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韦尔纳·耶格尔(Werner Jaeger ,1888—1961)德国历史学 、古典学大家 。1914年 ,任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 。1921年 ,继承其师维拉莫维茨的教席 。1936年移民美国 ,任教于哈佛大学 ,一生从事古典历史及古典作品的校注研究 。历经一战(二战)的浩劫之后 ,欧洲何去何从?耶格尔给出了救赎答案:1. 复兴欧洲古老的人文主义传统 ,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2. 耶格尔是迄今为止任何西方传统文明研究都无法回避的人物 ,他建立了理解西方古典传统的新方法 ,为现代人重新看待古典传统提出了特别突出的维度和高度 。
译者简介:
陈文庆 ,1968年生 ,浙江绍兴人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哲学 。
内容介绍:
《教化》卷分为“古风时代的希腊”和“雅典精神”两部分 ,以荷马史诗 、赫西俄德的作品 、希腊肃剧与谐剧 、智术师的论著 、修昔底德的史著等作为文献基础 ,以斯巴达和雅典的城邦生活作为社会背景 ,探讨了古希腊文明与城邦政治形态的形成 、发展与危机 ,描述了paideia得以形成的历史 、社会与文化基础及其在希腊文化与社会中的实践 ,试图阐明古希腊文化的理想从精神 、心灵层面的逐步完善 ,到寓于城邦的政治理想之中 ,直至后终结于雅典帝国及其联盟的失败与消亡的整个过程 。
第二卷从古希腊的历史 、文化 、社会背景出发 ,详细分析了柏拉图对话录 ,尤其以近半的篇幅对柏拉图的《王制》(亦译《理想国》)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作者以哲学这一希腊知识文化的成熟果实为核心 ,从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思想出发 ,深入探讨了教育 、德性 、智识 、公民的养成等希腊精神的基本方面 ,着重揭示了从古风时代孕育的paideia如何转变 、成熟 ,如何体现于希腊人德 、智 、体 、美的全方位塑造 ,并现实化为希腊城邦生活 、社会交往的规范和理想形态 ,使得paideia成为塑造希腊精神形态的基本源泉 。
第三卷在更为广阔的希腊文化背景中 ,将柏拉图《法义》所体现的政治教化与神圣观念作为参照 ,对古希腊医学 、修辞学 、泛希腊城邦的政治文化 、激进民主政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 ,并着重探讨了伊索克拉底的修辞教育和德摩斯梯尼的政治实践 ,由此揭示了希腊古典时代晚期的复杂社会现实和多元文化理想 ,及其对于希腊精神 、文化乃至paideia理想造成的多元冲突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