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气候变化.pdf 葛全胜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由葛全胜所著 ,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平装装帧 ,定价130元 ,共709页 ,ISBN为9787030297532 。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pdf 葛全胜

本书详细阐述中国历朝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 ,内容涵盖秦汉以来各朝代温度 、干湿(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植被与水体变化过程 ,以及气候变化在社会经济 、政治 、军事 、文化等领域产生的作用 。

其目标读者为相关决策部门人员 ,以及地理学 、气候学 、历史学 、经济学 ,还有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科教人员和高年级学生 。作者葛全胜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在全球环境变化和旅游科学研究方面成果颇丰 ,发表论文150余篇 ,出版论著20多部 。

目录  · · · · · ·

自序
第一章 史前中国气候变化
第一节 第四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
一 、第四纪冰期一间冰期气候旋回
二 、全新世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节 第四纪中国气候变化
一 、现代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演变
二 、冰期一间冰期旋回在中国的表现
三 、末次盛冰期中国气候格局
第三节 全新世中国气候变化
一 、气候变化的阶段性
二 、千年周期与突变
三 、大暖期气候格局
第二章 夏商周:大暖期后及其延伸
第一节 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一 、4.2~4.0kaBP气候事件
二 、夏一早商暖期(4.0~3.5kaBP)
三 、中商冷期(3.5~3.3kaBP)
四 、殷墟暖期(3.3~3.1kaBP)
五 、商末周初气候突变(3.1~3.0kaBP)
六 、西周早期暖期(3.0~2.85kaBP)
七 、西周中晚期冷期(2.85~2.7kaBP)
八 、春秋暖期(公元前770~前476)
九 、战国温凉(公元前475~前221)
第二节 气候变化与夏商周文明演进
一 、中原周围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衰落(4.2~4.0kaBP)
二 、大禹治水(约4.0kaBP)
三 、夏朝建立(约4.0kaBP)
四 、中商不稳定与殷人屡迁(3.5~3.3kaBP)
五 、周克商及长江流域青铜文明衰落(3050aBP)
六 、西周灭亡(2.85~2.7kaBP)
第三节 冷抑暖扬的文明韵律
第三章 过去2000年全球温度变化
第一节 过去2000年北半球温度变化
第二节 过去2000年南半球温度变化
第三节 过去2000年南北半球温度变化的异同
第四节 过去2000年温度变化重建结果的不确定性
第四章 秦汉以来中国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第一节 温度变化
一 、总体特征
二 、区域特征
三 、中世纪暖期与小冰期
四 、温度变化重建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
第二节 干湿(降水)变化
一 、东部季风区
二 、西部地区
三 、干湿变化周期与突变
第五章 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中国社会发展
第一节 气候变化与农业经济
一 、对宜农土地的影响
二 、对作物兴废与耕作制度的影响
三 、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第二节 气候变化与社会动乱
一 、历史战事的统计特征
二 、气候变化对历史战事的影响
第三节 气候变化与人口增减 、迁徙
一 、人口数量变化
二 、人口迁徙
第四节 气候变化与游牧民族的兴衰迁徙
一 、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二 、气候变化对游牧民族迁徙的影响
第五节 气候变化与中原王朝的兴衰
一 、中原王朝“治乱”分期及其特点
二 、气候变化对中原王朝兴衰的影响
第六章 秦汉:六合春煦的朝代
第一节 冷暖变化
一 、东中部地区
二 、西北地区
三 、青藏高原
第二节 干湿变化
