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清)王永彬 ,字宜山 ,人称宜山先生 ,王氏后人称其宜山公 , 一生经历了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五个王朝 。
生于乾隆壬子年正月二十三亥时 ,卒于同治己巳年正月二十五巳时 ,享年七十有八 。为南宋孝宗时王刚中之后 ,经两次迁徙 ,直到其父清朝乾隆间才迁往荆州府枝江县城西十五里石门坎 。年少时 ,其仲兄去世 ,一度面临辍学 ,后发愤始得入县学读书 。他不喜科举 ,很晚才恩获贡生科名 ,为修职郎 ,参与编修同治版本《枝江县志》 ,担任“分修” 。后候选教谕 ,因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在教学中 ,先令学生修身 ,次教其治学 ,不以科举应试为唯一目的 。并能身先士卒 ,修养己身而后教 。同时对于乡人 ,见善必赏;见过必反复规劝 ,一定要使其彻底改正 。
王永彬涉猎广泛 ,在著述授业之余 ,经史诸子书法医学皆习 ,尤好吟诗 ,其同郡文友王柏心为其撰写《勅授修职郎宜山王公传》记载:“公著述外 ,尤好吟咏 ,与高安周柳溪 、彝陵罗梦生结诗社 ,号吟坛三友” 。
王永彬为人不爱荣华富贵 ,生性纯茂冲远 。光绪《荆州府志·卷五十七·艺文志》记载:“王永彬 ,字宜山 ,岁贡生 ,性孝友 ,隐居教授 。邑令朱锡绶耳其名 ,虚心造访 ,永彬凿坯而遁 。”与友人一起每酒醉高论 ,说到古忠孝义烈之事 ,则沾襟涕泗不能止 。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文人是快乐 、超俗 ,亦或痛苦 、压抑 ,现已难以说得清楚 。哪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 、仕途得意时 ,心中也常存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的忧患意识 ,而在陡遭不测 、倾家荡产时 ,又能常常保持一份无怨无悔的淡然心态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因其博大 ,受其滋润的中国文人的心胸也是宽广大度的 ,其精神世界更是丰富多彩的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