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彼得·加尔多什(1948—)出生在布达佩斯,是一个获奖无数的电影导演和戏剧导演。
《黎明前说我爱你》是他的之一部小说,根据他父母的真实故事改编。小说出版后,获得书评家及读者一致推崇,并由彼得·加尔多什亲自改编拍成电影。
如果你能去爱一个人,那就是你活下去的理由。
匈牙利知名导演彼得•加尔多什根据父母的真实故事写成
已改编成电影,由匈牙利、瑞典、以色列等国制片公司共同制作
117个女孩当中,总有一个她!
他深信,这117封信能带给他一个妻子。
命运让他们受尽折磨,
幸而没有让他们错过彼此。
内容介绍:
一九四五年,从集中营获释后,二十五岁的匈牙利人米克洛斯在瑞典的医院治疗。医生诊断他患了严重的肺部疾病,并告诉他,他只有不超过六个月的生命。但他拒绝放弃,想找到一个可以开始新生活的妻子。
他写了一百一十七封信给也在瑞典治疗的匈牙利女孩。其中一个女孩是十八岁的莉莉,她喜欢米克洛斯的信,于是写了回信。他们默契地没有聊到那些让人悲痛的事情。他们只想倾吐未来,让美好的爱情奔放!
我的父母米克洛斯和莉莉,于一九四五年九月至一九四六年二月期间,互通信件六个月后,在斯德哥尔摩结婚。
父亲于一九九八年去世,在那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这些信件的存在。后来,母亲将两捆保存完好的信件交到我手里,两捆被丝带绑着的信件,一捆丝带是矢车菊色,另一捆丝带是绯红色,母亲将信交给我的时候,眼神充满了希望与不确定。
我对他们的相识过程早已十分熟悉。“你父亲用情书捕获了我的心。”母亲总是这样说,脸上露出一副痴迷可爱的表情。她也许常常提到瑞典,地图边缘那块迷雾朦胧的冰冷世界。
然而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并不知道他们还保留着那些信件。在数次的政局动荡与搬迁产生的混乱中,我的父母一直将这些信带在身边,却从来绝口不提。这些信一直被默默保存着。他们将过去的时光封印在一个雅致的盒子里,谁也不去触碰。
现在我再也无法去问父亲发生了什么。母亲在回答我大部分问题的时候总是以一个耸肩作为答复。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你知道你父亲有多么害羞。我们刻意想要忘记那段日子。
为什么?他们怎么可能忘记如此无拘无束、青涩懵懂直至今日都闪耀光芒的美妙爱情?假如即使他们婚姻有过触礁——大概每个婚姻都会经历这一阶段——他们为什么不解开丝带读读这些信件,提醒自己当初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寻到彼此的呢?或许,我们可不可以问自己一个更感性的问题?在她们五十二年的婚姻关系中,有没有哪一刻时间是静止的?或者在某一瞬间,天使从他们的爱巢经过?又或者他们中的某一人只是单纯地怀念往事,忍不住从书架后面翻出这些见证他们恋爱过程的信件?
当然,我知道答案:那些时刻从未出现过。
~
在其中一封信里父亲提到过他在计划写一本小说。他想要描写一群人在被押送到德国集中营的过程中共同面对的恐惧心理——不过父亲没有写成这本书,后来被一个叫豪尔赫·桑普伦的人写了,书名叫作《漫长的旅途》。
他为什么没有写出来呢?
我能猜到答案。父亲在一九四六年六月返回家乡。他的妹妹是他唯一幸存下来的亲人,他父母的房子也被炸弹炸毁了。他过去拥有的一切都从人间蒸发了。可是,他的未来却在构建当中。他后来成为了一名记者,开始为左翼报纸写文章。再后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办公桌被移出了编辑室。
我记得父亲绝望地站在厨房里,厨房一如既往地散发出如煮床单般难闻的气味。“你想让我这辈子都刷碗吗?你想这样吗?”他怒气冲冲地对母亲说。
他们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
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八八年卡达尔时期,我父亲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外事记者。他是《匈牙利》的创始人和副编辑。《匈牙利》是一份高质量的新闻周刊。他从来没有真正提笔写下那个讲述货运火车征途的小说,后来他也不再写诗了。
这迫使我不得不写下一个难过的事实,无论是父亲的亲身遭遇,还是他同伴经历过的苦难,都没能在父亲的笔下变成文学作品。
我相信父亲一开始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转信另一个宗教的念头,这一切的一切在后来都随着政治时局的动荡灰飞烟灭了,同时也磨灭了他想要成为作家的渴望。这让我明白了只有才华是远远不够的。人生有时也需要一点运气。
父亲将这些书信保存得完好无损。这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一直将书信妥善存放,直到后来母亲做了这个决定,父亲在另一个世界挥手赞同,才让我有幸看到了它们。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