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基兰·塞蒂亚(Kieran Setiya) ,终身哲学教授 ,执教于MIT哲学系 ,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研究领域为行动理论 、伦理学及知识论 ,已在MIT 、牛津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多种学术著作 。目前正值中年 。
◎ 译者简介
潘驿炜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 、科学与社会 。
黎潇逸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 、文学理论 。
为什么每个人的人生都注定遗憾?
为什么青春虽好 ,但也不值得你那般怀念?
为什么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做出“重来一遍生活会更好”的判断?
为什么怕死是很自然 、但又不合逻辑的感觉?
为什么帮助别人 、贡献世界虽重要 ,有时关心自己却更要紧?
为什么“达标式”的活法极大可能让人陷入空虚?
为什么有些人只有搞出轨 、买豪车才能暂缓自己的人生幻灭?
为什么很多人纷纷信佛 ,却难获很多教益?
……
要想通并回答这些问题 ,你需要一套真正的哲学指南!
内容介绍:
成年人的词典里 ,没有容易二字 。
无论你现在是20岁还是70岁 ,你都可能觉得已经过去的人生里出了一些岔子 ,其中有的部分无法修补 ,有的令人懊悔 。
你觉得自己选错了专业 ,跳槽过于频繁 ,也有可能你正为要不要生孩子而纠结 ,或正在出轨边缘徘徊 。
当你选择了一个方向 、一份职业 、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个人 ,也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 。
那些可能性让人着迷 ,甚至勾引你放弃现有的生活重新来过 。
重启毕竟是一个高成本的选择 ,人生不是一场随时存档读档的游戏 ,在这之前你需要充分模拟 、推演 、检查 ,做好准备再上路 。
这本书就是为这样的顾虑而准备的 ,它写给所有与不可逆的时间搏斗的人 。
你能在这里快速学习哲学家如何给不同的事物赋分 ,表彰它们给予人生的不同价值 ,看到哲学家如何从自己的中年危机里突围 ,他们甚至写过多篇论文探讨是不是应该放弃上面提到的其他可能性 。
即使你不打算改写人生 ,或者觉得人生过于乏味 ,这本书也能帮你换种思路 ,继续生活 。
目录介绍:
引言
Chapter 1 这就是全部?
我们为解决问题而奔忙 ,但最好的情况是 ,问题起初就不存在 。如果是那样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Chapter 2 错失
人们讨厌做决定 ,选择常常意味着顾此失彼 。选择了一种可能 、一种路线 ,你往往也永久地放弃了别的可能 。人们羡慕年轻时的自己 ,那时候好像所有的可能性都还在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
Chapter 3 悔恨
如果你的人生过得相当不顺意 ,总想着其他可能性 ,有什么理由能让你继续眼前的生活?
Chapter 4 一些期盼
爱至少有两个面向 ,一是对生命价值的认可 ,一是希望把最好的东西都给所爱之人 。平时两者也许相安无事 ,但面对临终的亲友矛盾就会浮现 ,你是希望他/她安乐逝去 ,还是继续活着?
Chapter 5 活在当下
人生就像是在跑步机上一般枯燥地重复 ,目标一一完成却毫无成就感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 ,问题可能出在“当下”这个环节 。
尾声
补充阅读 中年危机小史
致谢
注释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