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桑兵
河北威县人 ,生于广西桂林 ,历史学博士 。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 。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 、清代以来的学术与思想 、近代中日关系史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等 。
关晓红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导 、广东文史馆馆员 ,著有《晚清学部研究》《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从幕府到职官 :清季外官制的转型与困扰》《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等 ,目前研究方向为晚清史与近代政治制度等 。
内容介绍:
以西学 、东学 、中学为支点 ,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 ,不以变化为进化 ,不以现在为现代 ,从多学科的角度 ,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 ,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 、思想 、学科 、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 ,沟通古今中外 ,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 ,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 络 ,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 、状态和局限 ,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 ,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 。
在中西文化纠葛的背景之下 ,经历了夷夏之辩到中体西用的转折 ,同时受到明治日本的影响刺激 ,国人开始重新思考西方冲击下固有文化的价值与走向 ,国学 、国画 、国语 、国医 、国术(技) 、国乐 、国服 、国剧 、国仪(礼)等一系列国字号概念的产生 ,以及围绕这些概念及其相应事物的争议 ,凸显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别样性在那一时期的挣扎与尴尬 ,也预示了文化多样性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