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阿滋漫画大王2002年上映的由田中理惠主演的百度云资源
《阿滋漫画大王》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5Pn8D2ZjkRDll7XqviGWw
提取码:3f6x
《阿滋漫画大王》是连载于日本最权威的电击游戏综合咨询评论杂志《COMIC电击大王》上的四格漫画 ,作者是曾制作过《天地无用》的东清彦 。《阿滋漫画大王》的特点是幽默和短小精悍 。其被改编成TV版动画后 ,每一个小故事被有机结合在一起 ,剧情连贯 ,却又忠实于原著 。
2 、台湾有什么动漫?
林青慧的焚月是不错的少女漫画
游素兰的也不错 ,不过画风比较老 ,也是少女风
湾漫画发展史
漫画 ,轻松幽默 、易阅读 、读者年龄层广 ,是在各式出版品中商业性性格最好强的 ,跟着漫画衍生而出的产品 ,其中之利润更是令人眼红!
在亚洲甚至世界来讲 ,日本漫画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日本漫画家半世纪的努力也为日本赢得"漫画王国"的美称 ,台湾漫画也是在它的影响下不断成长 。
一 、早期台湾漫画发展概况
早期台湾漫画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如贫富差距 ,物价飞涨 ,贪官污吏等 ,漫画几乎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功能 。
1 、台湾本土漫画第一代的兴起
1927年据说有杨国城和陈继章二人在《台湾民报》以一幅政治漫画绘台湾总督站在资本城结果被警察拘留20天 。有人认为能从漫画看出政治自由和程度 ,例如台湾早期漫画多是政治漫画 ,不然就是民族意识浓厚的漫画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胡台湾第一们漫画家之称的鸡笼生 ,他的《鸡笼生漫画集》第一集1935年出版 。
1945年第一本综合杂志《新新》月刊 ,由几个具有 强烈民族意识和热心文化的青年陈家鹏 、王花叶家宏 、洪晁明等四人 ,他们无疑是台湾本土地一代漫画先锋 ,《新新》月刊共发行了八期 ,因为经费问题而结束 。而几乎和《新新》月刊同时 ,王朝宗的长篇漫画 ,特别标出北京语漫画《水虎传》第一集出版 ,这是台湾光复后第一次边环漫画单行本 。这是光复初期文化转型现象 。一年后他出版了另一本三国志连环漫画《貂婵》 ,另外还有《小剑侠》 、《梦见芭蕉扇》等 ,他可以说是台湾连环漫画的第一人 。
2 、报纸为早期漫画的摇篮
早期漫画都集中在报纸上 ,并以政治漫画为主 。1949年漫画家梁又铭 、梁中铭创办了第一份大型漫画刊物《图画时报》三日刊内容包括《国际政治漫画》 、《社会漫画》 、《幽默漫画》 、《连环漫画》 ,主要画家除梁氏兄弟 ,还有牛哥 、何超尘 、罗辅闻等 。但因为发行不到一年就亏损了两万元(当时的币值) ,就被并入了《中央日报》 。 后来在1955年时停刊 。《新生报》在1950年开辟了全页的《新生漫画》 ,后来更扩大为两大版 ,第二版大量增加幽默漫画 ,和原有的政治漫画连环漫画形成当时两大漫画阵营 。
1950年11月创刊的《中国劳工》半月刊 ,历史悠久也是杂志中最重视漫画的刊物 ,在初期不但容纳了最多的漫画作品 ,也网罗了最多的漫画作家 。为早期漫画的发燕尾服尽了心力 ,有推动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 。
1953年10月大型漫画刊物《民风画报》创刊 ,张我风发行 ,李敬宏主编 。每一期除了刘成钧的《时事漫画》 、梁乃予的《社会漫画》吴廷标 、张尼的《民歌漫画》 ,并有胡三元的《怎么画漫画》专栏 ,连环漫画则有牛哥的《四眼田鸡传》 、王小痴的《黄瑟女郎》 ,每期并预先公布主题自由投稿的集体创作 ,以一个题目漫画家做不同的表现 ,形成一大特色 。
1957年3月25日 ,台湾中国美术协会主办的第一届漫画展览会北中山堂开幕 ,观众踊跃盛况空前 ,各报争相报导 ,文艺作家评介 ,一致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展出 。综合以上的每个漫画作品来看 ,大多是具有相当教化意味的作品 ,虽然轻松但不失文学家为社会尽心力的入世思想 ,或嘲讽 、或警示 、或教化民心 、或发抒民族情感 ,还没有出现像现在所流行的漫画这种纯粹是叙述故事的漫画 。
3 、儿童漫画的蓬勃与漫画的低潮期
1951年以后各报儿童漫画流行 ,如:牛哥的《牛小妹》 、刘兴钦《小丁丁》 、卢安然《中华儿女英雄传》等 ,报纸的连环漫画每日见报 ,吸引读者 ,如篇幅有限 ,不如杂志刊载量大 ,故事连惯性强 ,有一气呵成的效果 。因此造成儿童漫画刊物的兴盛 ,其中有不少众所皆知的漫画偶像 ,如:叶宏甲《诸葛四郎》系列 、陈定国《吕四娘》 、刘兴欠《阿三哥》和《大婶婆》 ,为当时的青少年留下不少童年回忆 。50到60年间 ,由于连环漫画的审查制度执行的偏差 ,成了连环漫画创作的枷锁 ,使很多漫画家搁笔或转业 ,加上此时开始流行起外国漫画 ,造成漫画界的低潮 ,人才培养的断层 ,日本漫画后来又大举入侵 ,所以五 、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习惯看日本漫画 ,而现代漫画创作多是日本风格的原因 。
