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获奖可以保送大学吗
但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开始 , 确实跟保送大学相关 ,而且还是保送北大 。
有媒体曾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创赛18年时 ,做过相关总结 。新概念作文大赛总干事李其纲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历史》一书中提到 ,1998年 ,分数导向的语文教育引起教育界和文学界的关注 ,新概念作文大赛就在这个背景下横空出世 ,倡导无约束的创意写作 。
家住上海金山区的高二学生韩寒是首届参赛者 。那年 ,他凭借复赛作品《杯中窥人》获得一等奖 ,随后在《萌芽》杂志社的帮助下 ,出了第一本书《三重门》 。
第一 、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实行和高考挂钩的保送制 。和韩寒同时获一等奖的有20人左右 , 有7位被保送进大学 ,其中 ,陈佳勇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 。韩寒本想高三时也可以这样 ,但他未升入高三便退学了 。
新概念作文后来出过很多优秀的一等奖得主 ,但没有出过现象级的写作者 。“新概念就像一颗卫星 ,它最耀眼的光芒 ,在于它进入轨道之前 。”新概念作文大赛总干事李其纲形容 ,这颗“卫星”进入轨道之后 ,就慢慢均衡发展 。
2 、韩寒《杯中窥人》全文
《杯中窥人》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bjmOuLKmKw9esENlNBIrw
提取码: di6w
这是1999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题目 。当时韩寒根本没有接到复赛通知书 ,错过了复赛 。举办者得知具体情况后 ,决定给韩寒一次补赛的机会 。重新给他单独设立考场 ,重新命题 。为了公平起见 ,作文题只好临场现出 。主编李其纲就用考场的现有条件 ,拿来一个玻璃杯 ,把一张纸揉成一团 ,塞进有水的杯子里 ,只说了一句话:“就这个题目 ,你写吧 。”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后 ,纸团沉到杯底 ,韩寒的文章却浮出水面 。
3 、质疑的解释
质疑的解释是提出疑问 。
详细释义:
质疑是一个汉语词语 ,读音:【zhì ,yí】 。意思是提出疑问 。出自《管子·七臣七主》:“芒主通人情以质疑 ,故臣下无信 ,尽自治其事 。”《管子·七臣七主》:“芒主不通人情以质疑 ,故臣下无信 ,尽自治其事则事多 。”
单字解释:
质 ,询问 、责问 。此处“质”为动词 ,有时有反诘反问之意 。疑 ,疑问 、疑惑 。
其它版本解释:
1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 。《汉书·陈遵传》:“竦居贫 ,无宾客 ,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 ,论道经书而已 。”今亦以指提出疑难问题 。
2 、质疑:心有所疑 ,就正于人 。《管子·七臣七主》:“芒主通人情以质疑 ,故臣下无信 。”《汉书·陈遵传》:“竦居贫 ,无宾客 ,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 ,论道经书而已 。”
质疑的例句:
1 、他质疑所谓的幸福生活评定标准兴许就没什么用 ,用他的话讲 ,“估计情人节到来的气息都比失业率翻了一倍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要大” 。
2 、明显的事实是 ,韩寒很强 ,他在两个领域内击败了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 ,质疑韩寒抄袭的人 ,可以花一点时间把他写的书全部读一篇 ,大概他的质疑就会消失了 。一个普通极努力的作者一年内可写出几行创意都是艰难的 ,更多时候只是在那里自我重复或同义反复 。
3 、虚假对任何建立真实理论的意图提出质疑 。倘若有可能比较虚假及其所获得启发的真本 ,那么何必然存在一种辨认真假的方法 。更困难的在于证明一件真本是真本 。
4 、一日 ,得知萌芽杂志社李其纲将状告自己 ,此次骂战的始作俑者 、原本已经道歉并退出的麦田再次跳了出来 ,重新在自己的微博中表明立场 ,继续质疑韩寒 。
4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 ,我现在很迷茫 ,不知道该如何学习 ,不知道何去何从 ,求高人指点迷津!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 ,我现在很迷茫 ,不知道该如何学习 ,不知道何去何从 ,求高人指点迷津!
