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雪泥鸿爪
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 ,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哪复计东西?……”“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 。
02
夜雨对床
唐代韦应物有“宁知风雪夜 ,复此对床眠” ,苏轼读后感触良深 ,与苏辙约定“夜雨对床” ,但一直未实现 。“夜雨对床”便流传下来 ,本不单指兄弟之间 ,经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
03
河东狮吼
苏东坡在一首诗里 ,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 ,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 ,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 ,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
04
不合时宜
朝云乃苏轼侍妾 ,一次苏轼吃完饭 ,扪着肚皮问家人:“内装何物?”有的说是文学才华 ,有的说是满腹学问 ,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 ,苏轼遂引为知己 。
05
胸有成竹
文同 ,字与可 ,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 ,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 ,二人交情颇深 。苏轼也喜欢画墨竹 ,曾向文同求教 。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 ,执笔熟视 ,乃见其所欲画者 ,急起从之 ,振笔直遂 ,以追其所见 ,如兔起鹘落 ,少纵则逝矣 。”苏轼对此说深以为然 。
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 ,胸中有成竹 。”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 。此后 ,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 。
06
出人头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 1057 年) ,苏轼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中 ,以《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获得了欧阳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赞赏 。欧阳修见卷子独占鳌头 ,便想评为第一 ,点为状元 ,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所作 ,评为第一 ,点为状元 ,有瓜田李下之嫌 ,就判为第二名 。等开了卷 ,才知是苏轼的试卷 ,很是后悔 。在礼部举行的口试复试中 ,苏轼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名 。
后来欧阳修在读苏东坡的感谢信时对老友梅尧臣说:“捧读苏轼的信 ,我全身喜极汗流 ,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 ,我应当回避 ,放他出人头地 。请大家记住我的话 ,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 ,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 ,欧阳修这一句话 ,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 ,“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以“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 ,高人一筹 。
07
取之不尽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后来 ,有人把“无禁”改为“不尽” 。
08
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 ,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
09
明日黄花
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 。他在《九日 ( 按即重阳 ) 次韵王巩》诗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 ,明日黄花蝶也愁 。”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 ,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 ,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 。
10
坚韧不拔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 。
11
海屋筹添
苏轼《东坡志林 ? 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 ,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 ,吾辄下一筹 ,尔 ( 迩 ) 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原谓长寿 ,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
12
芳留玉带
苏轼曾在金山留玉带镇山 ,佛印回赠裙衲 ,成为千古佳话 。
13
琴操参宗
苏轼在杭州时 ,携琴操游西湖 。一日戏曰:“我作长老 ,尔试参禅 。”琴操问:“何谓湖中景?”苏轼答曰:“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琴操曰:“何谓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潇湘水 ,髻挽巫山一段云 。”“何谓人中意?”“随他杨学士 ,鳖杀鲍参军 。”“如此究竟如何?”“门前冷落车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琴操大悟 ,即日削发为尼 。
14
天涯何处无芳草
据《林下词谈》说 ,苏轼在惠州时 ,曾命朝云唱《蝶恋花》一词 。朝云还没有开始唱 ,就已“泪满衣襟” 。苏轼问何故 ,朝云曰:“奴所不能歌 ,是‘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15
山抹微云
秦观《满庭芳》中有“山抹微云 ,天粘衰草”一句 ,由于这首词的风格近似柳永 ,所以苏轼当面说秦观是“学柳永作词” ,还戏称“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
16
沧海一粟
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沧海一粟”由此而得 。
17
安步当车
《苏 、沈良方》中记载:苏轼在杭州时 ,用自己的俸禄建了病坊 ,三年里治疗了近千人 。由于他是个大书法家 ,有些人假装生病 ,求他开药方来获取他的字 。苏轼也不拒绝 。一次开了一个药方:“主要有四味药: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 。”
18
逢场作戏
大通禅师是一个持法甚严 ,道行甚高的老僧 ,据说谁要到他的修道处所去见他 ,必须先依法斋戒 。女人当然不能进他的禅堂 。有一天 ,苏东坡和一群人去逛庙 ,其中有一个妓女 。因为知道那位高僧的习惯 ,大家就停在外面 。
苏东坡与此老僧相交甚厚 ,在心中一种淘气的冲动之下 ,他想把那个妓女带进去破坏老和尚的清规 。等他带着那个妓女进去向老方丈敬拜之时 ,老方丈一见此年轻人如此荒唐 ,显然是心中不悦 。苏东坡说 ,倘若老方丈肯把诵经时用来打木鱼的木缒借给妓女一用 ,他就立刻写一首诗向老方丈谢罪 。结果苏东坡作了下面的小调给那个妓女唱:
“师唱谁家曲 ,宗风嗣阿谁 ,借君拍板与门缒 ,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 溪女方偷眼 ,山僧莫皱眉 ,却愁弥勒下生退 ,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 。” 这正是戏台上小丑的独白 ,甚至持法甚严的大通禅师也大笑起来 。苏东坡和那个妓女走出禅房向别人夸口 ,说他俩学了“密宗佛课” 。
19
冰肌玉骨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自清凉无汗 。”冰肌玉骨用来形容肌骨像冰一样纯净 ,像玉一样润泽 。
20
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来源:“共产党员”公众号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