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尉缭子》是战国尉缭撰兵书 。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 ,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疑古派一直认为《尉缭子》是伪书 ,《尉缭子》也被长时期的冷落 ,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 《尉缭子》并非伪书 。
《尉缭子》一书 ,对于它的作者 、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 。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 ,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 。一般署名是尉缭子 。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 ,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 ,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 ,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 ,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
《尉缭子》从人性论的视角考察了人的心理 ,提出了不少精辟治国思想 ,如“民非乐死而恶生也” ,“委积不多则士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众不强;器用不便则力不壮;刑罚不中则众不畏” ,后一句话可以作为尉缭子经国治军思想的总纲领 。《尉缭子》提出治国应当使人无欲 ,无欲则没有争夺 ,没有争斗就没有犯罪和战争 ,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即“反本缘理 ,出乎一道 ,则欲心去 ,争夺止 ,图图空” 。
内容介绍: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 。对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
第一种意见:《尉缭子》是一部伪书 。虽然《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兵形势”《尉缭》31篇 ,但今存《尉缭子》不讲”兵形势” ,显然不是《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尉缭》 ,而是出于后人的伪造 。不过 ,自从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尉缭子》残简出土后 ,学者们发现残简有6篇与今存《尉缭子》相合 ,伪书一说已遭到大多数人否定 。另有唐魏徵《群书治要》辑《尉缭子》4篇 ,对考校此书均有重要价值 。
第二种意见: [1] 《尉缭子》的作者名叫尉缭 ,是战国时人 ,此书的前身即《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兵形势”《尉缭》31篇 。一说法是在尉缭曾祖父 、祖父 、父亲三代均在魏国担任国尉一职 ,尉缭亦在秦国担任国尉一职 ,《尉缭子》一书并非尉缭一人所著 ,而是在尉缭太爷开始 ,经四代人努力才完成的 。
第三种意见:与第二种意见大致相同 ,不同处在于它认为此书的前身是《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杂家”《尉缭》29篇 。“杂家”兼合儒墨名法之说 。“杂家”《尉缭》属“商君学” ,除论述军事外 ,还应论及政治和经济 。它虽谈兵法 ,却并非兵家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杂家”《尉缭子》5卷 。这都和今存《尉缭子》的内容和卷数相同 ,可见今存《尉缭子》即“杂家”《尉缭子》 。宋人将“杂家”《尉缭子》收入《武经七书》 ,归入兵家 。所以后人多误认《尉缭子》为兵家之书 。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