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Arthur ,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 ,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 。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 ,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 ,而智慧遗传自母亲” 。他一生未婚 ,没有子女 ,以狗为伴 。
叔本华家产万贯 ,但不得志 ,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 。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 ,首版发行500本 ,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 。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 。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 ,印数750本 ,没有稿费 。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 ,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 。”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
内容介绍:
《人生的智慧》首先是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您智慧 、生活的书籍 。其次 ,叔本华并不是教你如何发展 、发达 、发奋 ,而是告诉你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从而得出人生的幸福来自何处 。明白了这两点 ,您就会生出人生的智慧 。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外在之物 ,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 。而叔本华也沿用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 ,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 ,它们是:首先 ,人的自身 ,也就是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 ,它包括你的健康 ,你的力量 ,你的外貌 ,你的气质 ,你的道德品格 ,你的精神智力 ,以及你潜在的能力 。其次 ,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 ,比如说财产了 ,还有其他你的身外之物 。第三 ,是你向其他人所展示的样子 ,也就是人们对你的看法 。那么 ,别人的看法又可以分为主要是名誉啦 ,地位啦 ,还有一个名声等等 。
叔本华以专门的章节论述了这三种决定了人们幸福与否的要素 ,那就是人的自身 ,人的财产 ,还有人所展现的表象 。毫不夸张的说 ,叔本华的论述那真是妙语连珠 ,犹如一道道智慧的闪电 ,不断掠过 。比如 ,他指出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丰富 ,那么 ,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 ,别人对他来说 ,也就越不重要 。一个有着优越精神思想禀赋的人 ,会使死气沉沉的环境变得活泼而富有生气 。
留言评论
暂无留言