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全传!民国时期的军阀张宗昌被叫做狗肉将军 ,是为什么?

1 、民国时期的军阀张宗昌被叫做狗肉将军 ,是为什么?

张宗昌(1881年—1932年) ,字效坤 。山东省掖县人(今莱州) 。幼年丧父 ,母亲改嫁 。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贫苦 。1897闯关东来到东北 ,先在抚顺挖煤 ,后至哈尔滨为赌场守卫 。由于他身高马大 ,被挑选为筑路工人到了海参崴 ,后后前往西伯利亚淘金充任总工头常年漂泊的张宗昌练出了能说会道的好口才 ,因为一身绿林豪客的个性 ,交朋结友 ,挥金如土 ,所以很能得到当地流氓地痞的拥戴 。

张宗昌全传!民国时期的军阀张宗昌被叫做狗肉将军     ,是为什么?

到后来他率民兵团投靠了张作霖 ,正式成为了军阀的一名成员 ,最后张作霖对他土匪式的作风看不过去后把他的军队遣散了 ,但他却立马又拉起了一支队伍 ,然后盘踞在了自己的老家山东 。

后来的他俨然就是山东的王了 ,而张宗昌的过人之处还包括他有着众多的美名 ,比如“狗头将军” ,“狗头将军”不是因为他喜欢吃狗头 ,而是因为他非常爱玩牌九 ,而牌九在山东的叫法就叫做“吃狗肉” ,所以被称作了“狗头将军” 。

除了这个绰号之外 ,他还有一个更著名的绰号 ,那就是”三不知将军“ ,也就是说他钱多 、人多 、女人多 。据不完全统计 ,他一共有23个有名有分的姨太太 ,没名没分的就更多了 ,似乎数不胜数 ,是一个真正“在女人堆里打滚”的人 。

而张宗昌对于来投靠他的人照单全收 ,由于人多枪多 ,张宗昌军费开支庞大 ,常常入不敷出 。张宗昌到处搜刮民脂民膏 ,收取各种捐税 。张宗昌也没有顾及昔日的情谊 ,对自己的家乡人民欺压更甚 ,以此来保证军队的各种花销 。张宗昌干起这些事来肆无忌惮 ,毫无怜悯之心 ,获得了大量钱财 ,让他的“三不知将军”名副其实 。

他又被称为”张三多“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能百战百胜呢?原来啊 ,虽然张宗盛招募的本土士兵大多作战松懈 ,但是他手下却有另外一支奇军——外国军队 。他是个善于观察的人 ,他发现中国人大多害怕高大的洋人士兵 ,所以趁着俄国动荡 ,他招募了一万多名俄罗斯士兵 。

就这样他凭借着自己手底下的这支奇兵屡屡能在军阀乱战中取胜 ,这也滋生了他的骄横 ,他也开始装起了文人雅士来了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 ,即使装的再像 ,也不过是花花架子罢了 。

张宗昌觉得自己既然身为孔圣人的父母官 ,不带点斯文 ,枉来山东一趟 。于是拜师学艺 ,一番苦练之后 ,自认功力大进 ,便特意出版一本诗集 ,分送诸友同好 。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 ,吓得刘邦就要窜 。

不是俺家小张良 ,奶奶早已回沛县 。

注:都知道奶奶的是骂人的话 ,以骂人的话入诗 ,突显狗肉将军不拘一格 ,很具亲民的本色 。

《俺的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 ,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

数英雄兮张宗昌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

注:颇有当年流氓皇帝刘邦的骂人本色 。

《游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

大明湖里有荷花 ,

荷花上面有蛤蟆 ,

一戳一蹦达 。

注:张将军的这首诗活泼生动 ,情景交融 ,估计诗仙李白也不一定能够写出这样形象生动的诗 。

纵观张宗昌的一生 ,他的人生最后以悲剧收场 。

细看他的履历 ,您会发现这是个实打实的投机主义者 ,先投冯国璋 ,后投张作霖 ,哪强去哪耍 ,一根墙头草 ,随时两边倒 。同时他也非常自私 ,永远将自己的享乐和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些也都是他身上“匪气”的体现 。凭这样的人 ,怎么打胜仗?怎么救中国?

可恰恰在百多年前的民国时期 ,像他这样的人 ,这样的将领 ,一抓就是一大把 。在他们的身上 ,我们或许能够寻找到中国近代许多历史悲剧之根源 。

令人嗟叹 ,唏嘘不已 。

2 、中国5000年历史上真实存在的5位武林高手 ,他们有什么意义吗?