5 、韩寒代笔门的事件过程
事件发展一波三折:16日凌晨 ,韩寒发表博文《小破文章一篇》回应质疑称:“我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写下的” ,并悬赏2000万元征集代笔证据;16日晚 ,范冰冰微博表示 ,愿意追加2000万以支持韩寒的悬赏活动;随后 ,南云楼等不少微博加V人士纷纷加战 ,麦田继续质疑 ,18日 ,以打假著称的方舟子也加入了该事件 ,他在微博中称韩寒一边删除证据 ,一边说有悬赏 ,“没诚意 。”他说:“麦田质疑韩寒的文章提到韩寒在2007年4月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中年才子卡门》承认有朋友知道其博客密码 、为他修改文章 ,我好奇地想看看这篇文章 ,结果却没在韩寒博客上找到 ,因为韩寒把从2006年12月13日到2007年9月18日长达9个多月的博客文章全删了 。”随后 ,有网友调侃称方舟子是为了2000万来“宣战” ,方舟子称自己只是有兴趣而已 。 18日下午 ,韩寒回应方舟子的质疑;然而 ,剧情在18日晚上却突然峰回路转 ,晚上11点多 ,麦田发表道歉微博称 ,在看了韩寒最新博文《正常文章一篇》和晚上才看到的“宝鸡王帆”微博后 ,认为自己最近几天对韩寒的质疑证据不足 ,向韩寒 、韩仁均和李其纲等人道歉 ,并随后删除了所有微博 。
没想到这一“宣战”让方舟子乐此不疲 ,在整个春节期间 ,方舟子一直在微博上“打假” ,证明韩寒确实有代笔之嫌 。 27日 ,方舟子发了一篇长微博:“新的一季开始了:“‘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在这篇分析当中 ,方舟子认为 ,“韩寒参赛作品《求医》所写其实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或更早)的一位肝炎患者在一家小医院的求医经历 ,而不是韩寒作为疥疮患者在1999年的大医院的求医经历 。作者的身份 ,更像是1977年考上华东师大中文系 ,又因肝炎退学的韩仁均(韩寒之父) 。”
方舟子对此的证据在于 ,韩寒在《求医》中 ,大量引用屠格涅夫小说细节描述 ,“那是必须熟读整部小说才能知道的 。更蹊跷的是 ,《求医》中有这么一句话 ,‘我曾见过一个刚从大学出来的实习医生 ,刚当医生的小姑娘要面子……’韩寒那一年为17岁 ,而一个刚从大学出来的实习医生年龄应为23岁左右 ,一个17岁的人怎么可能称呼别人为小姑娘?只有像韩仁均这样的中年人或者更年长者 ,才会这么叫 。”方舟子在文中的末尾还质疑发现并推荐这篇文章的《萌芽》编辑胡蔚莳和给韩寒出复赛题的编辑李其钢:“17岁的韩寒有没有可能称比自己大6岁的医生为小姑娘?”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方舟子质疑韩父代笔操刀《求医》的同时 ,有媒体向韩寒求证 ,说记者收到了一批“劲爆”匿名稿件要求刊发 ,邮件内容是举报韩寒的第一本小说《三重门》不是韩寒自己写的 ,没有证据 ,依然是主观臆测 ,因为“爆料人”觉得一个17岁的孩子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所以推测一定是背后有人在代写和操纵 。主要嫌疑人一个是路金波 ,另一个嫌疑人就是韩寒的父亲 。
针对愈演愈烈的“代笔”质疑 ,2012年1月25日下午3点多 ,韩寒用的“亭林镇独唱团”账号突然出现在微博上 。韩寒对“代笔说”表示否认 ,并于25日凌晨再次在其博客上公布了当年《三重门》所有的手稿 。据韩寒在其博客上介绍 ,《三重门》定稿整整400多页 ,加上初稿和修改稿一共超过800页 ,接近40万字 。他说:“17岁的我为了这本书 ,花费了整整一年多 ,也荒废了学业 ,白天到深夜 、课内到课外不停地写 。我至今所有的荣誉都是因为这本书而开始 。虽然这本书在现在看来多有幼稚和卖弄 。”
