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大卫格雷伯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和无政府主义者 ,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高级讲师 。
他曾为《哈珀斯》 、《国家》 、Mute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和无政府主义者 ,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高级讲师 。他曾为《哈珀斯》 、《国家》 、Mute杂志 、《新左派评论》等国家媒体供稿 。大卫·格雷伯是伦敦经济学院2006年度马林诺夫斯基纪念讲座主讲人 。该讲座为向重塑研究文化的杰出人类学家致敬而设 ,每年举办一次 。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由人类学家回应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著作 。在书中 ,作者通过“债”这个切入点 ,以人类学 、历史学 、社会学的视角揭示5000年来(从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负债时代)人类的行动规律 ,债 、货币 、工作 、信用 、增长和经济概念本身都是我们开始重新想象的基石 。
传统经济学认为 ,人类从以物易物开始 ,继而出现货币 ,货币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然后发展出信用体系 。大卫·格雷伯对此发起了挑战 ,分别从货币产生的原因 、顺序 、目的进行了反常识的思考:货币并不是以“易物”替代者的形式出现的 ,而是埃及或苏美尔的神职人员为更有效地收税或计算财富而创造出来的 。他认为 ,人类在5000年前已经使用复杂的信用体系而不仅是物物交换来进行商品交易 。是金钱让责任和义务变成债务 ,价格概念和冷漠的市场吞噬了人类彼此关爱的本性 。
格雷伯推翻了很多债务领域的经典预设 ,将5000年的债务史划分出五个阶段:早期的农业帝国(公元前3500—公元前800年) 、轴心时代(公元前800—600年) 、中世纪(600—1450年) 、资本主义帝国时期(1450—1971年)和当今的金融世界(1971年—) 。在这些不同的时期 ,格雷伯认为虚拟货币重复着“出现 、消失 、再出现 、再消失”的状态 。
格雷伯认为 ,一旦我们从道德层面理解了债务的社会起源 ,就会从多角度处理债务问题 ,如抵押贷款 、信用卡债务 、学生贷款 ,还有国家的债务 。作者提出了批判性的解决方案:免除所有国际间的和消费者的债务 ,并提醒人们还债并非道德核心 。富人之间或者国家之间的债务常常会通过重新谈判解决 ,这几乎贯穿整个世界史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