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余秋雨 ,1946年生 ,浙江余姚(现为慈溪)人 。在家乡度过童年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撰写过大量艺术史论和文化史论著作 ,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
20年前辞职后开始全面考察中华文明 ,然后又亲身考察埃及文明 、希腊文明 、希伯来文明 、巴比伦文明 、波斯文明 、恒河文明遗址 ,以及欧洲九十六座城市 。由于考察过程中要贴地穿越当今世界恐怖的地区 ,又被电视追踪直播 ,引起全球各地的极大关注 。在考察过程中写出的《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 、《千年一叹》 、《行者无疆》 、《寻觅中华》 、《摩挲大地》 、《行走十五年》等书籍 ,开创“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风 ,获得两岸三地诸多文学大奖 ,并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籍畅销排行榜前列 。
曾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以及台湾 、香港 、澳门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澳大利亚等地演讲“中华大文化史”和“中外文化对比史” 。
2008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 。
余秋雨先生近三年新任: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奠基教授 ,香港凤凰卫视首席文化顾问 ,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台湾元智大学桂冠文学家 。
内容介绍:
◎余秋雨“学术四卷”第二部 ,历时数年 ,亲自修订 ,独家定稿纪念版 。
◎《中国戏剧史》从一个美丽的角度提醒广大读者:我们是谁 。
◎白先勇:“这是从文化人类学立场研究中国戏剧史的开山之作 。”
……
《中国戏剧史》一改传统戏剧史的惯常写法 ,不限于史料考订 、剧目汇集等低级学术工作 ,摆脱以“史料”替代“史识”的弊病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将中国戏剧史与中国人的精神动态史连在一起 ,考察一个民族 、一个时代群体的心理 。从根本上发问:人类为什么要戏剧?中国为什么长久出不了戏剧?元代为什么成了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明代为什么会一次次出现万民欢腾的演出现象?……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