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黄仁宇(1918-2000) ,生于湖南长沙 ,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 。抗日战争爆发后 ,先在长沙《抗战日报》工作 ,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 ,1950年退伍 。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 ,获学士(1954) 、硕士(1957) 、博士(1964)学位 。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 。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
内容介绍:
《万历十五年》
明万历十五年 ,即公元1587年 ,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 。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 ,抽丝剥茧 ,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黄仁宇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 ,《万历十五年》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 ,“叙事不妨细致 ,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 。
《万历十五年》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 ,好评如潮 ,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 ,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 。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 ,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 ,恢复故态决无可能 ,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 、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黄仁宇还是青少年时 ,梦想成为拿破仑 。数年后他发现自己在蒋介石的军队中担任下级军官 。他的士兵每月薪饷十二元 ,但如果携带一挺轻机关枪投奔附近山头的土匪 ,每人却能领到七千元 。情势如此 ,黄仁宇无法成为军事英雄也不足为奇了 。他之后去过印度及缅甸 。
在《黄仁宇作品系列?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中 ,西方世界的读者将有第一手机会了解 ,史迪威将军的美国幕僚群及中国野战部队之间如何进行恶意竞争 ,而且是站在后者的角度观察 。我们的作者就在现场 。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介绍了读中国历史 ,最贵通识 。黄仁宇以专栏漫笔的形式 ,解读从先秦到元末的关键人物和时代转折 ,很多看来不合情理的事物 ,在长时期的眼光之下 ,拼合前因后果 ,都有其不得已之处 ,耐人寻味 。中国是个大陆性格浓厚的国家 ,与西方和现代社会差别甚远 ,如何脱胎换骨 ,也是作者切问近思的关键问题之一 。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 。作者以明实录 、明人奏疏笔记 、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 ,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 、台湾以及欧美 、日本的研究成果 ,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 ,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
《关系千万重》
古今中外的重要文学作品 ,不外发挥以下三种关系:生死 、金钱与性 ,达尔文 、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曾予以详细分析;但是今日的局势则是这三种关系 。都在进行重大的修订与转变 ,各种关系丛集交织 ,令人有无法抽身之感 。
《关系千万重》是八十年代为我们引进大历史观点的黄仁宇傅士重新尝试的书写角度 ,他悠悠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 ,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 ,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 ,值得再三阅读与深思 。提到关系这一名词 ,我们就可以立即想到私人关系 、家庭关系 、利害关系 、性关系 、金钱关系 、外交关系 、乡土关系 、人知关系 、多重关系 、双边关系 、直接关系 、微妙的关系 、紧张的关系等等 。这是一本随笔 ,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 ,也渗入了某些“寡人好勇 ,寡人好货 ,寡人好色”的成分;不过和作者所著其他书刊有很多接近的地方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来 ,今日各种关系丛集 ,有令人无法抽身之感 。
《地北天南叙古今》
在《地北天南叙古今》中 ,他描绘了个人生涯中的逆旅屐痕月旦人物 。一支笔出入古今 ,游刃有余 。疑似没有章法 ,却又恍若写生的绘卷 ,历历如在眼前……
《地北天南叙古今》是八十年代为我们引进大历史观点的黄仁宇博士重新尝试的书写角度 ,他悠悠然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 ,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 ,值得再三阅读与深思 。
《汴京残梦》
北宋末宣和 、靖康年间是历目前一个剧烈的震荡关节 ,黄仁宇著的《汴京残梦》围绕《清明上河图》的创作 、内容及命运 ,用丝丝入扣的故事情节和精湛典雅的文字风格 ,讲述一名参与此图绘制的画官的故事 。
北宋汴京的繁华风情盈街遍巷 ,徽宗时代的人物蔡京 、童贯 ,运送花石纲 、党争遗风 、靖康之难……动荡中的国事 、家事 、人生 、爱情 ,虚虚实实之间 ,作者借主人公徐承茵的视角 ,描绘出一幅跌宕起伏的全景式历史长卷 。以史家之笔做小说 ,述事熨帖细腻 ,记人活泼如生 ,叙情悱恻缠绵 ,展示了宋代的文化繁荣与政治衰败 ,人称“小说版《清明上河图》”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