二 、台湾漫画的黑暗期
漫画衰退的征兆 ,在于良莠不齐的出版品 ,导致政府必须管理而引起 。政府委由国立编译馆以漫画审查权来严审 ,每每修改或严禁出版 ,改变了原来的荣景结构 ,漫画业者大多改行或休业 ,以租售本开启的台湾漫画 ,在1970年后正式走向黑暗期 。而接续的却是台湾漫画20年的盗版史……
其实说是盗版也不客观 ,因为对1975年间的出版业来说 ,未经授权而印制无邦交国的著作物 ,其实是很普通的 ,因为那时尚未有著作权的观念 。从杂志型的《漫画大王》到首次以豪华版36开本介入市场的《化身博士》 ,正式揭开盗版漫画史的序幕 。从设立生产线到量产的翻制 ,版本也有变化 ,每一欠改变 ,就会有垄断的现象 ,几乎所有的稿源都控制在几家出版社手上 ,以东立和大然两家占有率最高 ,竞争最烈 。东立在全盛时期还高居75%的占有率 ,可见当时出版业垄断的事实了 。而其实也都要怪罪于出版法不完整的关系 。东立出版社早期也出一些具有教育意味的漫画 ,但乏人问津 ,差点被挤出漫画界 ,幸好以一套《好小子》畅销全台 ,对日式风格的漫画经营也独到 。从办《东方漫画周刊》到《新少年快报》带动漫画业界 ,俨然以业界龙头大老自居 。
三 、台湾本土漫画的兴起
虽然七八十年代 ,台湾盗版漫画非常猖獗 ,但是仍有不少本土漫画家在这艰难时期坚持自己的理想 。坚持出版台湾漫画作家绘制作品的《时报出版》 ,从1981年起办《欢乐》 , 以郑问和蔡志忠的伤口展开本土作家创作的生机 ,而且中国时报所办的《漫画大擂台》 ,就渐渐有新人被拔擢进入《欢乐》 ,如萧言中 、麦仁杰 ,孙家裕等 ,不过《欢乐》并不是走日式风格的漫画杂志 。
1981年后 ,漫画杂志开始纷纷创刊 ,如:骏马《汉堡》 、华尚文化《周末漫画》另有《星期漫画》 、《漫画秀》 、《漫画剧场》等 。这时期造就不少漫画家 ,像《汉堡》的高永 、张静美 ,《周末》的游素兰 ,《星期》的曾正忠 、林政德 、阿推……等专以连环漫画式创作的漫画家 。由于盗版的风气影响 ,整个漫画界自然受到日本风格所影响 ,1966年以后出生的漫画工作者 ,大多受到日本洗礼 ,接受象是手冢治虫的漫画表现手法 。
这时新闻评论漫画开始兴起 。1981年后 ,漫画评论漫画在经济起飞的台湾里也找到发展空间 ,每一份报纸几乎有一 、二专业的评论漫画家 ,如:中国时报的CoCo 、自立的渔夫及罗庆忠 、民生报的老琼 、朱德庸等 ,每个人的立场鲜明 ,画题辛辣 ,而报禁一开放 ,也都能站尽版面 ,很受欢迎 。
而和评论漫画同时的 ,四格漫画也是随报业兴盛而起1981年各报纸的非新闻竞争白热化 ,中时用了敖幼祥的《乌龙院》 ,顿时四格漫画的前景看好 ,各大报纷纷采用 ,如:CoCo的《二马》 ,老琼的《蔡田开门》 、朱德庸《又响炮》 、渔夫的《渔夫评论》 、蔡志忠的四格系列化中国经典作品 ,都是为人所知的好作品 。朱德庸的伤口已经有香港版 、韩国版及新加坡的英文版 ,萧言中的《丛从赤子心》更是一付进军国际市场的架势 ,人物的造型 、漫画规格都瞄准了国外的报纸连载 。四格漫画格式简单 ,对白少 ,是最具国际观之类型 。
1991年正当盗版市场以三十六开本加书衣的方法 ,仿制日本漫画 ,市场供不应求 ,也预警了正式授权的“版权化”时代的来临 。当时有不少热门漫画少年志配合各社推出的漫画单行本 ,台湾出版的日本漫画 ,几乎成了日本漫画出版在台湾的缩小版 。由于盗版时代各家出版社对市场操作熟悉之便 ,很快就占满盗版退去后的市场空间 。目前来讲 ,仍旧是以《东立》和《大然》的占有率最高 ,全数按日本漫画的编辑方向作业 ,配合新出现的台湾漫画家 ,在市场上在为主流 。渐渐的 ,漫画有了大型作家签名会 、有因为漫画分龄而出现不同年龄所看的漫画发展 ,如:《青年的尖端》 、《儿童的青文》 、《成人的时报》 。1992年开始版权化以后 ,出版社开始考虑自身能拥有多少漫画人材 ,而开始寻求或培育新的漫画家 ,像练任《风靡一世》 、李勉之《Miss阿性》赖有贤《小和尚》……等好手 ,市场瓜皆有口碑的新作家 。
随着台湾漫画家不断成熟 ,不少伤口渐渐走向国际舞台 ,如郑问以其画风成功登陆日本 ,在日本漫画上连载 ,台湾韩星四小龙为之折服 ,据了解德法的版权亦已售出;林政德以《YOUNG GUNS》这一系列走红 ,产品已从纸制品到动画录影带 ,法国版权也有洽谈 。
本书总结:台湾漫画的成长如同台湾文化和经济成长的过程 ,一路走来荆棘满布 ,但台湾漫画界整体的努力 ,是值得被肯定的
3 、推荐一本动漫杂志
不要那种很多新闻的 ,如:Comic Station只要有关动漫介绍 ,如:动漫贩
最好有赠品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