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套装包括:《考古中国》 ,《考古有意思》 ,《考古的故事》 ,《北大赵冬梅教授作品合集:《人间烟火》+《法度与人心》(套装共2册)》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中国村落史(套装共2册)》 ,《文明的边疆》 ,《文明的地图》 ,《穿越丝路》 ,《访古寻城》 。
内容介绍:
《考古中国》内容简介:《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是一本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 。考古学家们精彩讲述亲历的考古故事 、生动阐释考古发现背后中华文明的大建设 、大交流 、大梦想 。全书根据考古发现时间编排 ,从1921年至2020年 ,致敬中国考古百年 ,致敬中国考古人 。
《考古有意思》内容简介:考古从来不是为了探宝 ,而是透物见人 ,与古人对话 。无论是展出的精美文物 ,还是无法移动的遗址遗迹 ,考古人都亲手抚摸过 ,研读过 ,唤醒他们内在的生命力和鲜活的故事 。
《考古的故事》内容简介:这本书涵盖世界上二十余个主要的考古胜地 ,以及重要的考古发现 ,在长江文明的统一概念之下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更成体系 ,因此本书也是剖析长江全流域自然条件与人文理路的指导性书籍 ,对长江地区未来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江水滔滔而逝 ,奔涌数千年 ,长江沿岸孕育了太多中华文化地标 、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华英杰 ,形成了推动中华大地不断更新发展 ,塑造我们共同的民族品格与家国记忆的强大文化力量 。在长江文明这一统一的概念之下 ,文化记忆与遗存将更成体系 ,唤起对长江流域历史与将来的更多关注 。
《北大赵冬梅教授作品合集:《人间烟火》+《法度与人心》(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是一本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的通俗历史作品 。作者从古人的衣食住行 、行走坐卧等微观视角 ,对古代历史中个体命运的境况进行了透彻解读与深入关照 。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是北京大学宋史研究专家赵冬梅老师以30年史学研究为依托 ,为普通读者打造的一本通解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纠葛的通俗读物 。
《中国村落史(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 。在这样一种文明结构中 ,星罗棋布生长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村落 ,是长久以来中国人基本的生产单位和社会组织 ,是孕育中华文化的基础构成 ,也是在中国广博的地域和漫长的历史演进中 ,一种历时悠久 、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时空坐落 。
《文明的边疆》内容简介:从史前丝路到凿空之举 ,远古的东方与西方首次相遇;汉唐时期诸神入华 ,四大文明体系在西域边地汇流 ,开始形成多元贸易和文化交流网络;宋明之际 ,香药东来 、瓷器西去 ,华夏物产经由海上丝路到达中亚 ,远迄欧洲;至晚明盛清 ,传教士东来 ,拉开了中国与欧洲从想象异邦走向东西之辩的文明互鉴的帷幕 。至此 ,丝绸之路终将亚非欧三大洲 ,亦即近代以前的文明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
《文明的地图》内容简介:张信刚教授对“一带一路”各区域的历史 、政治 、文化有多年深入研究 ,并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寻访 。他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地缘政治 、文化脉络等角度展开 ,从历史与现实 、国际与国内两种角度深入剖析“一带一路”的昨天 、今天与明天 。在他看来 ,“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形势变化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也是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同时 ,他将其个人行走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体验融入书中 ,并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 ,将一带一路这一话题描述得生动且充满趣味 ,我们可以更加生动 、形象地感知丝绸之路沿线的人口迁移 、文化交融 、地缘政治风云 、各国历史渊源 ,以及当今国际形势 ,更容易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的文化意义 、历史传承和国际影响 。无论是对丝绸之路 、文明变迁的宏观描述 ,还是对大中亚 、印度 、伊朗 、高加索 、土耳其等地的单独透视 ,这本书都堪称历史 、文化的盛宴 。
《穿越丝路》内容简介:在破碎化时代 ,本书以美的图与文 ,提供认识丝路系统化的故事脉络与知识体系 ,关于中国人发现世界 、认识世界的方式与勇气 ,城市 、器物在交流中的演化与融合 ,物种传播的影响与意义 ,以及文化与宗教的传播与交融 。时至今天 ,重走丝路仍然危险重重 ,在感叹我们祖先之伟大的同时 ,作者也把眼光由历史投向未来:这条道路会如何塑造未来的中国与世界?或许 ,这才真是有挑战性的问题 。
《访古寻城》内容简介:一座古城 ,我们旅途探寻的目的 ,它的传统既显然 ,又是看不见的 。古城的每一块地砖的下面 ,是否都有同样深度的历史地层?被密密封存的记忆 ,将流传还是终丧失?我们来处的“我们” ,是否还是同样的我们?在《访古寻城》一书中 ,作者带领读者探访世界12座名城古迹 ,见证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城市沧桑 ,探求历史与现实之间更真实的联系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