中国5000年历史上真实存在的5位武林高手 ,每人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无论是《三国演义》 、《水浒传》 、《隋唐演义》 、《说岳全传》等古典英雄演义小说 ,还是金庸 、古龙等现代武侠大师的经典作品 ,都塑造了一批家喻户晓 、武功高强的英雄形象 ,这里有纵横沙场 、马上无敌的猛将 ,也有驰骋江湖 、闪展腾挪的侠客 ,他们的形象闪光夺目 ,他们的武勇超凡脱俗 ,他们的威名响彻云霄 ,他们故事广为流传……

小说毕竟是虚构的 ,文学的手法总是夸张的 ,历史之上是否存在过这样的英雄?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武功盖世 、万夫不当的佼佼者 ,他们到底是谁?

西楚霸王项羽 ,这位猛人不必多说 ,地球人都知道 ,力能扛鼎 ,百人斩之一 ,“羽之神勇 ,千古无二”就是最好的评价 ,近代军阀“狗肉将军”张宗昌曾经写了一首让人捧腹大笑的打油诗称赞他“听说项羽力拔山 ,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 ,奶奶早已回沛县!”虽然搞笑 ,但是确实是史实!可惜项羽刚愎自用 ,妇人之仁 ,几次错失良机 ,赶走亚父范增 ,功败垂成 ,上演了一出千古悲剧“霸王别姬!”

龙且 ,项羽同乡 ,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 ,武力值仅次于项羽 ,立下赫赫战功 ,最后被视为最大障碍 ,在潍水被韩信设计 ,水淹龙且大军 ,龙且被汉将灌婴斩杀!至于项羽手下的英布之类的 ,和龙且比还有点差距!

盖聂:当时天下第一剑客 。荆轲曾去拜见学习 ,结果这厮瞪眼就吓跑了荆轲 。至于荆轲 ,目测武功还没学到家 。如果他武功学到家 ,中国历史就变天了 。至于战国四大名将 ,其武功如何 ,史书没怎么记载 。不过 ,李牧是有一定武功的 。王翦力气相当大 。至于白起和廉颇 ,没有个人的记载 。有人说白起武功很厉害 ,这只是想当然了 。他兵法超神 ,不见得单挑也超神 。有人说白起是从小兵起家 ,一步步当上大将的 ,肯定武功好 。其实 ,白起是出身于秦国公侯世家 ,标准的官二代 ,他第一次在历史上亮相 ,就已经是将军了 。

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 ,结束了当时天下的动乱局面 ,建立了新的王朝 。刘秀在九岁的时候便已经成为了一名孤儿 ,不过刘秀勤于农事 ,所以锻炼出了健壮的体魄 。后来王莽改朝篡位 ,天下大乱 ,刘秀深思熟虑之后开始起兵 。刘秀最初上阵打仗时骑得不是战马 ,而是牛 ,但是骑牛的刘秀杀死了骑马的新野尉 ,后来更是带领着自己的部下南征北战 ,前期的刘秀在战争当中身先士卒 ,冲入敌阵 ,虽说战场上刀剑无眼 ,但是刘秀没有战死 ,足以说明他的武功很高 。

董海川:八卦掌创始人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1797-1882) ,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人 ,幼年喜学各家拳术 ,及长访师江南 ,在九华山下见一壮汉盘树绕行 ,顺逆转换之间辫子竟可立起(气血充足的表现) ,便向前询问 。壮汉指引董海川去其师父云盘老祖处 。自此 ,董海川在九华山云盘老祖门下学艺 ,历经几个寒暑 ,尽得其艺;临别时师父赠双钺并叮嘱:武艺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 ,但转掌(当时还没有八卦掌这个称呼)这门练法并不完善 ,你要把它完善起来并发扬光大 。

3 、民国军阀张宗昌在山东都做过些什么 ,为什么被叫做狗肉将军?

关于张宗昌为什么被称为狗肉将军 ,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准确的说法 ,而且流传在民间的这两种流言也并不可靠 ,其中第一种就是张宗昌喜欢吃狗肉 ,所以被人称作狗肉将军 ,但是事实上 ,张宗昌是非常讨厌狗肉的 ,所以这个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

第二种说法就是张宗昌非常喜欢赌博 ,所以他对牌九非常的精通 ,而且在广东地区玩牌九也被称为吃狗肉 ,然后一来二去 ,张宗昌便有了狗肉将军的称号 ,但是在我看来 ,这种说法更荒谬 ,毕竟张宗昌是山东的军阀 ,并不是广东的军阀 ,所以拿广东的习俗来强行解释就显得很不合理 。

但是话又说回来 ,真正准确的说法在历史上又没有 ,唯一能和狗肉将军挂得上一点联系的就是张宗昌曾经做过这么一件事情 ,当时他在检阅军队的时候 ,不小心被一只蹿出来的狗咬住了靴子 ,然后这件事情让张宗昌大为的恼火 ,于是他下令全城搜狗 ,想要把这个狗给搜出来 ,可是城很大 ,而且当时的警卫员也没有看清 ,所以找这只狗无异于大海捞针 。

然后张宗昌又不甘心 ,为了一解心头之恨 ,他就下令把全城的狗全部处死 ,而且这个做法让城中的老百姓很不理解 ,老百姓也不知道大军阀被谁惹得不高兴了发如此大的火 ,并且面对张宗昌的怒火 ,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然后暗地里面给张宗昌取了一个外号叫做狗肉将军 。

4 、掖县人张宗昌在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喊出了什么口号?

