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有哪些?
1 、震旦博物馆
震旦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富城路99号 ,以历史与艺术并重 ,集典藏 、研究 、展览 、营运 、传扬为一体 。新馆于2013年10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 ,面积6316平方米 。
震旦博物馆馆内藏品以佛教造像 、玉器 、陶器及青花瓷器为主;展览分常设展览与专题特展两部分陈列 ,并专门设立古器物学研究中心 ,在充分展现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成就的同时 ,从古器物学的角度对藏品进行解析研究 ,多角度 、多侧面向观众揭示历史文物丰富的文化内涵 。
2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位于同济大学科技园园区内 ,北依中山北二路 、内环高架;南临国康路同济大学本部;东望四平路 。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是世界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上海的首个办楼建筑作品 ,也是他为中国建筑设计的第一个公共项目 。
3 、六甲山集合住宅
六甲山集合住宅项目是安藤忠雄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一开始 ,业主的想法是在陡峭山崖前的一小块平地上建造60坪大小的十几户商品住宅 ,而安藤却看中了平地后的倾斜山体 。
在60度的斜坡上建房子 ,业主一开始便对这种设计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安藤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计划 ,经过复杂的运算后 ,他向业主展示了缜密的设计方案图纸 。
这时 ,业主又说 ,这么怪的房子是卖不出去的 。日本人经常在嘴上说喜欢有个性的设计 ,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尝试需要勇气 。
安藤对业主讲 ,今后的时代是一个重视个性发展的时代 ,这样的房子会争得崇尚个性的年轻人的青睐 。经过长期的游说动员后 ,方案才获通过 。
2 、安藤忠雄先生在中国的作品分别坐落哪里
安藤忠雄在中国只有两个作品 ,在大陆只有一个 。就是2008年在上海的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另一个是2004年 ,中国台湾的亚洲现代美术馆 。
安藤忠雄 ,日本著名建筑师 。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以自学方式学习建筑 ,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
1997年担任东京大学教授 ,作品有“住吉长屋” 、“万博会日本政府馆” 、“光之教会” 。
安藤忠雄 ,高中毕业后 ,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 ,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 ,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 ,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 。
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 ,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 、金子功 、寺门孝之 、山本耀司等人 ,毕业生大多都是如今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 。之后独自利用各种通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 。在成为建筑师之前 ,曾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 ,许多茶馆和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 ,年少时家境贫困 ,童年在木工作坊度过 。在成为建筑师前 ,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 ,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 。正因为此 ,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 ,前往美国 、欧洲 、非洲 、亚洲旅行 ,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
那个时候 ,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集中 。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的哥哥 。双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 ,在东京开设北山创造研究所 ,经营企业经营顾问 、商品设计 。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筑师北山孝二郎 。
最初的建筑作品——Rose Garden(ローズガーデン 、玫瑰花园;位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77年时 ,与弟弟孝雄所属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 。
3 、安藤忠雄的著作及作品有哪些
著作:《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连战连败》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安藤忠雄谈建筑》
作品:上海震旦博物馆 、住吉的长屋 、亚洲国际美术馆 。
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 ,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 。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 、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 。
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 ,安藤反机能主义 ,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 ,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 。
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 ,安藤实际上是“城市游击战”的拥护者 ,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 。安藤的作品中 ,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 ,应该于1984年京都高濑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Time’s 。
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 ,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 ,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 ,面对自然加以敞开 ,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 。
:
安藤为一自学成功的建筑师 ,他并没有获得任何的学位 ,也无得自任何大师的传授 ,安藤的成功归因于他广泛多方面的阅读与旅行 ,亲身体验这些历史建筑而获得启发 ,直到今天他仍持续而不间断 。安藤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 ,是置身于罗马万神庙之中 。
安藤曾说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空间 。当建筑以其简洁的几何排列 ,被从穹顶中央一个直径为9米的洞孔 ,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 ,这个建筑的空间才真正地存在 。
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 ,在大自然里是不会感觉到的 ,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中介体才能获得 ,真正能打动我的 ,就是这种建筑的力量 。”
来源:百度百科-安藤忠雄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