一 、华北地区
二 、华中地区
三 、华南地区
四 、西北地区
五 、西南地区
第三节 水体与植被的变化
一 、水体
二 、植被
第四节 农业系统的变化
一 、灌溉工程的兴衰
二 、种植业结构的变化
三 、粮食亩产的变化
四 、耕地面积的变化
五 、粮食价格
第五节 政局治乱和人口变化
一 、政局治乱
二 、人口变化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徘徊于霜霾下的乱世
第一节 冷暖变化
一 、东中部地区
二 、西部地区
第二节 干湿变化
一 、时间特征
二 、分布格局
第三节 水体和植被的变化
一 、水体
二 、植被
第四节 农业系统的变化
一 、农牧交错带推移
二 、粮食亩产波动
三 、粮价变化
四 、麦菽南移
五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第五节 人口 、战争的变化
一 、人口增减与迁徙
二 、战争多寡与南北朝战术
第六节 寒食散兴衰 、北魏迁都 、楼兰古国衰败
一 、寒食散服用兴衰
二 、北魏迁都洛阳
三 、楼兰古国衰败
第八章 隋唐:盛世悄随流火去
第一节 温度变化
一 、隋初至中唐(公元581~740):气候温暖
二 、唐朝中后期(公元741~907):气候转冷
第二节 干湿变化
一 、东中部地区
二 、西部地区
第三节 水体和植被的变化
一 、水体
二 、植被
第四节 农业系统的变化
一 、水利工程
二 、种植制度
三 、收成
四 、粮价
第五节 人口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一 、人口变化
二 、经济重心南移
第六节 战争 、疆域盈缩
一 、战争
二 、疆域盈缩
第九章 北宋:暖干的朝代
第一节 冷暖 、干湿基本特征
一 、冷暖变化
二 、干湿变化
第二节 植被变化与黄河迁徙
一 、植被变化
二 、黄河迁徙
第三节 水域变化与海塘兴修
一 、水域变化
二 、海塘工程兴修
第四节 农业的变化
一 、小麦和甘蔗的种植
二 、占城稻的引进
三 、牛疫的发生与传播
第五节 熙宁变法 、民变 、西夏兴亡
一 、熙宁变法
二 、民变
三 、西夏兴亡
第十章 南宋 、元代:中世纪暖期向小冰期的转变
第一节 冷暖 、干湿基本特征
一 、冷暖变化
二 、干湿变化
三 、中世纪暖期向小冰期转变
第二节 江南农业的变化
一 、占城稻的推广和江南水利田开发
二 、稻麦二熟制的推广
第三节 人口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第四节 蒙古帝国西征和衰落
一 、西征
二 、衰落
第五节 元代禁酒
第十一章 明朝:小冰期前半段
第一节 冷暖变化
一 、东中部地区
二 、西部地区
第二节 干湿变化
一 、时间特征
二 、空间格局
第三节 水文 、植被变化
一 、水文变化
二 、植被变化
第四节 农业系统的变化
一 、农业种植制度与结构
二 、农牧交错带北界
三 、粮食收成
四 、粮价
第五节 疫病 、战乱 、人口变化
一 、疫病
二 、战乱
三 、人口变化
第六节 中医 、避灾祭祀
一 、中医
二 、避灾祭祀
第十二章 清朝:寒冷的朝代
第一节 温度和降水基本特征
一 、温度变化
二 、降水变化
第二节 极端气候事件
一 、旱涝灾害
二 、高温 、严冬等其他气候灾害
三 、光绪“丁戊奇荒”
第三节 水域 、植被的变化
一 、水域
二 、植被
第四节 柑橘和双季稻种植
一 、柑橘种植的衰落
二 、双季稻的推广
第五节 农业收成和粮价
一 、农业收成
二 、粮价
第六节 清朝后期社会动荡
一 、太平天国运动
二 、其他农民起义(捻军 、西北回民和义和团) 、辛亥革命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天干地支对照表
附录二 中国历朝起止时间表
附录三 缩略语
附录四 秦汉以来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图
图版


下载地址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pdf 葛全胜下载

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和交流 ,请于下载24小时内删除!

mobi图书网 电子书下载

此书籍由mobi图书网书友分享 ,如果您喜欢该资源 ,请支持并购买正版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电脑端】azw3 、mobi 、txt等格式推荐使用稻壳阅读器阅读


【手机端】可使用番茄小说等支持mobi 、pdf 、txt格式的APP


【注意】手机端仅kindle阅读APP支持azw3格式 ,建议转换格式再用手机浏览 。

发现资源盗用 ,请联系站长V:abacadaba
close
mobi图书网
mobi图书网管理员

上一篇:文心雕草.pdf 马俊江
下一篇:大气科学概论.pdf 黄荣辉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