韩寒说 ,既然已经被人怀疑 ,他只好被逼无奈决定把《三重门》的手稿出版成书——400多页的手稿为一本 ,再赠送一本200多页的笔记本 。“这本书共700页左右 ,该书的套装售价为人民币10元 。这个套装的名字叫《光明和磊落》 ,笔记本的部分叫《光明》 ,因为明显是光秃秃的一本 。《三重门》手稿部分叫《磊落》 ,因为稿纸摞了一摞 。我用这个只卖10块钱的礼物来答谢所有我的读者 。此书正式上市的时间为2012年4月1日 ,以纪念我的偶像张国荣 。”韩寒说 ,不光《三重门》手稿出版成书 ,他初中发表的文章 、参加比赛的文章 ,将成为他的第二本书 ,而且都有手稿 。
27日下午 ,“亭林镇独唱团”转发了韩爸韩仁均的一篇文章《说说我自己》 ,韩爸试图描述“真实平凡的我” ,摆脱之前被扣上的能人形象 。韩寒则发了一篇博文 ,说听到父亲特地写了这个文章想让事情弄清楚 ,觉得“特别的凄凉” 。
29日凌晨4点 ,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在博客上发布消息称 ,2012年1月19日至28日期间 ,方舟子在微博账户上连续发表 、评论和转发文章 ,明确指出韩寒作品“(找人)代笔”“包装” ,“造成对韩寒名誉权和财产权利的严重侵犯” 。韩寒将在上海提起诉讼 ,“要求公开更正 、道歉” ,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 。
据称 ,韩寒整理了1997至2000年间的手稿等1000页资料 ,“足以证明其作品为独立创作” 。
29日上午 ,当记者联系上方舟子时 ,他表示:“欢迎他起诉 。”对于起诉 ,方舟子表示将交给律师处理 ,自己“一定会应战” 。“和以前我被起诉的十余起诉讼一样 ,法院的判决结果不论是否对我有利 ,我不认为会影响到我的分析结论是否成立 。我的分析结论体现在我的分析文章当中 。”方舟子说 。 韩寒代理律师陶鑫良6日微博透露 ,他当天已经代韩寒父子将诉方舟子侵犯名誉权的起诉状递交至上海市金山 、普陀两区法院 。与此同时 ,方舟子则于6日下午做客和讯网微访谈 。他表示 ,自己还未收到法院的传票 ,并称“按理法院是不应该受理这种案子的 ,我既没有怀有恶意 ,又没有捏造事实 ,更没有用侮辱人格的语言” 。方舟子认为“法院不是鉴定机构和文学鉴赏专家 ,我不认为法院有能力来做这个裁判 。”
当被问到质疑韩寒是突然“兴起”还是准备已久时 ,方舟子表示他以前从未看过韩寒的书或其他文学作品 ,“这次被韩寒拉入战团后才去看他的作品 ,才发现问题比我预料的严重得多 。”方舟子表示 ,自己虽然是学理科出身 ,但是长期从事文学创作 ,“直到现在我还在编《新语丝》月刊 ,对文学并不外行 。”方舟子对韩寒晒出手稿自证再度表示质疑 ,“如果作品是作家自己写的 ,要自证清白太容易了 ,甚至用不着有手稿 ,都能一一解释对其作品的疑问 。像韩寒这样避而不谈自己作品的作家 ,还是第一次遇到 。我会继续质疑下去 。”
另外 ,韩寒6日早上发表了新一篇博文《这一代人(2012年版)》 ,文中简要阐述了自己继2008年后重写这一题的缘由 ,韩寒在文中写道:“在等到开学后 ,我将要去母校开始我的演讲 ,我想我已经找到了主题 ,那就是再有7个月 ,我便30周岁了 。我要告诉我的少年校友 ,在这一万多天里 ,我犯下的各种错误和反思 。因为我一直不相信成功学 ,所以我讨厌在机场书店的小电视屏里看人家演讲自己怎么成功的 。成功之道有很多未必能展开的东西 ,而且你也不能将自己的狗屎运赠送给受众 ,所以看着他人的成功往往无助于自己的成功 ,但是听着他人的失败也许能避免自己的失败 。 2012年2月13日 ,韩寒诉方舟子名誉侵权一案出现新变动:上海市普陀区法院正式准许韩寒撤诉 。由于不知道韩寒方面已在上海市金山区法院提起同案由诉讼 ,不少网友误以为“方韩大战”就此完结 。韩寒回复称 ,撤诉是为了调整诉状内容 ,“更平和一些” 。其代理律师在微博上称 ,将更换被告及管辖法院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