众所周知 ,历史上的北洋军阀可以大致分为三大派系 ,分别为直系 、皖系和奉系 。以上派系都是以各自首领的籍贯命名 ,当中虽然没有鲁系 ,但三派之中都有很多山东人 。比较典型的是 ,蓬莱人吴佩孚属直系 、福山人曲同丰属皖系 、掖县人张宗昌算奉系 。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 ,三大派系之间为争权夺利而多次大打出手 。直皖 、直奉之间均爆发过战争 。分属不同派系的山东籍兵将也多次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值得一提的是 ,当时这些山东籍将领虽然各为其主 ,但在战争时也大体在面子上能维持“同乡之谊” 。例如 ,直皖战争时 ,直系大将吴佩孚曾在战场上俘虏了皖系的曲同丰 ,对他相当优待;二次直奉战争时 ,带领奉军作战的张宗昌 ,曾高喊“山东人不打山东人” ,收编了不少原来在吴佩孚麾下的军队 。

(配图均为莱州市沙河镇祝家村张宗昌故居周边的场景 ,作者莱州湾人)

“山东人不打山东人”这段记载 ,见于学者丁中江撰写的《北洋军阀史话》一书当中 。原文道:“张宗昌是山东人 ,与吴(佩服)同乡 ,他虽然曾遭吴的冷落 ,可是他内心却佩服吴 。二次直奉之役 ,他打着山东人不打山东人的口号 ,收编了大批吴军残部 。”

当时 ,张宗昌担任奉军第2军副军长 ,在冯玉祥倒戈之后 ,他率军从冷口入关 ,直取滦州 。滦州一失 ,在山海关 、秦皇岛前线的直军被切断退路 ,大多成为俘虏 。在电视剧《少帅》当中 ,他的事迹也有体现 。

张宗昌喊出“山东人不打山东人” ,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指的是他作为掖县人 ,与交战的直军将领吴佩孚(蓬莱人) 、董政国(即墨人) 、彭寿莘(平度人)都是老乡 ,并且老家距离还比较近 。另一方面 ,张宗昌本人就有闯关东的经历 ,他手下的士兵 ,不少人的祖籍也在山东;而作为吴佩孚主力的第三师 ,中下级军官和士兵 ,也有很多山东人 。

在北洋时期 ,战败被收编是家常便饭 。如果逃脱不了这个命运 ,士兵们在心理上更愿意被老乡收编 ,这是从清代湘军 、淮军以来的传统 。张宗昌喊出这个口号之后 ,吴佩孚麾下无法撤退的军队 ,大多投入了前者的营中 。

在学者苏全有著述的《张宗昌全传》中 ,虽然没有直接记载张宗昌的这句口号 ,但也提到了他当时收编直军甚多 ,以至于扩充队伍后 ,“(原来的)中下级军官均升为将校级 ,因更换肩章来不及换新成品 ,都用锡箔纸糊成黄颜色肩章代替 。”

张宗昌虽然识字不多 ,但在这件事情的头脑还比较清楚 。他的这句口号 ,大大增加了他的军事实力(他本人也升为军长) ,为自己政治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

根据《张宗昌全传》的记载 ,他后来在驱逐郑士琦(安徽人)而担任山东督办时 ,又是打出了老乡牌 。

当时 ,郑士琦想将省属军队带走 ,保留政治资本 ,以图东山再起 。张宗昌为了制约对方 ,专门到省军中做工作 ,大体意思是说:“您们是山东人 ,我也是山东人 ,跟着我干 ,不会亏待你们的 。”最终使得郑士琦的计划落空 。

在任山东督办期间 ,行伍出身 、不懂理政的张宗昌总体口碑较差 。不过 ,当时在他的老家掖县 ,跟他沾光的人颇多 。因此 ,民间对他“重视乡谊”这一点 ,还是承认的 。

mobi图书小编
mobi图书小编管理员

上一篇:广州限行是怎么限的?广州开4停4详细规则
下一篇:北京绿牌车限号吗?北京新能源车是否限号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