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皮国立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 ,现任台湾中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医疗史与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中医医史文献学会秘书长 。主要从事中国医疗社会史 、疾病史 、身体史 、中国近代战争与科技方面的研究 。著有《近代中医的身体观与思想转型——唐宗海与中西医汇通时代》 、《台湾日日新——当中药碰上西药》 、《“气”与“细菌”的近代中国医疗史——外感热病的知识转型与日常生活》 、《国族 、国医与病人——近代中国的医疗和身体》 ,合编《卫生史新视野——华人社会的身体 、疾病与历史论述》 、《药品 、疾病与社会》 。
内容介绍:
近代中医面临“废医”的生死存亡考验 ,一旦失败将万劫不复 。基于传统气论与细菌学的近代中西医博弈 ,既是一场学理和技术的博弈 ,更是一场话语权和生存权的争夺 。博弈的结果是西医胜出 ,中医在自救中得以幸存 ,为重生赢得一线生机 。
近代中国国运衰微 ,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危机 ,中医同样如此 。而今 ,抗生素的弊端日益明显 ,中医的技术价值也在发扬 ,如青蒿素的发现 ,这一切都说明这场关乎中西文化冲突的博弈至今没有停止 。
本书立足于以中国医学视角书写中国现代史 ,聚焦近代中医学与细菌学的各种交锋 、对话 、排拒与汇通 ,力图重现中医在西医的科学实验及一步步占据国家卫生主权的过程中 ,如何运用自身的外感热病知识体系构建中医式的传染病学 ,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中医理念和药物可以发挥效用的空间 。重现这段历史 ,意在唤醒中医对自身体系的认识与自信 、变革与创新 ,帮助大众了解中医文化的价值 ,走出百年来“废医案”的阴影 ,也为个人的实际治疗与日常养生 ,提供另一种思考的可能性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