小琉球漫志(清人朱筠园著 ,白话文翻译) ,台湾前卫出版社 1997

文化江南札记 ,浙江摄影 1998

释中国(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大海与众沤──熊十力文萃(编纂)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大学活叶文库(第 4辑)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

固庵文录(编校)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学考试指要〔参编 、统稿〕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

跨过的岁月:王元化画传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

饶宗颐学述(与李瑞明共同整理)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中国名胜旧影(撰文) ,浙江摄影 200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学考试指要〔参编 、统稿〕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

大学活叶文库(第 13辑)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古代散文集粹(与李瑞明 、秦蓁合编) ,上海科技教育出 2000 ,

庆祝王元化教授八十岁论文集(执行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新民晚报》连载 2000年1月25日~3月9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职业作家 。以历史小说创作为主 ,已出版《洛神》 ,《天鉴》(上卷:靖康耻;下卷:臣子恨)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等长篇历史小说多部 。作品《洛神》获首届湖北文学奖 ,台湾“罗贯中历史小说创业·首奖” 。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 ,执行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宋代诗歌评点(与秦蓁 、许静 、王少梅合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中国学术大辞典(参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近代上海文学系年初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7

胡晓明的专著

二 、请从佛教的中国化谈谈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佛教检验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胡晓明

东汉大一统社会的崩溃 ,魏晋玄学思潮的兴起 ,给传入已久的佛教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 ,佛教从此走出了传统禁锢(如汉人不得出家)状态 ,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 。首先 ,佛教典籍被大量翻译并传播开来 ,人们对佛教教义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扭转了过去视佛教为外来神仙方术的局面;其次 ,出家为僧的汉人数量增加 。然而 ,也恰在佛教迅速发展之时 ,中国社会对佛教的态度出现了分歧 ,夷夏之辨因此而起 ,成为困扰佛教发展的一个问题 。但同时在客观上也丰富了先秦以来我国最基本的民族观 ,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得到了一次真正的检验和体现 。为佛教与中国文化实现融合提供了思想基础 。

春秋战国以来 ,夷夏之辨向有二说 ,一为种族之辨 ,二为文化之辨 。前者被认为是一种狭隘的民族观 ,而后者则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民族观 。文化夷夏之辨之所以具有开放性 ,是因为其对外来文化所采取的包容态度 。其实 ,这种关于夷夏之辨包容性的议论 ,即认为“‘化内’和‘化外’可以互相转换” ,并不适合于先秦乃至秦汉时期 。因为对于中国社会来说 ,在佛教传入并被中国人理解之前 ,与周边部族文明相比 ,中原华夏文明在发展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故而才有所谓的夷夏之辨 ,显示出对自身文化的很大优越感:华夏与夷狄之间在文化上只能是一种单向的授受 ,反之 ,则是不可以接受的 。此外还有一种包容 ,即夷狄如果接受了华夏礼仪文化 ,则夷狄也可以视为华夏 ,晋为中原诸夏之一员 。显然 ,此种包容性 ,其实也是建立在自身文化优越感之上的 。先秦乃至秦汉时期的文化之辨 ,虽有容纳异族的胸怀 ,但是对异族文化则采取排斥态度 。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 ,当遇到同样优秀的文化时 ,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便会面临冲击 ,文化夷夏之辨的主张亦将面临考验 。这样的冲击和考验 ,首次即因为佛教的传入而来临了 。历史最终证明中国没有陷入自我封闭的狭隘之中 ,而是经受住了考验 。

在汉代 ,由于佛教教义不显 ,混迹于神仙信仰和方术之中 ,未在社会中引起较大的纷争 ,只是汉朝政府有禁汉人出家之令 。但自汉末魏晋以来 ,越来越多的汉人知识分子选择接受佛教 、信仰佛教 。如汉末的牟子 ,即是当时南方士人中较早服膺佛教的重要代表 ,他在《牟子理惑论》中为了应对“世俗之徒多非之者 ,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之非议 ,大量引用孔 、老之书 ,以说明佛教与儒道思想不相违背 。牟子之后 ,崇信佛教的汉族士人大批涌现 。他们之中 ,如果不以出家之人言之 ,仅凭那些在家之信众 ,在以后的历次夷夏之争中 ,皆是佛教最有力的护教者 。

自魏晋以来 ,虽然历史上历次夷夏之争皆因代表传统力量排斥佛教而发起 ,似乎表明当时社会对异族文化的拒斥态度 。但实际上却正是通过此种斗争 ,以及在斗争中不断涌现出的大批护教者 ,反映(检验)出了社会对异族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以及借鉴 、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宽广胸怀 。夷夏之辨思想中的狭隘性日渐泯除 ,而开放性愈显 。

当然 ,这种在夷夏之辨中体现出的中国社会对异族文化的包容和开放 ,实际上也是一种妥协和取舍的过程 。妥协对于佛教来说 ,似乎并不困难 ,因为佛教自身即主张方便弘法;而对于中国社会来说 ,妥协即意味着彻底打破了传统以来的文化优越感 ,这是需要勇气的 。相较于妥协 ,取舍则体现着智慧 。如佛教对于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与态度 ,让生活在尘世中的中国士大夫们找到了另一种精神上的隐逸世界 ,并将其内化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而宋明理学正是这种内向超越的硕果之一 。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编辑部)

到此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秋战国胡晓明mobi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 ,希望介绍关于春秋战国胡晓明mobi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

mobi图书网
mobi图书网管理员

上一篇:鱼没有脚pdf ,epub ,mobi(跪求好看的小说...)
下一篇:求《人类简史》by尤瓦尔·赫拉利全文txt!不胜感激(《人类简史》的作者是谁)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